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小路(黄解明)</p><p class="ql-block">美篇:13376122</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8月7日,是个格外特别的日子——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也是我的生日。而98年前的这一天,八七会议召开,那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重要会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向来不热衷过生日的我,总想着模糊年龄的刻度,留住一份年轻的心境。往年此时,孩子们总会张罗生日宴为我庆贺,不过今年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打定主意去参观八七会议会址,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庆生——这实在是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出门搭乘地铁2号线,在江汉路站D口出站后,便沿着鄱阳街一路向北走去。</p> <p class="ql-block"> 鄱阳街沿长江呈南北走向,横贯昔日汉口的英、法、俄租界,途中还会经过英租界内的平和坊——也就是原来的平和打包厂。</p> <p class="ql-block"> 这条街铺展着多元文明的画卷。1895年落成的东正教堂,以拜占庭式穹顶刺破天际,金箔马赛克映照着俄罗斯商队沿茶马古道而来的辙痕。作为中国南方仅存的该风格教堂,其饱满穹顶与繁复雕饰,静静诉说着异域宗教文化在汉口岸的传播印记。</p> <p class="ql-block"> 行至鄱阳街小学,浓荫在檐角投下斑驳暗影。恰逢暑假,校园静得能听见叶尖坠露,往日的琅琅书声、追逐嬉闹都敛了踪迹,只剩一片沉寂静谧,像被夏日的藤蔓轻轻拢住了过往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路边抬眼便见巴公房子——这座昔日俄租界的建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它静静立在那里,骨子里却满是战斗民族特有的建筑气派,那份不加掩饰的张扬,隔着时光依旧鲜明。</p> <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会址坐落于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正对着鄱阳街的巴公房子。这处旧址藏身于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怡和新房”——一排西式公寓中,原为共产国际驻国民政府农民顾问拉祖莫夫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 鲜红的八七会议会址的牌匾是</p><p class="ql-block"> 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馆名 。当年7月,邓小平还携带家眷亲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血腥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p><p class="ql-block"> 为审查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制定新的革命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载入史册的八七会议。</p> <p class="ql-block"> 一踏进馆内,褐黑色的墙面上,“伟大的历史转折”几个字在灯光下愈发醒目。那沉甸甸的字眼自带威仪,令人肃然起敬,瞬间将人拽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大革命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一股凝重的历史感在空气中弥漫,压得人心头沉甸甸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庄严凝重的会址,见证着一段风雨如晦的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局急剧逆转,中国革命陷入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为彻底清算并纠正此前工作中的严重错误,确立新的工作方针,中共中央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永载史册的八七会议。</p> <p class="ql-block"> 会址展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风云突变”,聚焦1924年肇始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随着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革命势力自珠江流域席卷至长江流域,武汉一跃成为革命中心。然而,因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革命阵营骤然分裂、共产国际指导失当及中共中央右倾错误,这场革命在高潮迭起之际,危机已悄然滋生,最终于1927年从局部受挫滑向全面失败。</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详实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将那个年代的真相铺展眼前:蒋介石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共产党人实施疯狂迫害与血腥屠杀,其残忍行径令人发指;而整个社会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黑暗与恐怖的氛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反帝反封建大革命中,北伐推进与工农运动高涨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扩至长江,武汉成为中心。然因帝国主义干涉、阵营分裂、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加共产国际指导失误及中共右倾错误,1927年革命由局部滑向全面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及中央机关辗转迁汉,一时间武汉再度成为革命中心。</p> <p class="ql-block"> 也是那一年,毛泽东也来到武汉。目睹当时的革命形势,他挥笔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词中那些力透纸背的豪言壮语,既见领袖的豪迈气概,更藏着他面对时局激荡时难平的忧愤与激昂。</p> <p class="ql-block"> 那是大革命从局部溃败滑向全面倾覆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淬炼之程。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倒在反动派的屠刀下,就连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未能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份“力挽狅澜 ”是指中国革命濒临绝境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报告与结论,瞿秋白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毛泽东在发言中率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决议,选举产生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p> <p class="ql-block"> 在那场意义非凡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与周恩来进入中央政治局领导岗位,尽管当时只是担任候补委员,却为后续的革命征程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后,他们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与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历史的洪流中引领方向,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这一思想如明灯照亮前路,从此中国革命踏上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通过武装斗争击败反动派的道路,最终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星火燎原”,展现的是八七会议后中国革命迈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壮阔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循着会议确立的方针,于黑暗中高擎革命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相继领导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独立擎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逐步开辟出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的精神,如春风一夜,吹遍神州大地。在其指引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湖南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等发动广西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与右江苏维埃政府;海南红色娘子军英勇抗争 ,投身解放事业。革命火种在中华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p> <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书的是著名的广州起义与湖北黄麻起义。那些发起和参与起义的骨干力量,历经烽火淬炼,后来大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不少人更成长为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革命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是一座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标志性转折,更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次历史性转变的界碑。</p><p class="ql-block"> 它亦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在此迈出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一步,昭示着尚处幼年的党已具备应对危机的魄力与开拓创新的能力,标志着党在走向成熟的征程上写下了厚重一笔。</p> <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凭借其在中共历史、中国革命史与中国现代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对历史进程深远持久的影响,八七会议已然并将永远在史册中闪耀光芒!</p> <p class="ql-block"> 从清凉的会址走出,街面滚烫的热浪瞬时裹了上来。这温差,恰似暗喻着会议前后革命历程的风云激荡。</p><p class="ql-block"> 今日是8月7日,恰逢“立秋”,一个深深镌刻在民族时序里的节点;而98年前的这一天,八七会议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转折篇章,成为永不褪色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我这平凡一介,竟有幸与这样的日子结缘——今日,度过了此生最该铭记的一个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