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一天,天清气朗,老知青们相约来到包头古城,去寻找昨日的梦。</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的知青大院。知青的称号,只有我们享有。这两个字里,有无尽的思念、无尽的心酸、无尽的渴望,似乎也有那么一丝丝荣耀。</p> <p class="ql-block">这个土屋,与我们曾经住过的土坯房很相似。但是,略显豪华了些。我们当年住的是干打垒的纯土坷垃房,窗户纸也不如这个漂亮,用的是俗称的马粪纸。尽管有如此的差别,我们看到它,依然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迈步屋内,熟悉的一盘土炕让我们欢呼,兴奋的雀跃到土炕上,盘腿而坐。仔细端详,这盘炕很精致,镶有木制的炕沿很光滑,还有漂亮的地毯铺在上面,与记忆中那个,布满无数坑洼,爬上炕就会满身灰土的破炕,真是天壤之别啊。但,相似的外形,还是感到很亲近。</p> <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与文字,在那个年代,布满大街小巷。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仍然勾起大家无尽的情丝与回忆。把当年没能留下的影像弥补一下。</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算盘,曾经为我们这一代人,精确的计算出收支的平衡,盈亏的记录,让我们不算富裕的生活过得安稳。</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物件,在如今现代化的环境里,已鲜有人知晓它的用途了。它是一个分离麦谷的装置,通过它,把饱满与干瘪的谷物分离开来。</p> <p class="ql-block">看到《车马大店》这四个字的招牌,又将我们代入到那个下乡农耕的年代中。当年,每一个收获季节,知青们与老农一起,赶着大胶车(体积较大的马车)或是小毛驴车,满载收割下来的粮食,去往县城或是有粮库的镇子交公粮(也称“跳粮”)。通常都是后半夜披着星星启程,日落又戴着月亮回家,路途远的,还要在外过一夜。《车马大店》便是跳粮人歇息住宿的场所。虽然是屋内,只有铺着一卷破竹席的土炕,但,能在那里遮风避雨歇歇脚,已是心满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茅草屋,如今已见不到,也没有人光顾了。而在我们知青年代,这些茅草屋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喜悦,避风雨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游览结束了,我们从深深的回忆中醒来。在温馨的凉亭里合个影,留下又一个日后的回忆,作别将要回去的知青老友。保重吧,曾经荣耀过的知青,让我们来年再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