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书柜随想

国珍

<p class="ql-block">  从小学四年级,我开始读课外书。当时我跟同学借了一本书,书名是什么早都忘了,但之后发生的事,却记得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  看完书,我特意把它放在箱子上。那是两个摞在一起的木箱子,有点高度。之所以放在这儿,是怕弟弟淘气弄坏了。当我想把书还给同学时,书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我问弟弟可曾看见?弟弟说从没看见。没办法,我赔了同学7角钱。得知我赔了钱,弟弟才得意地告诉我:他把那本书连同家里的其它废品卖给收破烂的,然后拿钱买冰棍了。我气急败坏,立马告诉了父亲。父亲为了安抚我,给我做了个小书箱。书箱不大,顶多能放进十几本书。</p> <p class="ql-block">  小书箱放着我用过的课本,我再借的书也放在这里,它算是我第一个小书柜。</p> <p class="ql-block">  五六年级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一天,邻家小男孩平来我家玩,看我在看书,就骄傲地说:我家也有书,有一柜呢。我大吃一惊。他家咋那么多书?因从来没去过他家,我便对他说:带姐姐去看看你家的书好吗?平爽快答应。</p> <p class="ql-block">  平家的书柜不大,玻璃门里有四五层隔板,上面摆着整整齐齐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书柜。柜里的书比我读过的那几本都厚。平的妈妈是家庭主妇,我问她:阿姨,你看书吗?“平的爸爸看。”阿姨告诉我。</p> <p class="ql-block"> 利用两个学年的时间,平家里的书,能看懂的我几乎都借来看了。现在想来,我特别感谢邻家的弟弟平,是他让我第一次见识了书柜的样子,让我有幸读了他家书柜里那么多书。我也很感谢平的妈妈,每次我去借书,她都非常热情,让我轻松地借到一本又一本。</p> <p class="ql-block">  结婚时,住的房子不足十米,放书架的地方想都别想。过了几年,房子换成了两屋一厨,女儿也上了幼儿园,于是,我们买了一个简易书架。书架上放着儿童读物和大人看的书。敞开的小书架,每天都不安宁,女儿要看这本彩色连环册,大人要看那本新买的小说。小小书架最热闹。</p> <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房子越来越宽敞。家里早已淘汰了那个小书架。虽说有了单独的书房,却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书柜。原因是,我们读书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再感兴趣的书被移出了书柜,那些学生读物送给了亲戚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家里的书柜是两用的。柜的两侧是放小件用品的储物柜,中间放书。之所以不买大书柜,我认为,书也存在着更新换代。过时没有价值的书,淘汰是必然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藏书柜,对我家来讲足够用。</p> <p class="ql-block">  我家书柜的书不多,但畅销书有几本。比如2023年出版的美国小说《柠檬树》,我去北京三联书店时便看到它上了热门书的榜单。那些获大奖、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如阿富汗的《追风筝的人》,美国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都在我的选书之列。我不愿独享这些小说,也不会让它们静静地立在书柜。我喜欢反复阅读,投稿美篇写读书感受,也常借书给亲戚,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四嫂对我讲:她对我在书里划着浪线的句段,总是多看几遍,慢慢体会。</p> <p class="ql-block">  书柜不应是一潭死水,柜里的书一定要活活泼泼,就像我小时候去邻家,把他家柜里的书翻了个遍。那些书,激活了一个少年无限的想象,并让我彻底地爱上了读书。</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书不全都固定在书柜里,新买的、没看完的、想再看一遍的、别人想借的,为了方便,它们都被我順意放在沙发边、茶几上。书是自由的信者,书柜本不应拘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