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藏在桂林下辖的县域里,论经济,在全市排不上前列,却揣着一身不输桂林主景区的灵秀——漓江穿城而过,一路向东奔往广东,两岸喀斯特山峰如黛,拔地而起的石峰带着桂林山水独有的清奇,随处抬头,都是一幅水墨画的留白</p> <p class="ql-block"> 只是这份美曾藏在深闺,因要护着原有景区的客流,不允许开发,倒也留住了几分原生的静气,好在如今政策暖人,政府的专项资金淌进了山坳,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几乎家家门口都通了硬化水泥路,连瑶山深处都凿出了漂流的水道,大山褶皱里的溪流上,鱼鳞坝像一串银鳞铺在水上,瀑下的深潭成了天然泳池,夏日里总漾着嬉闹声</p> <p class="ql-block"> 天刚蒙蒙亮时,桂江还浸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像条被揉皱的青绸子,东边山顶上“腾”地跳出个金红的太阳,先是一道刺目的光撕开雾霭,跟着,整个江面就被泼上了层碎金,水面慢慢亮了起来,粼粼的波光顺着水流淌,像无数片小镜子在晃,晃得人眼睛发花,江面挺宽,偶有早起的渔船划过,搅碎了满河的金光,漾开一圈圈涟漪,那光就跟着水波晃啊晃,等涟漪散去,水面又重新铺满了碎金,倒像是江水在偷偷捡拾太阳落下的碎片</p> <p class="ql-block"> 空气里带着水汽的清润,混着两岸草木的淡香,连阳光都显得软乎乎的,落在皮肤上,暖得不灼人——这桂江的早晨,是被太阳吻醒的,连水都带着光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回到村里,天蒙蒙亮,踩着晨露往村头走,脚下的路比记忆里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土路都巳硬化铺了水泥路,却还是能认出哪块石头小时候绊倒过自己的,有个颤巍巍站起来:“这不是……兰芳老弟买?”嗓门一落,好几双眼睛凑过来,喊着乳名问长问短,手里的拐杖敲着地面,说“可算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阴天,大山的雾气更浓,挨家走的时候,有的门虚掩着,但门口的大黄狗吠了两声,屋里人探出头,立刻往屋里拉,灶台上的粥冒着热气,非要盛一碗粥、吃个粑粑才让走,村公所对面小店里,几个人在玩扑克,其中一个抬头,认出他是发小,头发白了大半,背也微驼,可咧嘴笑起来,眼角的褶子还和小时候抢弹珠时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变化,藏在空荡的街巷和安静的田埂里。年轻人大多涌进了城里,连孩子们也去了县城读书,留下来的,多是守着老屋的老人,偶尔有几个年幼的孩子在巷口嬉闹</p> <p class="ql-block"> 闲聊时才知道,分田到户后,土地早散成了各家的小块,只是改革开放的风一吹,年轻人脚底板就活泛起来,纷纷进城找活计,家里的地,多半租给了外来的种植户,成片种上了水果和马蹄,剩下些水田,也懒得多费力气,一年就种一季稻,够自家口粮便罢</p> <p class="ql-block"> 至于“农忙”“双抢”那些词,早成了老人们念叨的旧时光。曾经抢着晴天割稻、赶着雨天插秧的热闹,田埂上挑谷的号子、水田里弯腰的人影,如今都随着年轻人的脚步远了,只在晒谷场的裂缝里,还藏着点模糊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香炉寨下的单家独户</p> <p class="ql-block"> 村子像被果树织成的绿网裹着,屋前檐后、山脚坡边,果树挤挤挨挨地长着,今年最惹眼的要数那些黄皮树,枝桠被沉甸甸的果子压得弯弯垂垂,一串串黄澄澄的,从浓绿的叶缝里坠下来,像挂了满树的小灯笼,风一吹,就晃悠悠地碰着,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淡淡的甜香</p> <p class="ql-block"> 伸手摘一串,指尖刚触到果皮,就觉出点薄薄的涩,可捏着果子一掰,金亮的果肉裹着汁儿露出来,几颗小小的核藏在里头,看着就清爽,往嘴里丢一颗,牙齿轻轻咬破果皮的瞬间,酸甜的汁水“啵”地在舌尖炸开,那酸不刺喉,甜也不腻人,带着股子清润的果香,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暑气都消了大半</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也跟着去摘果子,摘得多了,就用袋子装着带回家,一屋都飘着黄皮的酸甜气,沉甸甸的果子,不单是挂在枝头的丰收,更是含在嘴里的满足,藏在日子里的甜</p> <p class="ql-block"> 枝桠被压得微微下沉,墨绿的叶隙间,橙子像一盏盏圆滚滚的小灯笼,黄澄澄的,还泛着点阳光吻过的橙红,风过时,果子轻轻晃,叶儿沙沙响,倒像是它们在枝头悄悄说着话。