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41326</p><p class="ql-block">图/文;燕齐</p><p class="ql-block">作者;燕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姑与村姑(五十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姑姐姐见到李科长的那一刻有点愣住了,这张面孔怎么就这么熟悉呢?难道曾经在哪里见过,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姐姐终于想起来了,那个春姑,就是老家邻居家的孩子,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相像的人?</p><p class="ql-block"> 李科长和春姑原本就是亲兄弟,面貌相似,甚至体型相似都是可能的,只是谁都不知道这层关系,惊讶也是不足为奇。然而有细心的读者应该就发现了端倪,既然李科长去过自己的家,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或者是至少见过其中的一位,那么他的相貌就没有引起过家人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确实是这样的,不仅是引起了注意,甚至在李科长离开了之后,春姑的父母还为之唏嘘了很长时间。这人怎么和春姑非常像呢?但他们是绝对也不会朝一个方向去想的,那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当年被人抱养走了的亲生儿子。这也很符合逻辑,天底下会有这么巧的事情?真的是亲生儿子又岂有不认亲生父母的?这个男人一看就不是庄稼人,或许还是一个政府的人?莫再有什么别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老两口后悔没有问男子的名字,年龄,似乎那样不太礼貌,或许也是来不及问。如果李科长报出了自己的年龄,老两口是否又得唏嘘了,这就和被抱养的儿子一般大的岁数。儿子现在什么地方?但也应该和眼前的男子一样,长得很大了。老两口想象着现在被抱养走了的亲生儿子如今的样子,却怎么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李科长或许也就认定自己即便去见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会出现破绽才回去的,否则他应该也不会轻易的走进自己出生的小屋,去见自己的亲生父母。李家男孩显然不是铤而走险,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因为任何一个不慎或许就会招来很多麻烦,而有些麻烦简直就是不允许的。但是有一种欲望又促使着他走进了小村庄,来到了亲生父母的面前,却又不动声色的和两位老人交流,再从容的离开。</p><p class="ql-block"> 李科长或许是轻易的就在亲生父母的面前瞒天过海了,而对于村姑姐姐来说,这张似乎熟悉的面孔尽管没有引起她更多的怀疑。但是又从这张脸上她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抑或是李科长应该并不难相处。有了这样的感觉,村姑姐姐的计划又仿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经济活动,村姑的姐姐笃信这样的观点,或许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念,她在某些方面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把所有的人类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了经济活动的范畴,并不过分,甚至可以把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归类到经济活动的范畴。当利益交换,等价交换,唯利是图等等用辞比比皆是,屡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利是最敏感的字眼,或许也是核心部分。利是什么?经济。或许这也太俗气了,亲情之间?似乎不该用所谓的金钱来衡量之间关系的社会活动都是经济活动?姑且不讨论这些,因为似乎深奥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村姑姐姐没有想到县教育局的一个下属机构的办公室会如此寒酸,科长的办公室里也只有一张普通的三屉式办公桌,一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文件橱,一把木质的靠背椅,甚至没有再多一张椅子。然而这里却掌管着全县的教育资源,特别还有优质的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 村姑姐姐尽管是本地人,来过县城,但尤其是来政府部门走动的次数甚至是屈指可数。或许她不曾关注过什么,但凭她在外地闯荡多年的经历,她无法想象目前所看到的景象或许也是正常。她轻车熟路地来到了李科长的办公室,似乎是事先踩点了一样,不过也别奇怪,不打无准备之仗也是她这么多年来的磨练养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村姑姐姐是来县教育局办理良文和良明的转学手续的,而教育局的分管部门正是李科长所在的学生教育科。如果说第一眼让他惊讶的是李科长那似乎在哪里见过的面孔,接下来就是对眼前这个有着实际权力男人的评估了。她要做到确保万无一失的完成两个孩子的转学事宜,而到了这个时候,即便她原先是信心满满的,也有了点惶惑了究竟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或许她也无需过多的担心,局长的话不是无的放矢,局长或许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些话。上级领导和局长说了什么?局长应该怎么做?到了李科长这里?显然一切都是有备而来,只是都心照不宣罢了。即便如此担心也是正常的,往往是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她懂。</p><p class="ql-block"> 李科长彬彬有礼,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女士,当然了,村姑的姐姐也是言行得体。她对李科长表示感谢,她递交给了李科长相关的资料,甚至都没有忘记在资料袋里又放了一个信封。从李科长的办公室出来,她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是否该在资料袋里放入这个信封?接着她就释然了,觉得还是有信封比没有信封要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