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哈尔滨

香薰时光

<p class="ql-block"> 夏天,漫游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尔滨,我又来了,是为了漠北之旅,也是为了梦中的太阳岛。</p><p class="ql-block"> 11点50出发的MU5897航班,下午15:30落地机场,时间刚刚好。入住亚朵酒店后,下午五点的太阳还是挂得老高。就近3号地铁线的盲游,因为丁香的情结,来到了丁香公园。</p><p class="ql-block"> 天空蓝得透亮,夕阳似打翻的格瓦斯,将琥珀色的光芒泼在满园的树梢上和草地里。那些本该在五月开放成雾的丁香,此刻在暑气中垂下一帘帘绿色的幽梦。空旷的坪地里,几位大叔正在回收盘旋在空中的风筝,已近黄昏,他们该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穿过树影斑驳的小径,哈尔滨音乐厅——这座由日本建筑师设计的"冰雪钢琴",一格格玻璃墙面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似在演奏着松花江潮汐的抒情曲。而厅内正在举办哈尔滨之夏的音乐会——弦乐比赛。这样的盛会在音乐之都的此地本很寻常,可对突然闯入的我而言却是人生第一次来自音乐的震撼。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处的高楼上,浅浅的水滩又把这片辉煌揽入怀中,瞬间无中生有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之时,又走进了体育公园,走进了当地人的生活中。风儿吹送着凉爽,环湖的跑道上有少年踩着轮滑掠过,也有成年人慢跑或快走的脚步匆匆。他们远去的背影融入昏黄的月色,让我想起肖邦的小夜曲,宁静又悠长。</p><p class="ql-block"> 拐角处李先生面馆的牛肉面和羊肉串,是一次完整的偶遇,满足了味觉上的审美。</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在阳光下走过中央大街和索菲尔教堂,前年冬天零下20°和此时30°的温差体验,使得冬夏两个季节有了冰火两重天的明显标签。松花江上的风吹走了头顶上阳光的炽热,整体感觉甚是凉爽。铁路大桥,这座立于1901年的钢铁巨兽,已注入新的灵魂。桥上熙来攘往的人群,桥下滚滚滔滔的江水,正续写着新时代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太阳岛的情结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太阳岛上》,那时我在岳麓山下,曾与室友唱着这首歌,去了湘水之中的月亮岛,那时我们也正年轻正怀抱着美好的憧憬。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越,如今终于来到了松花江,来到了太阳岛上,来到了这片绿树成荫的湿地公园。电瓶车载着风载着我们,环游在林荫大道,太阳门、太阳石、太阳湖,太阳岛山、水阁云天、俄罗斯风情园揭开神秘的面纱,马迭尔冰棒还是原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漠北归来,大巴载着我们游了半个城市,最后穿过果戈里大街,才到要入住的豪滨假日酒店。又是傍晚,夜市已经开张,烧烤和啤酒似乎是尔滨人的标配。要看尔滨人有多豪爽,就去看桌上的啤酒瓶有多少。清淡口味的我们,在美食圈里只是要了份水饺饱腹。</p><p class="ql-block"> 一直仰慕的哈工大来不及预约,打的到校门口遥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航天之路"的地砖上,应该还有火箭专家赵九章的足迹吧。从那里走过的一代代人,托起了强国复兴的梦。老校区的楼房泛出昏黄的光,</span>那永远是哈大星火不眠的坐标。转过街角,铁路局旧址的转盘装置正在演示,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屹立在夜空,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应该如他所愿。红博广场中心的雪花霓虹,成了回程路线的参照。第二天又来到此地,没想到这竟是尔滨最繁华的地方。博物馆同样要预约,今天已满今天已经错过。苏军英雄纪念碑还是值得瞻仰,他们为中国的自由与独立献出了生命。虽然我对俄罗斯的遗迹并不感兴趣,因为在我看来那是他们侵略的罪证。</p><p class="ql-block"> 我只在乎尔滨的当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35℃的高温唤起的冰雪记忆,白桦和丁香摇曳出的温软黄昏,以及大楼折射的光、松花江上的浪波、被大桥铆钉锁住的历史、被夜市炊烟模糊的星河,还有龙江人的热情和友善。他们都是龙江的代言人。</span></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20,送机的师傅提早赶到,到太平机场时就要与尔滨说再见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