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严教授书屋”可以欣赏更多精美文章~~~~~~<br><br>摄影:严教授<br>文: 严教授<div><br></div> 比利时西部的布鲁日(Bruges)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风貌闻名于世,被称之为一座“活的中世纪博物馆”。12至15世纪布鲁日曾是欧洲最繁荣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这里是羊毛、纺织品、花边以及香料的集散地,吸引了来自英格兰、法国、意大利乃至东方的商人。布鲁日的财富与地位不仅造就了精美的建筑艺术,也孕育了灿烂的佛兰德建筑文化与绘画传统。在这里,时光被定格在了往昔,石板小巷蜿蜒曲折,带有佛兰德风格的哥特式红砖尖顶建筑历尽数百年依然静静矗立着。漫步街头,咖啡馆散发着新鲜烘焙的香气,马车在古老的街巷缓缓驶过,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中世纪的繁华市井。布鲁日的城市格局以水为骨架,曲水环绕、运河纵横,有“北方的威尼斯”美誉。倒映在水面上晃动的古桥、屋舍、人影,无不给人以一种诗意的浪漫和陶醉。2000年,布鲁日的中心城区因其独特的魅力与完整的城市格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另外在1998年,布鲁日贝居安修道院与比利时及荷兰其它贝居安修道院一起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布鲁日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距离不远,从布鲁塞尔中心火车站(Bruxelles-Central)出发,向西行驶大约1个小时即可到达。从布鲁日火车站到中心城区大约需要步行15分钟。让我们一起来品旅游,学文化。<br>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中心城区</font></b></div><br>布鲁日的中心城区是整座城市的心脏,建筑以中世纪风格为核心,最醒目的地标便是矗立在集市广场(Markt)上的布鲁日钟楼(Belfort)。广场四周环绕着色彩鲜明、立面陡峭的佛兰德式阶梯山墙建筑,这里曾是商人们的交易中心,如今则是咖啡馆、餐厅和商店的聚集地。附近的布尔格广场(Burg Square)有金碧辉煌的市政厅(Stadhuis)、文艺复兴风格的旧法院(Brugse Vrije)、珍藏“圣血遗物”的圣血教堂(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漫步其间,一步一景、仿佛都在诉说各自的故事,让人目不暇接。<br> 从运河看矗立在中世纪房屋之上的布鲁日钟楼(Belfort)。 钟楼,始建于1240年,中间经过多次修复和加高。这座高83米的钟楼可以登到顶部,需要事先预约。钟楼除了用作报时,它的钟声还传达开市、收市、火警警报、政令发布等。钟楼曾经是城市档案馆和财政室所在地。 钟楼内庭。 钟楼周围排列的房屋屋顶是典型的佛兰德式阶梯山墙,多为中世纪行会会馆的遗址。 市集广场。自10世纪起,这里就是布鲁日的主要集市与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心。广场中央的纪念碑纪念14世纪佛兰德(Flanders,比利时三个大区之一,以荷兰语为母语)反抗法国统治的两位民族英雄(Jan Breydel 和Pieter de Coninck)。<br><font color="#b06fbb">** 两人积极动员布鲁日市民反抗法国占领军。在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中,屠夫行会领袖Jan Breydel率领屠夫和市民与法国骑士作战,将城中的法国驻军驱逐出城。而织工行会领袖Pieter de Coninck则是“布鲁日早祷事件”(Bruges Matins,1302年5月)的重要领导者之一。</font><br> 广场附近的哥特式市政厅,是比利时最古老的市政厅之一,始建于1376年。 市政厅内部天花板是华丽的木梁拱顶,彩绘绚烂,描绘布鲁日的神话与历史。墙上挂着19世纪巨幅历史油画。这里是布鲁日自中世纪以来的权力中枢。 布鲁日市旧法院外墙正面群雕。 市政厅周围环绕着色彩鲜艳的哥特式和新文艺复兴式建筑。 圣血圣殿。教堂的下层建于约12世纪(原为伯爵的私人礼拜堂),上层于15世纪重建。这座教堂以其珍藏耶稣基督的圣血而闻名。<br><font color="#b06fbb">** 传说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1149年),耶路撒冷国王将一瓶装有耶稣受难时流下的圣血带回欧洲。布鲁日的领主佛兰德伯爵狄德里克(Diederik van de Elzas)将其带回家乡。圣血被珍藏至今,封存在一个水晶瓶中,外覆金壳,每周定时供信徒瞻仰。虽然学术界对这段历史有争议,但信徒和许多游客仍深信不疑,来此朝圣。这里每年5月都会举行隆重的圣血游行。</font><br> <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运河</font></b></div><br>布鲁日的运河系统(Reien)最早可追溯到9世纪,随着贸易繁荣而不断扩展。到中世纪(12–15世纪)时,运河已然成为布鲁日繁荣的经济命脉,是欧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乘坐运河游船欣赏中世纪的桥梁与古宅,别有一番风味和联想。沿途船夫兼导游添油加醋的介绍,为两岸跨越数百年的历史建筑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据介绍,这里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一样,房屋税按房屋的临河宽度来计算。<br></div> 布鲁日多个码头可以排队买票坐船,每人15欧元,游览大约30分钟。 天鹅。 <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圣母教堂</font></b></div><br>哥特式圣母教堂(Onze-Lieve-Vrouwekerk)是世界上最高的砖制建筑之一,砖塔高达115米。