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咸宁的大街小巷,总能让我在不经意间驻足。咸宁大道、长安大道、银泉大道、官埠大道、十六潭路、文笔路、青龙路、幸福路、书台街……这些路名像一首城市的诗,而脚下的井盖,则是这首诗的标点。它们静静躺在灰色的石砖地面上,像一枚枚城市邮戳,记录着咸宁的点滴变迁。</p> <p class="ql-block">井盖上的图案各有不同,有的刻着“联合”字样,边缘是水波纹和游鱼,仿佛在诉说着城市的水源文化;有的则布满密集的数字和文字,像一本翻开的市政档案,记录着时间与责任。它们有的已经磨损,却依旧坚守岗位,仿佛在说:“我还在,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些街道上,目光有时会被周围的景色吸引。道路两旁的树木和路灯整齐排列,远处的河水在阴沉的天空下泛着微微的光。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的节奏,仿佛每一口井盖下都藏着一段属于咸宁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有些井盖的设计格外讲究,中央的标志清晰可见,周围环绕着文字和数字,像是一种城市的签名。它们有的在沥青地面上,有的在石砖之间,旁边偶尔有几片落叶,为这份低调的美添上一抹自然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并排的井盖有时也显得格外有趣,一个磨损严重,一个却被白漆覆盖,像是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而周围的蓝色和白色标线,又让这些“沉默的见证者”与现代交通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刻着“B”字母和五角星的井盖,图案复杂却不失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特别的意义。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位老者,守护着咸宁的街头巷尾。</p> <p class="ql-block">有些井盖上刻着网格纹路,有些则是复杂的几何图案,每一个都像是城市的一枚徽章。它们承载着过往的车轮,也承载着咸宁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电力”、“咸宁公安”、“800X800”……这些井盖上的文字直白而实用,却也透露出城市运行的严谨与秩序。它们或许不如那些装饰性的井盖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潜山商业街的井盖上,刻着“2007”和街名,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曾是热闹的商业中心。而那些回纹图案的井盖,则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不禁联想到咸宁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PAN-CHEN”、“W-NA”……这些字母和数字组合的井盖,像是某种密码,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它们或许代表着某个工程、某个年份,又或者只是某个单位的标记,但它们的存在,让咸宁的街头多了一份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中国市政”几个字赫然刻在井盖中央,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这些井盖背后,是无数市政工人的辛勤付出,是城市运转的无声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有的井盖上甚至雕刻着山水画,桥、山、水、飞鸟一应俱全,云纹装饰让整个图案显得更加精致,“千桥之乡”道出了魅力咸宁的别称。这些井盖不仅是实用的市政设施,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点缀在咸宁的街头。</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井盖有时也会与现代生活场景交织在一起,黑色凯迪拉克SUV停在路边,背景是城市街道,远处高楼林立,雕塑点缀其间,天空多云,仿佛在诉说着咸宁的现代节奏。</p> <p class="ql-block">咸宁的街头,井盖不只是井盖,它们是城市的印记,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沉默地承载着车轮的碾压,也默默记录着咸宁的变迁。走在这些街道上,我仿佛能听见它们在低声诉说,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双鹤桥是咸宁的一座老桥,初建于1974年,原名“三号桥”,后来因白鹤栖息而得名。它横跨淦河,桥体采用双曲拱结构,线条简洁,与自然融为一体。如今,桥头已变成十六潭公园,杨柳摇曳,桃花、樱花夹岸,四季皆有不同的风景。偶有白鹭栖桥上,与车流、楼宇构成一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现代画卷。</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道路两旁,树木成荫,斑马线清晰可见,自行车道标识醒目。交叉路口的信号灯下,车辆静静等待,行人穿梭其间,整个城市仿佛在一种有序的节奏中缓缓前行。天空依旧阴沉,但这种宁静,却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安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