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团山民居是建水的重头戏。本来我们打算打车去的,但是听说回程车十分难打,只好作罢。客栈老板说可以租一台小电驴,但是看着这16公里的路程,来回32公里,怕小电驴罢工,也否决了。晚上逛朝阳楼时,恰好遇到建水双层观光巴士的宣传活动,路线正中下怀。所以我们订了票。</p> <p class="ql-block"> 一早来到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代的玉皇阁因正殿供奉玉皇大帝像而得名。玉皇阁为三进四殿布局,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与建水古城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中殿与后殿之间矗立着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崇文塔,崇文塔高二十余米,塔基为白石须弥座,上有三层方型重檐,上为锥形宝塔是一座十七层密檐式砖砌佛塔。</p> <p class="ql-block"> 虽然玉皇阁是免费景点,但是建水的文献名邦不是浪得虚名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玉皇阁,我们坐上了建水开通不久的观光巴士,我们订的是第二层的座位,这种巴士是卡座式的,还有全景天窗。车一路西行,经过双龙桥,乡会桥、乡会桥车站,最后到达团山民居。</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云南后,为巩固边疆,推行军屯制度,大量军队及移民进入建水,由于河流众多,修桥成为保障军队调动、物资运输的必要措施。一路上见到或大或小的古桥数座。经历了炮火的洗礼的桥,虽然残缺,依然挺立 。</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上原有三座阁楼,现存两座,一座已毁于战火。被誉为“滇南大观楼”的双龙桥,可供瞭望和驻守,体现了军事与民用结合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建水十七孔桥虽然没有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皇家的恢宏庄重,但它不失江南的秀气灵动。</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建水唯一的廊桥,因科举考试得名,桥身覆盖楼阁,兼具交通与休憩功能。</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站房融合中式木结构与法式建筑元素,是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沿线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车站。</p> <p class="ql-block"> 团山民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19世纪古村落,以其精美的传统民居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随车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了将军第和张家花园,这是团山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将军第建于1905年,屋主张和因在1911年辛亥临安起义中率众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兼稽查员,并由蔡锷亲授“将军第”匾额。这是典型的清代二进院落,门楼雕梁画栋,前院花厅屏门,每扇讲述一个民间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木构建上的矿物涂料颜色,经历百年依然鲜艳,描金仍然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建于清代末年,由张氏家族张国义、张国民兄弟所建。他们早年靠赶马为生,后因在个旧开矿致富,回乡修建了这座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豪宅。采用“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等传统汉式布局,融合彝族土掌房风格,共有21个天井、119间房。这是团山民居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仅次于建水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雅致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工艺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令人叹为观止。可见当年张氏家族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 防御的枪眼,窥见了墙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一般家庭的泥房子,泥墙有50厘米厚,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 整个游玩过程,无需自己操心,还有讲解,可以了解很多历史故事。美中不足行程过于紧凑。对于喜欢深度游的我们,略显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