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初,当时布鲁日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的黄金时期。最早教堂较小,供奉圣母玛利亚。随着城市的繁荣与人口的增长,在13–15世纪进行了多次扩建与重建。教堂内部下午1点30分对游客开放,进去后只能参观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需买票。教堂内部收藏着多幅重要的宗教绘画,以及布鲁日名门望族的精美陵墓,包括布艮第公爵查理·大胆(Charles the Bold)及其女儿玛丽·勃艮第(Mary of Burgundy)的镀金铜棺。教堂还收藏了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母与圣婴》大理石雕像(Madonna and Child),约于1504年完成,是米开朗基罗为数不多流出意大利的艺术品之一。这尊雕像曾被纳粹掠走,战后由盟军的“文物救援队”(Monuments Men)成功追回。可惜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参观买票部分的艺术品。<br></div> 远远望去,圣母教堂是布鲁日地标建筑,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见它那高耸的塔尖。 圣母教堂临水外围。 圣母教堂正门。 圣母教堂外的圣母雕像。“Ave Maria”拉丁文意为“向你致敬,玛利亚”或“圣母万福”。 圣母教堂内观及藏品。 圣母教堂陈列的展览艺术品。 圣母教堂侧门。 圣母教堂回望。 圣母教堂对面的圣约翰医院(Saint John’s Hospital / Sint-Jans hospitaal)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医院建筑之一,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宋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医院早已停止医疗功能,改建为圣约翰医院博物馆(Memling in Sint-Jan)。 圣约翰医院中央庭院的“Kiss of Peace” (Pax te cum,拉丁语“愿你平安”)铜质雕塑。两位身着僧袍的僧侣彼此亲吻,传递和平与人性化关怀的力量,象征二战期间修道院遭轰炸后僧侣们彼此安慰的情景。这座雕像由比利时雕塑家 Octave Rotsaert于1947年创作。 圣约翰医院内两位医生铜像,他们曾为布鲁日医疗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br><font color="#b06fbb">** Isaac De Meyer(1786–1861)。雕像底座上的 “Chirurg Verloskundige Hygienist” 意为外科医生、产科医生、卫生学家。他是19世纪布鲁日医疗领域的重要人物,在外科与产科实践中有突出贡献,并致力于改善医院的卫生条件,对公共卫生理念的推广有积极作用。<br>** Thomas Montanus(1617–1685)。17世纪布鲁日的医生,当地医学界的杰出代表,底座上的“Medicus”即拉丁文“医师”。他生活的年代正值欧洲医学从中世纪走向近代化的转型期。</font><br> 圣约翰医院惊艳一瞥。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贝居安修道院(Beguinage)</font></b></div><br> 贝居安修道院(荷兰语:Begijnhof Ten Wijngaarde,意为“葡萄园贝居安院”)建于1245年,由佛兰德伯爵夫人 Margareta of Constantinople(玛格丽特·康斯坦丁堡)创立。这里原为贝居安修女的居所,现在是本笃会修女的修道院。“贝居安”(Beguines)是中世纪时的女性宗教组织成员。她们不像修女那样正式宣誓终身修道,但过着简朴、虔诚的生活。她们不结婚、不世俗化、致力于照顾病人和穷人,过集体生活。1998年,布鲁日贝居安修道院与比利时及荷兰其它贝居安修道院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 贝居安修道院靠近Minnewater(“爱的湖”)。 修道院进口是一座白色的巴洛克风格拱门(1776年建),门上方刻有修道院的名字与徽章。 院内环绕着一排排白色粉刷的小楼,始建于16至18世纪,是贝居安修女的住所,如今依旧保留原貌。这里大树成荫,隔绝了外面的喧闹,庭院一派宁静,绿草如茵。 修道院有一座简朴庄严的小教堂,是修女们的祈祷之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街道</font></b></div><br>除了上面介绍的景点,布鲁日的街道也别有韵味。行走其间,那中世纪的房屋,现代的店铺,或人群熙攘,或僻静无声。外墙爬着的常青藤,窗台上摆放的花盆,遮盖古老木框窗的花格帘子,眼光落处,无不都是随遇而安的安详适意。微风拂耳而过,捎来教堂的钟声,唤醒苏轼笔下“吾心安处即吾家”的归属感和哲理。不得不佩服欧洲人珍惜爱护自己家园的虔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竟让人有一种依念和不舍,相见恨晚。<br> <div><br></div>2025.08.03-05, STP16.<div><br></div> <div><br></div><font color="#39b54a">作者简介<br>旅行家,作家,兼摄影师,现为美国医学院教授。出版有长篇小说《海鸥教授》,《杜鹃花开》,《玫瑰血》,《生命是用来虚度的》,中篇小说《留学生》,《寒星》,短篇小说《悔恋》,《小倩绝恋》,《年夜》,《真实的谎言》等,英文哲学著作《A Brief History of European Philosophy: Key Thinkers and Ideas through the Ages》,并著有大量散文,游记,摄影专集。</font><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