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请放过余秀华吧

崔汉朝

<p class="ql-block"><b> □ 崔汉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今文坛,无数文人骚客中,余秀华的名字最为耀眼,像夜空里闪烁的一颗星星,时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她拥有坎坷的人生经历,在爱情遭遇挫折、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以三寸不烂的笔,细腻刻画描绘生命的天空。承受着精神的压力与苦痛,依然放歌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仅仅是以笔缓解着精神的压力与生活的磨难,却总是有人以不同的方式指责和攻击。在我看来,并不是我要站在余秀华的一面,而去为余秀华作保护性的说辞。我想说的是,作为旁观者,余秀华生活不易,毕竟是一名脑瘫患者的作家,她以笔作为谋生的手段,以诗歌为追求精神的动力,难道不应该放过她吗?毕竟她不像我们正常人,可以在工厂、农田,凭借双手双脚求得生存之路。</p> <h3>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导致了脑瘫。行动不便且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人生的无奈,生活的重压,残疾的身躯,使得她难于立命。但是她不被命运所屈服,广泛阅读,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奔驰在诗歌的广袤大草原上,与诗歌作伴,与诗魂为伍。像贝多芬一样“扼住生命的咽喉”。用文字记录与抒发着来自内心深处对生活、爱情、命运的人生感悟。</h3></br><h3>2014年,余秀华所写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首先在微信平台上被推送,紧接着该诗歌被广泛传播,瞬间让她名声远播。怀着猎奇的心情,人们无法把余秀华脑瘫又是农民的身份与诗人融为一体,与她的思想灵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颠覆人们的认知。</h3></br><h3>随着舆论发酵,有关她与诗歌的争议持续不断。她先后出版了《摇摇晃晃在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后山开花》等诗集。一些作品被翻译为多国语言获得国际关注。</h3></br><h3>她的诗歌,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爱情炽热的真情实感流露,如“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显示生活的本真;也有对命运的无声抗争,“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所以允许  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在我们看来,她不是怨艾生活的不公,而是强忍着生活的重压,像任人蹂躏践踏的路边小草,坚强不屈服命运的安排。</h3></br> <h3>在这里,我用一句话挑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余秀华才气与名气,没有为她带来掌声和鲜花。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恶意攻击、掐架,甚至有人对她诗歌的文学价值取向提出了不同的质疑。看不到作为脑瘫痪诗人艰辛创作的闪光点,恶意解读余秀华的情感生活,说三道四。</h3></br><h3>当然,余秀华面对别人的指责,也毫不留情予以回击,她的心迹一直保持坦荡与快乐,“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她说:“我从来没有主动骂过任何人,都是别人犯贱找骂后,我回击。”面对外界的恶意,她以牙还牙,却又被指责为“泼妇”。与她掐架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她是脑瘫的农民诗人,我们不知道她是怎样颤抖着双手敲击键盘,或者颤颤抖抖握着一支笔歪歪斜斜,在空白的纸张上,写下生命的真实感受。她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正常人去学习与敬佩,也值得我们尊敬。</h3></br><h3>生命如歌,岁月如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身体健康素质也不同,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余秀华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在诗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快乐地生活着。她坚强的毅力鼓舞着、感动着无数身处逆境中的人们,要有生存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h3></br><h3>放过余秀华吧。关怀与关爱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病魔缠身的女诗人,没有必要对她横加指责与攻讦。“心底无私天地宽”,没必要把人逼到死胡同里去,给别人留一点空间,也是为自己创造生活的空间。</h3></br> <h3>"我是这世界的情人</h3></br><h3>或者反过来说,这世界是我的情人</h3></br><h3>当我出生于清明,世界就以它的草木之身加额欢迎</h3></br><h3>它说:鉴于你如此饱满的爱</h3></br><h3>要赐你残疾,赐你苦痛,赐你辗转反侧</h3></br><h3>擦亮黑夜"‌</h3></br><h3>—余秀华《我是这世界的情人》</h3></br><h3> -<strong> 作 者 简 介</strong>-<br></br></h3></br> <h3>崔汉朝 河南淮滨县人,中等师范毕业,自由撰稿人。淮滨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浦东应急管理报》特约通讯员。先后在《中国安全生产报》《新民晚报》《河北工人报》《劳动保护》杂志、《建筑安全》杂志、《徐州矿工报》《珠江时报》《南粤诗刊》《扶摇诗刊》《徐岔河文艺》《翠屏》《华南风骨》《浦东应急管理报》《浔阳晚报》《老年康乐报》等30多家省、地市级刊物发表300多篇不同题材文章。</h3></br><h3>-End-</h3></br><strong>往期精选    </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                                                                        </strong><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0MzY1NA==&amp;mid=2247552301&amp;idx=1&amp;sn=c65f95ed4fccb83de7d18354d0e15a70&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target="_blank" textvalue="【文星永耀】文韵长流 星辉永隽——缅怀王成英女士(六首) |魏顺昌 李艳华 葆彤 郭建生 崔伍锁 亮丽人生">【文星永耀】文韵长流  星辉永隽——缅怀王成英女士(六首) |魏顺昌  李艳华  葆彤  郭建生  崔伍锁  亮丽人生</a></h3></br><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0MzY1NA==&amp;mid=2247552324&amp;idx=1&amp;sn=263badb90b4e5bcacb12297ab5fca82f&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target="_blank" textvalue="【文星永耀】再 悼 成 英 |李艳华">【文星永耀】再 悼 成 英 |李艳华</a></h3></br><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0MzY1NA==&amp;mid=2247552324&amp;idx=2&amp;sn=22ad05aa5b1d880d502225f0f79c60f4&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target="_blank" textvalue="【文星永耀】忆秦娥 . 