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电影《戏台》:戏里戏外都是戏

潇湘阿林

<p class="ql-block">  电影《戏台》以方寸舞台,展现与演绎了台前幕后,粉墨油彩之间千年不变的世道人心,可谓“戏里戏外都是戏,喜怒哀乐皆文章”。先不说电影有多大的艺术成就,但电影的情节及演员的表演还是蛮引人入胜的,令人在笑声与泪水中棒腹与思考,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当洪大帅用枪抵着戏班班主的脑袋,命令将《霸王别姬》中霸王自刎改为“过江东再起”时;当毫无功底的大嗓儿被涂上油彩推上舞台冒充名角时,在观众为此爆发的笑声里藏着对那个时代尖锐的痛感。陈佩斯执导的电影《戏台》,以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为背景,将一方戏台的方寸之地化作洞察人间百态的万花筒。</p><p class="ql-block"> 一、三重戏台:人生如戏的镜像迷宫</p><p class="ql-block"> 电影《戏台》构建了精妙的三重戏剧空间:舞台上正演着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末路;后台戏班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下艰难求生;而整个北京城正经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权力更迭。</p><p class="ql-block"> 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着戏班进京演出,却因名角金啸天沉溺鸦片无法登台。更荒诞的是,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因与军阀洪大帅口音相近被误认为“角儿”,硬生生被架上戏台。当大嗓儿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洪大帅突然拍案叫停:“谁让他死的?改戏!”这一声怒吼,撕开了权力践踏艺术的残酷真相。</p><p class="ql-block"> “戏中戏”的嵌套结构使《霸王别姬》的经典唱段与现实困境形成互文:霸王别姬时的悲壮与戏班众人面对强权时的无奈何其相似?虞姬为情赴死的决绝与凤小桐为守护艺术尊严的隐忍又何其相通?明人徐渭的戏台对联“随缘设法,自有大地众生;作戏逢场,原属人生本色”在影片中获得了视觉化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二、笑声中的悲鸣:喜剧外衣下的时代悲剧</p><p class="ql-block"> 观众评价观影体验是“前半段笑出声音,后半段哭红眼睛”,这恰是陈佩斯“喜剧内核即悲剧”艺术理念的完美印证。影片中的笑料无不浸透着苦涩:洪大帅的士兵为大嗓儿荒腔走板的表演鼓掌叫好时,真正的名角金啸天正在后台咳血;戏院梁木在炮火中摇摇欲坠,戏班众人却要强装笑脸继续表演。</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心酸的是戏班众人面对强权时的集体下跪。“为了活命”,侯班主跪下了,凤小桐跪下了,整个戏班子都跪下了。跪下的膝盖与挺直的脊梁形成撕裂的张力。当洪大帅要求将项羽自刎改为“东山再起”时,妥协的班主在祖师爷塑像前含泪哀叹:“我这是为了活命啊!”</p><p class="ql-block"> 这些黑色幽默场景像一把把钝刀割着观众的心,让人们在笑声中品尝到那个时代艺术被强权蹂躏的痛楚。在那个强权时代,连一个戏班子“为艺术而艺术”的权力都被剥夺了。</p><p class="ql-block"> 陈佩斯饰演的侯班主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他世故圆滑,为保住戏班性命不得不向各方势力低头,却在转身看到祖师爷塑像时长跪不起。当他听到金啸天“一字未改”演唱正版《霸王别姬》时,从震惊到振奋:“不改就对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随即走到台前击钹助威。这一跪一站之间,完成了从生存本能到艺术觉醒的精神蜕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荒诞与讽刺:现实困境的精准映射</p><p class="ql-block"> 《戏台》的荒诞喜剧表层下,暗藏着对当代现实的锋利解剖与讽刺:洪大帅不懂京剧却要改戏的情节,直指当下“外行指导内行”的职场困境。有观众感慨:“恰似不懂业务的领导随意修改PPT。”当专业让位于权威,真理服从于权力,这种窒息感引发了无数打工人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大嗓儿冒名顶替成为“顶流”的闹剧,则是对当今“流量造假”与“劣币驱逐良币”文化病态的辛辣讽刺。真正的名角在角落怒目而视却默默无闻,虚假人设因权力加持而高居舞台中央——这不正是当下娱乐生态的魔幻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影片结尾处,洪大帅被蓝大帅赶跑,教化处处长徐明礼瞬间换装易主,继续在新主子手下谋事。一句“你没规矩”的怒吼,不仅是戏班对乱世的控诉,更是对历朝历代“一代天子一代臣”的镜像诠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戏里戏外:陈佩斯的艺术坚守</p><p class="ql-block"> 《戏台》是陈佩斯“孤注一掷”的艺术豪赌。据悉,电影筹备八年,因资金短缺,经历三次撤资,最后陈佩斯押上全部身家,才得以完片。可影片点映时排片惨淡,预售仅14万。面对排映的挤兑,原本7月17日上映,不得不延期到7月25日上映。但凭借过硬品质,影片票房完成逆转,截至8月4日,票房已达3.65亿(猫眼专业版数据)。目前在猫眼的评分一直稳定在9.6分,在观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口碑。猫眼预测,最后1票房将突破5亿。尽管如此,目前的票房与观众对影片的口碑仍不对称。</p><p class="ql-block"> 72岁的陈佩斯在首映礼上热泪盈眶:“大家喜欢,我就快乐。”这份快乐背后,是他对艺术“干净”品质的执着:没有流量明星,不蹭网络热梗,演员拒用替身,黄渤为动作摔伤,余少群唱到几乎晕厥。片中300个群众演员手中的戏单都按1925年版本复刻,这份匠心在当今电影界堪称稀有。</p><p class="ql-block"> 走出影院,都市霓虹闪烁如戏台灯火,让我联想到目前的电影市场,犹如《戏台》中的剧情:在强势面前,不得不妥协。在众片的挤兑下,《戏台》为争取更多的排片空间,不得不妥协,延迟上映。这恰是被流量裹挟的创作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戏台”上扮演着无奈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戏台》中,陈佩斯借侯班主之口道出心声:“戏,得唱得真;人,得活得诚。”这声低语穿透了百年风云,在观众心中激起深沉的回响。同时,面对口碑与票房的倒挂,不禁为陈佩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唏嘘而感动。</p><p class="ql-block">【作者:王友林(潇湘阿林),本文原载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影君子曰”公众号,作者为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