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次,有个年轻人问我,你们这些老年人,为什么总爱怀念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显然,年轻人说的“过去”,就是我们的青春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我一时语塞,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情感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得好好想一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就让我以书面语言,来回答这位年轻人的提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老年人喜欢怀念过去,并非否定当下,这是人到了一定年龄段往往会产生的一种思旧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我们之所以怀念过去,怀念我们的青春时期,也有一定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怀念的,并非那时的缺吃少穿和物质匮乏,而是与 “物质条件” 无关的精神温度、人际联结与时代特质,而这些恰好是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缺少的部分。那时的我们,或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啃着粗粮,但却处于人生中最有活力的阶段:有人在田埂上挥汗如雨,却和伙伴们唱着山歌;有人在工厂三班倒,却因 “超额完成任务” 的小红花而骄傲;有人背着行囊下乡,虽艰苦却相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些记忆里,艰苦与热血交织,奋斗与希望并存。就像老人翻看年轻时的照片,不会只盯着 “衣服旧”,而是想起照片里和自己并肩笑的人、当时心里的憧憬。怀念过去,本质是在怀念 “那个年轻的自己”,以及那段 “为了什么而用力生活” 的岁月。这种对青春的眷恋,与物质无关,只与生命体验相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青春时期,以集体生活为底色,人际间的联结更紧密、更有人情味儿。物质匮乏时,互助是常态:邻居会分一碗咸菜,同事会帮着照看孩子,生产队里 “一人有难众人帮”,这种 “熟人社会” 的温暖,在当下原子化的城市生活中已少见。现在外卖能一键下单,却难再有 “隔着院墙喊吃饭” 的亲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青春时期,集体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生产队开会、工厂联欢会、街道扫盲班,人们在共同参与中形成归属感。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起分了丰收的粮食会开心,一起完成了修水渠的任务会自豪,这种集体荣誉感带来的精神满足,与当下独自刷手机获得的快乐截然不同。人们怀念的,其实是那种 “不孤单” 的感觉:你不是一个人在生活,身边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社群,有 “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的默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青春时期,价值判断更清晰、直接。对 “好” 的定义很朴素:劳动光荣,奉献可敬,邻里和睦就是幸福。人们不需要纠结内卷、躺平,不需要焦虑学区房、升职加薪。生活目标具体而明确 ,比如今年多打百斤粮、学会一门手艺、让孩子考上大学。精神世界有明确的 “灯塔”:无论是对建设新中国的信念,还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同,这些集体性的理想,像一根绳子,把个体的努力与更宏大的意义绑在一起,让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有分量。当下的生活虽富足,却面临更多选择与迷茫:物质丰富了,却常问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自由度高了,却常感 “不知道该往哪里用力”。这种对比下,我们青春时期那种 “目标清晰、价值笃定” 的状态,自然会让人产生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然,我们怀念过去,也暗含着对当下某些问题的隐性反思。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但 “幸福阈值” 也在提高。过去一块糖能甜一天,现在满桌菜却可能觉得 “没味道”;现在沟通更便捷,但深度联结却变少。微信好友上千,难过时能半夜拨通电话的人却没几个;现在个体更自由,但人情味和集体归属感在减弱。不再需要依赖集体生存,却也少了 “和一群人同呼吸” 的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怀念,不是要回到物质匮乏的过去,而是希望在当下的生活里,找回一些被遗忘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比如为简单目标奋斗的专注,比如 “不只为自己活” 的价值观。怀念过去,是人性中对 “完整生活” 的向往。好的生活,既需要物质的丰裕,也需要精神的温度;既需要个体的自由,也需要社群的联结。人们怀念的,不过是那段岁月里,这些元素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共存过。而这种怀念,最终会化作对当下生活的提醒:如何在向前走的时候,别弄丢那些让日子 “有滋味” 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我的回答,这位年轻人能否满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