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新弹•浪淘沙•立秋日在留坝

风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807,农历乙巳年闰六月十四日,周四,阴转多云又转阵雨天。“秦岭漫时光慢居”大环线行第七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立秋”莅临,且中伏已至尾。字面上的理解,夏天结束了,秋天开始了。但体感上,远非如此。事物的发展总有惯性,自然节气的转换和相交也有惯性,并非壁垒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得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才能天地人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这个“立秋日”,汉中市的留坝县居然下起了雷雨阵雨,豆大的雨滴敲击窗棂,声响不小,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此地本就避暑胜地,加之雨水,加之身体问题,仿佛骤然到了秋天,有一霎那,我有种“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感。这与江南彼地,暑热仍悍然不顾地继续着,恰成鲜明对比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自然的节气要关注,文化中的节气更要关注,这些也都蕴含在每个人的个体觉受中。</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曾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气魄豪迈,令人激赏。节气予人亦是把双刃剑,端看人如何认知、如何取舍。秋风起兮,既可以认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可以是“远来犹喜及秋风”的豪情,可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亦可以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唐人齐己在新秋之日写下“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诗句,然则为何不能认为秋天正是洗去颓意铅华并令世界清澈明澄的好时节呢?!“抱秋”,亦可同“抱春”同等富有情怀!</p><p class="ql-block"> 如此,在今年的“立秋日”,我们在汉中地区领略自然和人文之美,殊为难得,值得纪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从所住汉中市的酒店准时出发,前往留坝方向。按预定计划,先看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然后看狮子沟草甸,然后看大谋士隐修地张良庙,然后入住留坝县的宾馆。</p><p class="ql-block"> 车程两个多小时后,到达紫柏山,但见沿路车辆不少,这里也是房车休憩地。管家与游客中心联系后,说是山上索道乘坐的预约要两三个小时后,运速缓慢,加之下来的时间,估计今日一整天都会“浪费”在这里,时间真耗不起。亦可见此地今日生意很好,但也反映了这旅游运力已跟不上目前需求,供不应求的背面,有各种因素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此况,管家征求大家意见,均认为得改弦更张,并签字认可。我因孱身弱体,本就力不从心,更惧长途徒步爬山,因此对不去紫柏山本就没意见。之前,考虑索道能上去,就想着不妨一坐上去看看。如今不去,亦很释然。类似国家森林公园,去年以来在大东北环线游和今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时都看过不少,并不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中心外面稍作休息,感受一下山的气息,一车人便赶往下一个自然景点:位于留坝县留侯镇营盘村的狮子沟草甸(牧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牧场目前免费开放,处于秦岭南麓高山河谷,据说海拔有1600米,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今天明显感觉凉爽。环顾四周,但见三面环山,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野花点缀。牛羊成群,游人如织。牛奶湖因富含矿物质,在阳光下呈奶蓝色。并且,户外活动设施不少,交通便捷。</p><p class="ql-block"> 三面环山下,中间有长约2公里的平坦草甸,面积据说有4个足球场大小。被誉为“秦岭小瑞士”“陕西阿勒泰”。而且,此地的历史可谓悠久,历史上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养马之地,当地仍保留着拴马石、点将台等遗迹,营盘村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里,看着蓝天青山下草甸上,人群马群羊群,在各取所需、怡然自得,我的思绪竟然飘向那遥远的时空,仿佛平行世界,呈现了诸葛亮秣马厉兵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相比自然景观,我对人文历史尤感兴趣。因此,在张良庙徜徉了不少时间。</p><p class="ql-block"> 这个位于留侯镇庙台子村、秦岭南麓紫柏山脚下的建筑群,据说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张良庙。始建于东汉末年,由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辅佐刘邦定天下后,功成身退,隐居紫柏山修道,册封“留侯”。留坝县也因此得名)十世孙张鲁为纪念先祖“辟谷”修道而建,距今1800余年。是全国文保单位,据说占地4.21万平方米,有九大院落、156间房舍,依山而建,其“五山环抱、二水夹流”之势,令人惊艳。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梭于该建筑群,或单行其道,或随人流鱼贯而行。但见庙内千年古柏、紫柏环绕。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清初重建,清嘉庆、道光年间多次扩建,才形成如今规模。</p><p class="ql-block"> 徜徉于其中,如同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进履桥”“拜石亭”时,仿佛看到了“张良拾履”的尊师典故场景。而仿汉代石雕“石牛”,令人如见老子李耳的坐骑青牛,突立眼前。这是一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驮着守护着经书的神牛啊!</p><p class="ql-block"> 而古建筑艺术,引人频频驻足观赏。这是北方宫殿与南方园林风格的交融所成,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中轴对称布局,层层递进,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外,“三绝”看点,更是令人啧啧称奇。譬如,拐拐竹,被称为是“张良问天”的自然奇观;授书楼,登369级“云梯”可至,可俯瞰紫柏山群峰,寓意张良得黄石公授书,运筹帷幄;碑刻书法名家典藏(米芾“第一山”碑等)有170余通,艺术价值极高。</p><p class="ql-block"> 据说此地每年清明节前后会举办“张良文化节”,有汉服祭祀、古琴雅集等活动,呈现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我感兴趣的还有二:</p><p class="ql-block"> 一则,“留坝”与“刘坝”的关系。明嘉靖后,秦岭深处原有驿站名“刘坝”,因传张良在此辟谷修道,故官方文书和民间口语渐将“刘坝”写成“留坝”,取“留侯停留之坝”之意。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正式设“留坝厅”,“留坝”从此由口说进入版图,张良由此成为县域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则,历史与传说光影交织,充满魅力。譬如,南有范蠡在辅佐君王成功后乘坐扁舟潇洒隐去,留下诸多谜团。而北有张良隐修诸多传说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正史只记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并未言明地点。《史记•留侯世家》云:“乃学辟谷”。东汉末年,张良十世孙张鲁在紫柏山立“天师堂”祭祀先祖,后人遂将“辟谷”具体化到了紫柏山。而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汉中知府滕天绶的《留侯庙记》自述一梦:黄石公、赤松子与张良同现紫柏山,于是首建祠庙,官方便认可了“张良归隐留坝”之说。</p><p class="ql-block"> 可见,历史真相、民间愿望和官方推动,穿凿附会以及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成就了很多人文“历史”,“张良功成身退”之说便水到渠成。而且,当代叙事仍在继续,官方宣传将留坝定位为“中国策略思想策源地”,把“知进退、明得失”的张良精神转化成了县域品牌和研学旅游IP。</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一个人带动一座城,这也是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生动实践,并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能否更好地不断地实现“飞跃”并指导实践不断发展,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 晚餐,家中良人从所住宾馆餐厅叫了三个菜,量大、味佳,清爽,不辣。价格也不算很贵,可谓此行以来所吃最合口味的。一个牛肉片蘸孜然粉,软硬适中,不会嵌牙齿,孜然粉味儿和善。一个番茄炒鸡蛋、一个香菇炒青菜,色香味齐全。两人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 值此“立秋”莅临,愿您安康顺意!</p><p class="ql-block"> 《浪淘沙•立秋日在留坝》词云:</p><p class="ql-block"> 面向蜀汉中,秦川见踪。道隐深山紫柏峰。自是留侯千古传,新说乘风。</p><p class="ql-block"> 立秋日探踪,过眼匆匆。进退得失成就中。骤雨过后老街见,张灯结红。</p> <p class="ql-block">  备注:所配图片为韦陀所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