伸手摘一个,沉甸甸的坠在掌心,表皮带着点粗糙的颗粒感,凑近闻闻,一股清冽的果香混着叶的青气,直往鼻尖钻,剥开橙皮的瞬间,酸甜的气息“腾”地漫开来,月牙似的果肉瓣紧紧抱在一起,薄皮下裹着晶莹的汁胞,像藏了一汪蜜,掰一瓣放进嘴里,牙齿咬破的刹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爆开,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微酸,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呼吸都染上了清爽的香</p> <p class="ql-block"> 二塘镇的周塘渡槽(又称州塘渡槽)是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代表性水利工程,现已废弃四十余年</p> <p class="ql-block"> 该渡槽1976年动工,1978年完成主拱圈建设,1979年8月竣工,原设计全长1340米,共35跨,最大跨度达70米,作为当时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其建设旨在通过引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79年9月3日,第18、19跨因施工质量问题突然倒塌,波及10跨共450米结构崩塌,导致10人当场死亡、5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工程被迫停工并废弃</p> <p class="ql-block"> 二塘镇因修建水库蓄水的新华移民新村</p> <p class="ql-block"> 沙子镇古街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初年就已成为茶江河畔繁荣的集镇,唐时湘桂驿道从中穿过,水路又通达湘粤,使其成为连接湘桂粤的交通枢纽,石板街于光绪年间集资修建,历时3年完工,街道以大青石板横铺,名曰石板街,历经岁月打磨,石板光滑清幽,如今,虽然往昔的热闹不再,但古街仍保留着一些传统商铺,经营着当地特色的柿饼、油茶、艾草饼等美食和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镇河边的奶头山</p> <p class="ql-block"> 广西六至8月的天气特别的毒辣辣,空气里像裹着层热棉被,大山深处的鱼鳞坝却藏着片清凉天地,坝体上层层叠叠的“鱼鳞”里积着水,阳光洒下来,碎银似的光在水面上跳,孩子早按捺不住,脱了鞋就往浅水区冲,小身子在微凉的水中,拿着水枪互射,引得小朋友和岸边大人直笑</p> <p class="ql-block"> 风从水面溜过,带着点湿意,吹散了点暑气,岸边的人在伞下聊天说笑,近处是孩子的尖叫和水声混在一起,倒比空调房里的冷气更让人觉得畅快,这大概就是夏天该有的样子,热得直白,凉得也痛快,这里的美,不喧哗,却凭着那份自在舒适,慢慢成了人心头惦记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 瑶山里的清山绿水裹着烟火气,反倒成了稀罕物,城里人的节假日,总爱往山里跑,看喀斯特山峰倒映在水塘里,或是脱了衣服扎进瀑布下的水潭,泡在清凉的山水里,冼去一身的疲劳</p> <p class="ql-block"> 清凉的水从几十米的悬崖上飘荡而下,打在身上的感觉特别舒服</p> <p class="ql-block"> 瀑布下的小溪,小孩玩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环境幽雅,舒适透气</p> <p class="ql-block"> 瀑布哗哗的流水声和孩子们的尖叫声混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在外漂泊四十余载,此番归乡,日子过得倒也简单,白日里爱在村里踱踱步,看看熟悉的老房子,听街坊邻里念叨些家长里短,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闲了便约上当年的老同学、老战友,找个茶馆或家里坐下,就着一壶热茶,从年少时的糗事聊到这些年的奔波,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笑着笑着眼眶就热了,周边的村子也去转转,有的是记着小时候跟着大人赶过的集,有的是听说修了新的路、变了新模样,走在陌生又有些眼熟的田埂上,看别处的炊烟、听不同的乡音,倒像是从旁打量着自己走过的岁月,处处都透着股亲切的安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