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值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港亲“浔”根活动于2025年8月4—7日在德安、湖口、九江市区、庐山和瑞昌,有序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自香港以及澳门台湾的九江籍人士50余人参加,其中半数为青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忆祖辈深恩德,看家乡新面貌。大家感慨万千 ,爱国爱家之情沁入心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谨分五期美篇,连续记述这次“港亲浔根桑梓行”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篇“德安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行动,由江西省委统战部牵头,联合各设区市统战部、海外联谊会等机构举办,目标是在三年内邀请万名港澳乡亲回乡,通过文化寻根、产业考察、招商推介等形式深化赣港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江西省近年来推动赣港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强调“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鼓励港澳台乡亲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助力江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包括“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次港亲“浔”根活动,是“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行动的组成部分。具体由九江市委统战部和香港九江联谊会共同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香港九江联谊会于2024年1月成立,由戴小兵先生担任首任会长。他亦是香港上市公司(00702.HK)董事会主席、江西九江企业家香港联合会(2018年)执行会长。香港九江联谊会的诸多骨干成员,也分别在香港有关企业和机构、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香港九江联会、江西九江企业家香港联合会等社团中,担任各种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香港九江联谊会积极响应省市号召,热忱组织港亲浔根活动,深受广大在港乡亲的欢迎。上一年活动的圆满成功,为这次继续举办打下了极好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港亲“浔”根活动,首站安排在“隆平故里、情义德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4日下午在德安县报到聚集之后,全体人员立即去往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参观,拜谒当年的烽火战场,缅怀英勇的抗日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家岭大捷</p><p class="ql-block">这是1938年9月28日—10月10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地区对日军第106师团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次几乎全歼日军整个师团的重大胜利,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并称为抗战初期的“三大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日军占领九江后,分三路进攻武汉。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沿南浔铁路推进,试图迂回包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日106师团进展缓慢,孤军深入陷入险境。</p><p class="ql-block">时任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敏锐发现战机,决定调集重兵围歼该敌。蒋介石批准其作战计划,并增调第74军(王耀武部)等精锐部队参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8日,日军106师团进入万家岭地区,薛岳迅速调集10余万兵力,形成包围圈。因地形复杂和补给断绝,加上万家岭铁矿影响指南针,日军陷入混乱。</p><p class="ql-block">在万家岭战场的制高点张古山,被日军147联队鬼冢大队约800人死守。第74军51师王耀武部发动进攻,153旅旅长张灵甫率500敢死队夜袭,5次拉锯战最终攻克张古山,日军鬼冢大队几乎全军覆没,仅剩数十人。日军随即空投200名军官增援,但刚落地后大部即被中国军队歼灭。10月9日,中国军队攻入106师团指挥部,松浦淳六郎险些被俘,仅带200余人突围。</p><p class="ql-block">万家岭战役使日军106师团遭毁灭性打击。被歼占该师团总兵力70%以上,被俘100余人。缴获山炮16门、轻重机枪200余挺、步枪3000余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少有的歼灭战,展现了薛岳的卓越指挥力和中国军队的顽强战斗力。此战重创日军,延缓了武汉会战的进程,成为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这一战役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信心,叶挺评价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德安,打动人心的还有袁隆平的桑梓深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安不仅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祖籍地,也是他深情牵挂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1938年期间,袁隆平曾在德安故居“颐园”生活,后因抗日战争(1938年“万家岭战役”)随家人逃难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祖父袁盛鉴葬于德安城郊万家山。2004年后,德安县政府与袁家山村民共同出资重建“颐园”,袁隆平亲笔题写“颐园”及“祖父袁盛鉴故居”牌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隆平虽长期在湖南工作,但对德安始终怀有深厚情感,曾题词“故园情深,心系德安”。他的科研成就与家乡情怀共同塑造了德安的“隆平精神”,影响深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4年,袁隆平首次以乡亲身份公开回来,受到德安人民热烈欢迎。他用德安话与乡亲交流。率全家祭祖,在祖父墓前深情跪拜。2015年、2016年再访,先后为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和杂交水稻科技教育示范园区揭牌,并主持超级稻测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德安县长周三连赴湖南为袁隆平90岁寿辰送上景德镇陶瓷贺礼,他将礼物珍藏于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隆平将德安列为高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先后推广“Y两优2号”“超优1000”等品种,使当地亩产接近1000公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设立“隆平奖学金”,并向德安一中、隆平学校等捐赠资金。为德安一中、二中题写校名,并成立“隆平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安县建有隆平广场、隆平公园、隆平大道等,处处体现“隆平故里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5月袁隆平逝世后,德安人民自发在隆平广场、稻田广场雕像前献花悼念。