忆王成英 |付建兴">【文星永耀】忆秦娥 . 忆王成英 |付建兴</a></h3></br><h3><strong>河顺文艺</strong></h3></br><h3>主编 /  魏俊彦 </h3></br><h3>副主编 / 王俭周  杨存保</h3></br><h3>本期编辑 |  新 生  雪里青松</h3></br><h3><strong>扫码关注我们</strong></h3></br> <h3><strong>河顺文艺</strong><br></br></h3></br><h3>投稿邮箱:weijunyanlz@163.com</h3></br><h3>监制微信:w6816831</h3></br><h3>编辑部主任微信:ianshu5678</h3></br><h3>编辑微信:sxf7301 cdf8207 </h3></br><h3><strong>版权声明:</strong>【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V8XUmwawDEme4d7EoKnJ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子灣副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請放過余秀華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崔漢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好報 編輯記者 好報 編輯2025 年 8 月 10 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當今文壇,無數文人騷客中,余秀華的名字最為耀眼,像夜空裏閃爍的一顆星星,時不時進入我們的視野。她擁有坎坷的人生經歷,在愛情遭遇挫折,生活艱難的情況下,以三寸不爛的筆,細膩刻畫描繪生命的天空。承受著精神的壓力與苦痛,依然放歌人生。她僅僅是以筆緩解著精神的壓力與生活的磨難,卻總是有人以不同的方式指責和攻擊。在我看來,並不是我要站在余秀華的一面,而去為余秀華作保護性的說辭。我想說的是,作為旁觀者,余秀華生活不易,畢竟是一名腦癱患者的作家,她以筆作為謀生的手段,以詩歌為追求精神的動力,難道不應該放過她嗎?畢竟她不像我們正常人,可以在工廠、農田,憑藉雙手雙腳求得生存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余秀華出生於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導致了腦癱。行動不便且口齒不清。高中畢業後一直賦閑在家。人生的無奈,生活的重壓,殘疾的身軀,使得她難於立命。但是她不被命運所屈服,廣泛閱讀,徜徉在詩歌的海洋裏,賓士在詩歌的廣袤大草原上,與詩歌作伴,與詩魂為伍。像貝多芬一樣“扼住生命的咽喉”。用文字記錄與抒發著來自內心深處對生活、愛情、命運的人生感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4年,余秀華所寫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首先在微信平臺上被推送,緊接著該詩歌被廣泛傳播,瞬間讓她名聲遠播。懷著獵奇的心情,人們無法把余秀華腦癱又是農民的身份與詩人融為一體,與她的思想靈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顛覆人們的認知。隨著輿論發酵,有關她與詩歌的爭議持續不斷。她先後出版了《搖搖晃晃在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後山開花》等詩集。一些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獲得國際關注。她的詩歌,有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對愛情熾熱的真情實感流露,如“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顯示生活的本真;也有對命運的無聲抗爭,“我身體裏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所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在我們看來,她不是怨艾生活的不公,而是強忍著生活的重壓,像任人蹂躪踐踏的路邊小草,堅強不屈服命運的安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這裏,我用一句話挑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余秀華才氣與名氣,沒有為她帶來掌聲和鮮花。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惡意攻擊、掐架,甚至有人對她詩歌的文學價值取向提出了不同的質疑。看不到作為腦癱瘓詩人艱辛創作的閃光點,惡意解讀余秀華的情感生活,說三道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當然,余秀華面對別人的指責,也毫不留情予以回擊,她的心跡一直保持坦蕩與快樂,“任你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她說:“我從來沒有主動罵過任何人,都是別人犯賤找罵後,我回擊。”面對外界的惡意,她以牙還牙,卻又被指責為“潑婦”。與她掐架的人們似乎忘記了,她是腦癱的農民詩人,我們不知道她是怎樣顫抖著雙手敲擊鍵盤,或者顫顫抖抖握著一支筆歪歪斜斜,在空白的紙張上,寫下生命的真實感受。她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本身就值得我們正常人去學習與敬佩,也值得我們尊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如歌,歲月如詩。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身體健康素質也不同,都有尊重與被尊重的權利。余秀華因為身體上的原因,在詩中尋找生命的真諦,快樂地生活著。她堅強的毅力鼓舞著感動著無數身處逆境中的人們,要有生存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放過余秀華吧。關懷與關愛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對一個病魔纏身的女詩人,沒有必要對她橫加指責與攻訐。“心底無私天地寬”,沒必要把人逼到死胡同裏去,給別人留一點空間,也是為自己創造生活的空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崔漢朝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子灣副刊Siziwan Supplemen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