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海外记忆(土耳其)103

吴勉坚(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第二次与伊斯坦布尔见面,她竟然还是如此的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清晨吃早餐时, 还没想到这酒店位于美丽的马尔马拉海边。坐在餐厅平台,阳光、碧海以及一片美景,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伊斯坦布尔,极象一位热情洋溢的美丽姑娘,在格外耀眼的阳光下,落落大方的展示着自己骄人的风姿。</p><p class="ql-block"> 与其相比,伦敦则有点象一位怀春而不能称心如意的少妇一样,时常打不起精神而愁眉不展……</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乘车出游,穆先生开始履行职责。他告诉我们,伊斯坦布尔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世界露天博物馆”之称。话音未落, 一座古堡式的建筑闪现于眼前,他连忙介绍道, 这是伊斯坦布尔最早的皇宫,而现在则是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总统”酒店位于马尔马拉海边,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大学校园原为奥斯曼帝国的贝亚泽特宫,1845年帝国进行教育改革,将皇宫改成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 穆先生还告诉我们,伊斯坦布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曾是三个帝国的首都。其中古罗马帝国有70年,拜占廷帝国长达1060年,而奥斯曼帝国则为623年……</p><p class="ql-block"> 来到托普卡帕皇宫,这里是奥斯曼帝国近400年来的权力中心,曾有25位苏丹在此居住。与六年前一样,皇宫的大门依然高耸,两边的尖塔也依然挺拔,宫殿的外围,也仍然由荷枪实弹的土耳其士兵守卫 ……</p><p class="ql-block"> 进了宫门,右边即皇宫颇具规模的厨房,现已改为瓷器陈列馆,其中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包括元青花占据了大半……过了宫门前的旗杆石,即为皇宫的会见厅,后边是后花园。这里草木葱笼,花团锦簇,不失为皇宫的一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循着一阵如泣如诉的诵经声,来到珍宝陈列馆。此处所陈列的都是世上罕见的珍品,其中“制勺者钻石”、“托普卡帕匕首”最为著名。而土耳其人认为最为珍贵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牙齿、胡子以及足印。 此时, 一位身着白袍的阿訇正在格外卖力地念诵着经文……</p> <p class="ql-block">(从1465至1853年,托普卡帕皇宫一直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官邸及主要住地,1924年改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宫与伊斯坦布尔其他历史地区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p><p class="ql-block"> 此时跟着穆先生绕过议事大厅进入内宫,才知道太监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其外面即是太监的住地。据他介绍,当初皇宫专门从非洲挑选黑人来此,经过“断子绝孙” 的手术,便永久在此服务。只是感到这里的蜡像有些滑稽,因为眼前的太监们一个个都是一副阳刚之气十足且欢天喜地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再走进去,即是宫女的住地。穆先生告诉我们,这些宫女从各地挑选而来,来时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经过各种培训之后,由皇太后亲自考察,再选择称心如意的为苏丹服务。眼前的房子看上去不大,但每间房子竟住10多个人,看样子这碗饭也不太好吃……</p><p class="ql-block"> 在穆先生的带领下,来到内宫的客厅。苏丹的宝座象中国一样,为至高无上的黄色,旁边一侧则是皇太后及后妃的座位。还有苏丹的卧室、 餐厅,以及现在看上去都很有档次的浴室。尽管布置得富丽堂皇,但与中国的故宫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p><p class="ql-block"> 游览当中,穆先生此说值得深思:最早的皇宫服务人员仅400多人,后期则膨胀到7000多人,其中光做饭的就多达300人。那厨房顶上一 排排巨大的烟囱,就能让人想象得到当时宫内之人是如何的食不厌精 ……</p> <p class="ql-block">(皇宫内带着一排大烟囱的厨房,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宫的外观,感觉总象是一处地主庄园。)</p> <p class="ql-block">(其内部装饰还是富丽堂皇,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漫步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灿烂阳光下蓝色的清真寺与圣索 菲亚大教堂遥遥相对,在人们的眼中营造出一种非凡的气势,也展示着伊斯坦布尔厚重历史的风云变幻……</p><p class="ql-block"> 尽管是旧地重游,目睹直径达28米的圆穹顶,还是感到格外震撼。圆穹顶的四壁,镶嵌着两万多块主要是蓝色瓷砖拼成的色彩斑斓图案。地面则铺着红色的地毯,可同时容纳3500人作礼拜。然而大厅除了阿訇的诵经台外,再无别的任何装置。只有一扇非同凡响的大门,在执着地朝着圣城麦加方向 ……</p><p class="ql-block"> 据穆先生介绍,蓝寺是世界唯一的建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据说在1609年,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年仅13 岁,因年少不知天高地厚,指令大臣必须修建一座黄金清真寺,而当时的国力绝对无法完成。然而皇命谁也不敢违抗,经过苦思冥想之后便建造了这座拥有六塔的清真寺,因为土耳其语中的“六”与“黄金”极其相似。到1616 年蓝寺建成,奥斯曼苏丹亲自视察也曾为此责问过大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十七世纪初的蓝色清真寺,曾被誉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因为清真寺内装饰的蓝白两色的瓷砖会呈现梦幻的蓝色光影,被广泛称为蓝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外观为红色,伊斯坦布尔人也称其为“红寺”,是世界规模第三的基督教堂。大教堂建成于公元537年,由于伊斯坦布尔地处欧亚大陆的交通要冲,战乱不断,天灾人祸,大教堂也横遭噩运。近1500年以来曾三次为大火焚毁,四次遭遇地震而严重损坏……</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古罗马圆穹顶,一度曾改为清真寺,在圆堡旁边新建四座宣礼塔。与蓝色清真寺比较,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气势更加宏伟,其穹顶高达54.8米,四壁的基督教绘画精美华丽,能给人以印象深刻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325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起初是拜占廷帝国的基督教堂,537年重建以后则为东正教核心教堂,1453年奥斯曼帝国曾改成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今日的索菲亚大教堂则改成兼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元素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如此林林总总,此时心头突然泛起一句成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3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 —摘自拙作《欧亚大陆匆匆行》(2003年9—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