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与苏军纪念塔

老兵不老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与苏军纪念塔是长春市标志性建筑。历经多次历史变迁,终于在2025年7月21日重新开放了。退休后闲来无事,边走边拍,锻炼身体;闲暇时间写点东西,练习手指和思维,丰富退休快乐生活。基于这个想法,我早有打算去一探公园及纪念塔身披新装后的容颜,担心人多不方便,就选择在8月5日天刚放亮出发,到达人民广场,没有干扰,没有嘈杂,我一个人边走边观察,清晨里静谧的广场和纪念塔正是是我游览、拍照的理想时刻。</p> 广场出入口及周边道路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是环岛型交通广场,坐落在城市主干线人民大街中段,向外辐射出长春大街、西安大路、民康路等多条道路,被定义为长春第一落点。建国后,这里一直是长春市民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随着涌入的人群愈来愈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是由于它的特殊交通位置,出于对市民和游人的安全等因素考量,这个广场于2003年采取了封闭管理。今年,政府顺应民意,修一条地下通道,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民众进出广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目前,人民广场周边由围栏遮挡,游人和行人不能随意进出。重新开通的人民广场唯一进出途径,只能从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D出入口进出。该出入口位于人民广场北侧,西边是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原伪满州中央银行),往北联通人民大街步行道,往南即可进入地下通道,直达人民广场。</p> 纪念塔正面(北面)照片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的由来始于1933年,是由日本人建造的,取名“大同广场”。1945年,苏联军队进入长春城后,“大同广场”被改称为“斯大林广场”。同年11月17日,在广场中心修建起了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用以纪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牺牲的23名苏联飞行员。1946年3月初,苏联红军开始撤出中国东北。同年,在国民党控制长春后,这座广场的名字也变成了“中正广场”。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春。长春解放后,便改称为人民广场。2003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人民广场和维修苏军空军烈士纪念塔。</p> 纪念塔东西两侧照片 <p class="ql-block">纪念塔采用传统塔式造型,是一座花岗岩质地实心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组成,通高27.75米。塔基为圆形,直径30米,塔座外延有4级台阶。塔身为正方形锥体,分为6层,逐层斜向缩小塔身南面的断面面积,锥体底层边长6米,顶层边长2米,塔身北面第三层嵌有苏联国徽图案、第六层嵌有苏联军徽图案,顶部放置了一架由长春东方铁工厂铸造的P-2轻型轰炸机模型,作向北方展翅飞行的姿态。塔的北面用中文镌刻着“苏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下方镌刻的俄文意为“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的南面‍‍镌刻着中文题词“中苏友谊万古长青”,下方镌刻的俄文意为‍“这里埋葬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后贝加尔湖方面军的飞行员”。纪念碑的东、西两面,用俄文镌刻着为解放东北而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烈士的名字。</p> 纪念塔背面(南面)照片 <p class="ql-block">纪念塔作为尚存为数不多的纪念苏军解放纪念塔之一,每到重要节日,沈阳俄罗斯总领事馆都要来人凭吊;长春市政府和市民也会来这里纪念、缅怀抗击日本军国主义英勇牺牲的苏联军人。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让和平永远护佑着中国人民。</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广场每天都有众多市民、游客来此游览参观。到了夜晚,华灯初上,五彩缤纷,这里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老年人有遛弯的,有跳舞的,有吹奏乐器的,这里成了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是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人们心中一座明亮的灯塔,旧貌换新颜,蝶变新生绽活力,它正引导着长春这座城市迈向新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