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传儒家微言大义,教商贾允执厥中,培养新时代儒商。</p> <p class="ql-block">《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篇第十七章教学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万守杰,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篇第十七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孔子说:“有些人整天聚在一起,从来也不谈道义,吃吃喝喝,搞一些小恩小惠,这样的人很难成为君子。”</p><p class="ql-block">窃以为,孔子这句话即使放在今天也没有过时。同时也说明,中国自春秋起一直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从来也没有恢复,而且是逐渐下滑。所以说啊,一说“春秋之后无华之夏,先秦之后无道之统”,是说,道到孔子这里就“停止”了,先秦之后无文章,对此鄙以为然。苏东坡有一句话说得好,“先秦诸子之文如黄钟大吕,今人文章如秋蝉时鸣”,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说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孔子“述而不作”了吧。孔子认为,他没有什么再可以创作的了,唯有“为往圣继绝学”,仅仅需要做的是“序”“传”“述”而已。</p><p class="ql-block">孔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中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友来干什么?难道是为了“喝两杯”?难道仅仅是想念?难道老朋友来了“喝两杯”或“想念老朋友”能让孔子这么高兴吗?如果是这样,值得放在《论语》开篇第一句吗?窃以为,显然不是,孔圣人没有这么肤浅。孔子的本意是,远方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了,又可以坐而论道了,又可以“互摄”了,又可以长进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互摄”是佛家用语,意思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以啊,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用现在的话来讲,整日里与一帮人吃吃喝喝,净谈些声色犬马以及如何赚钱等等,所谈从不涉及修身进德,与君子已经相差甚远了。因而,看一个人如何,就看他的朋友圈就可以了。俗话说,与高人为伍,你可以不同凡响;与智者同行,你可以登上高峰;与德者同道,你可以义行天下。还有一句俗话,与凤凰同飞必是雄鹰,与虎狼为伍必是猛兽。言而总之,交友乃人生头等大事,不可不谨慎之!</p><p class="ql-block">“言不及义”的本意是,是说说话很多,但是根本不涉及道义、仁义、正义。现代人使用“言不及义”这个成语,是把“义”的意义改变了,成为“意义”“主题”的意思,是说“跑题”了。</p> <p class="ql-block">“好行小惠”的本意是指,为了拉拢人心,好施“小恩小惠”的意思。“好行小惠”与“大仁大义”是一对反比句子。有道是:君子好行仁义,小人好行小惠。春秋末期,齐国田氏家族为了笼络人心,对百姓实行“大斗出,小斗进”。什么意思?借给百姓粮食用大斗,还时用小斗。田氏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田和取代了一手由姜太公吕尚建立的齐国,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在孔子眼里,田和就是一个窃国之贼,小人哉!其实在公元前481年田常弑杀齐简公实际控制朝政时,当时孔子已经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做“国老”,闻听此事后十分气愤,立刻拄着拐杖找到鲁哀公要求讨伐天常,鲁哀公与执政季康子因惧怕齐国不敢出兵而作罢,可怜的夫子也只有无奈地对天长叹而已。</p><p class="ql-block">纵观今日之中国商界,无论是做产品的,还是做产业的,大都言不及义,大都被笼罩着一片“模式”之中。窃以为,“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错,错在被“奇技淫巧”所覆盖。凡健康的商业模式必须在文化的引领下,并融合科技的力量,这叫作“以道驭术,科技助飞”;否则,其结果莫不是“一地鸡毛”。为什么今天的老板热衷于“做模式”呢?原因有三;一是投机取巧思想在作祟,其表现是急功近利;二是容易煽动人们赚快钱、容易赚钱的心理,其表现是“圈钱快”;三是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懂文化,不知文化如何赋能。殊不知,以文载道,以道驭术,才是商业模式的唯一大道。鄙以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商业模式最大的“道”乃新儒商之道,新儒商之道最核心的思想是“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而“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最根本的是,带领合伙人以及用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方式方法是,提升思维高度,由传统资本主义思维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具体做法是,企业利润与发展成果由合伙人以及用户共享,而不仅仅是提成、奖励或分成。所以,凡没有共享发展成果的商业模式,皆为“奇技淫巧”之术,鲜不及矣!什么意思?凡无道之术,没有一个不是以“灾祸”而告终!</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p><p class="ql-block">——写于《万子私塾》武汉 2025.8.7 亥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