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也迎来大量缅怀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袁隆平的人生及其桑梓深情,润物无声影响和感化着每一个中国人。</span></p> <p class="ql-block">【知识卡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袁隆平</b></p><p class="ql-block"><i>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是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毕生致力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作出卓越贡献。</i></p><p class="ql-block"><i>1.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i></p><p class="ql-block"><i>-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挑战了当时国际遗传学界认为“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i></p><p class="ql-block"><i>- 1973年,他成功实现“三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的国家。</i></p><p class="ql-block"><i>- 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从“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发展,大幅提高育种效率。</i></p><p class="ql-block"><i>2. 超级杂交稻与高产纪录</i></p><p class="ql-block"><i>- 2000年起,袁隆平团队连续突破超级杂交稻亩产目标:700公斤(2000年)、800公斤(2004年)、900公斤(2011年)、1000公斤(2014年)。</i></p><p class="ql-block"><i>- 2020年,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双季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周年亩产3000斤”目标。</i></p><p class="ql-block"><i>- 截至201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超90亿亩,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可多养活数亿人口。</i></p><p class="ql-block"><i>3. 全球影响与国际贡献</i></p><p class="ql-block"><i>- 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数十个国家推广,年种植面积超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2吨。</i></p><p class="ql-block"><i>- 2017年,马达加斯加政府将杂交水稻印在该国货币上,以表彰袁隆平的贡献。</i></p><p class="ql-block"><i>- 他提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希望全球一半稻田种植杂交稻,可多养活4-5亿人。</i></p><p class="ql-block"><i>4. 荣誉与奖项</i></p><p class="ql-block"><i>- 2001年: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i></p><p class="ql-block"><i>- 2018年:“改革先锋”称号。</i></p><p class="ql-block"><i>- 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i></p><p class="ql-block"><i>- 国际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7年)、世界粮食奖(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等。</i></p><p class="ql-block"><i>5. 晚年研究与梦想</i></p><p class="ql-block"><i>- 90岁高龄仍坚持科研,推动耐盐碱“海水稻”研发,目标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年增产300亿公斤。</i></p><p class="ql-block"><i>- 他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希望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谷粒如花生米。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造福世界。</i></p><p class="ql-block"><i>6. 逝世与精神传承</i></p><p class="ql-block"><i>-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i></p><p class="ql-block"><i>- 他强调“实践出真知”,要求学生必须下田实验,珍惜粮食。</i></p><p class="ql-block"><i>- 他寄语年轻人:“为理想奋斗,而非为金钱”,贡献社会终有回报。</i></p><p class="ql-block"><i>袁隆平的贡献不仅提升了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更对全球消除饥饿具有深远影响。其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信念,深远地激励后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4日傍晚,“乡亲桑梓行 浓浓赣港情”~港亲“浔”根活动启动仪式,在德安远洲国际酒店庄重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台地方特色的轻型文艺演出,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安县政府向大家介绍了“隆平故里.情义德安”,表达了热烈欢迎乡亲桑梓行,多考察多交流多投资多合作的诚挚意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江市委统战部章部长,香港九江联谊会戴会长,德安县委艾书记等为活动共同点亮启动灯。</span></p> <p class="ql-block">九江市及有关县区的统战部门、侨联组织,为桑梓行的乡亲们准备了许多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天籁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浔根记——赣港情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德安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青铜器纹路里浮出归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十双布鞋量过陶渊明种豆的田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半数是球鞋踏碎晨露的声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宗谱在祠堂梁上忽然摇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香火捻亮第一颗星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