<p class="ql-block">上月在网上购得一套《馬王堆漢墓帛书书法集》,其中有《道德经》部分。现存本道经在上德经在下。然而馬王堆《道德经》德经在上道经在下。不说章节字句之不同,单说这德在上道在下,就说明德经的重要,即有德之人方能得道也。</p><p class="ql-block">因此,查阅说文对德字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从说文可見当年许氏列举“德”字甲骨文字形带有“彳”。而从尽百年发现甲骨文“德”字最早无“彳”,其直观意即“十与目”也就是多看:①博学之,就是对得一个时物要多看多学、②審问之,对看不明之事要多问;③慎思之,看懂了,弄明了则要思考,此事错对,是否为之;④明辨之,呵以还须辨明事作而为;这是早期甲骨文“德”字之意,而后期“德”字又在初期“德”字左边加上“彳”即有行走、行动之意,则就有了⑤笃行之,当已自反复观察明辨、審问、慎思等等之后就要行动起来作起来。</p><p class="ql-block">段云载讣充说“内得于已,外得于人”即德是自我完善与惠及他人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发展,金文“德”加入“心”形,而後小篆丶隶行楷就都有心形,才有心地正直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