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遇“母老虎”

怡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都说,今年的“秋老虎”是只“母老虎”。每当村里人说起这个称呼,语气里总带着点隐隐的担忧。因为在野性十足的自然界里,但凡带个“母”字的,往往更显威猛和凶狠,让人害怕。比如螳螂和蜘蛛,动作快得像鬼,母的跟公的交配完,转头就把公的头给吃了,那镰刀似的前爪闪着冷光,像是处理生命的残渣。再比如鬣狗,那刺耳的嚎叫能撕裂荒野,母的当首领,站在族群最顶端,那凶猛的样子,比公的还吓人几分。还有森林深处那花纹斑斓的老虎,母老虎发起怒来,能让所有动物都吓得退避,草木都不敢出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这个字,代表着守护,也代表着吞噬;是生命的源头,也可能是死亡的化身——这就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原始而强大的力量,既深沉又难以捉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当这只“母老虎”披着秋天的外衣悄悄出现,没人敢小看它。秋天的凉意并没有加深,暑气反而像熔化的金子一样倾泻下来。空气粘稠得像胶水,好像被看不见的火焰反复蒸煮。太阳高悬头顶,光线像针一样刺穿树叶,把叶子牢牢钉在树枝上。叶子都蔫了,卷了边,蒙上一层灰暗的颜色。砖墙和石板吸饱了阳光,烫得像烧红的烙铁,人要是光脚走在上面,脚底板简直要烫得冒烟。连平时吵闹不停的知了,也都没了力气,嘶哑的叫声断断续续地飘荡在滚烫的空气里,像快要熄灭的小火星,转眼就被闷热窒息的环境吞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了年纪的人站在屋檐下,眯着眼看着这毫无消退迹象的酷热,叹息着说:“‘母老虎’发威了。” 这句话沉甸甸地落在人们心里,很有分量。那个“母”字带来的联想,是螳螂、蜘蛛镰刀上不祥的寒光,是鬣狗撕裂黑夜的狞笑,是母老虎护崽时能折断树木的狂吼——那是一种原始而磅礴的力量,既深沉又难以捉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这秋老虎最后的余威,就不仅仅是难熬的闷热了,它还带上了一种让人不安的野性气息。它盘踞在夏秋交替的缝隙里,顶着“母性”的名头,却干着暴烈的事情。我们被它无形的爪子按在蒸笼似的天地间,汗流浃背,心神不宁。感觉面对的,不像是一个快结束的节气,倒像是一个固执地盘踞在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肯收起凶狠眼神的雌性统治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自然的力量,什么时候会因为被安上“慈爱温柔”的名头就减弱锋芒呢?这秋天的母老虎,不过是又一次用它那不容分说的炽热,提醒我们这些渺小的生命:那被称作“生养”的力量深处,也同样隐藏着足以焚烧万物的、不容置疑的威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