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美篇号:20325267</h1> <h1> 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期间,恰逢《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该馆展出。真是有缘,早就想看看惊艳世界的三星堆文物展览,今日邂逅岂能放过,遂扫码购票,登上扶梯上楼观赏。</h1> <h1> 自上个世纪50-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开展调查和试掘以来,三星堆先后发现八个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近2万件,每次“醒来”都惊艳世界。 </h1><h1> 本次展览通过国内前沿光影技术、历史场景复原、文物复制品展示等新型展览方式,打造了沉浸式的展陈空间,呈现了“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璀璨文化,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以全新方式与三星堆相遇相知的旅程。</h1> <h1>展厅前设有拍照打卡点随拍一张</h1> <h1> 进入展厅迎面就是“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十个大字出现在眼前,黑底白字非常醒目。</h1><h1> 本次展览以“一醒惊天下”命名,旨在借助科技互动和文物展示,为观众呈现这一多元而神秘的古代文明世界的更多细节。深入了解三星堆历史和文化;并在文物复制品空间内,近距离欣赏三星堆博物馆官方授权的数十件知名珍贵文物复制品,其中,庄严神秘的青铜大立人、沟通天地的青铜神树、灿烂华贵的黄金面具等,都是三星堆文化的瑰宝重器。</h1> <h1>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青铜面具。尤以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面具等最为引人注目,它们应是古蜀王国信仰世界中的祖神或天神,被供奉于神庙殿堂之上,受人顶礼膜拜。</h1> <h1>青铜纵目面具(商代后期青铜器复制品)</h1><h1>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h1> <h1>黄金面具(商代后期复制品)<p>2021年3号祭祀坑出土</p><p> 面具眉眼镂空,造型威严神圣,面部特征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青铜人头像一致,专家推测是覆盖在青铜人头像面部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使用的器物。</p></h1> <h1>龙崇拜<p> 龙在中国早期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造型各异的龙形象,如青铜龙柱形器、青铜爬龙器盖以及攀附在神树上的青铜龙等,表现了古蜀人对龙的崇拜。</p></h1> <h1>青铜鸟(商代后期复制品)<p>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p><p> 青铜鸟头顶羽冠,昂首向前,大眼尖喙,尾羽华丽修长,应有护身守护的寓意,也寄托了古蜀人无拘无束,与天地沟通的愿望,</p></h1> <h1>青铜鸡(商代复制品)<p>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p></h1><h1> 青铜公鸡可称三星堆写实风格的杰作,以范铸法铸造,引颈仰首,神采飞扬。细节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整体造像谨严而不失灵动,体现出雄奇超逸的气格。</h1> <h1>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商代复制品)<p>2021年三星堆4号祭祀坑出土</p><p> 铜扭头跪坐人像造型生动,风格写实,所饰纹饰复杂精美。其中,羽冠纹、燕尾纹均代表鸟形象,反映出古蜀的崇鸟习俗,堪称同时代青铜造像的精品。</p></h1> <h1>青铜大立人像(复制品)</h1><h1>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h1><h1>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h1><div><br></div> <h1> 站在青铜立人前,心灵之间的相互对话,如同穿越到了古蜀时代,领略了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三星堆的发现、发掘特别是出土的文物更是难以想象,令人赞叹不已。</h1> <h1>青铜立人像(数字插画)<div>(商前1600—前1046)</div><div>外形尺寸:高260.8CM,人像高180CM</div></h1><h1>底座横宽48.5CM,纵长46.7CM,高35CM</h1> <h1>青铜神树(1号青铜神树 复制品)<p>商 青铜神树</p><p>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p><p> 神树由底座、树和树旁的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铸接工艺,通高3.96米。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p></h1> <h1> 此次展览运用科技手段,将三星堆的文物与光影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特别是在光影互动区域,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光影互动,与古蜀文明进行更加丰富的对话,新颖有趣,流连忘返。</h1> <h1><i>摄影、编辑、制作:</i><div><i>银杏叶(雷庆)</i></div><div><br></div><div>2025年7月27日拍摄</div><div><br></div><div><b>谢谢您的浏览观赏</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