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黄C玩水

海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C是户外玩家,他说暑假里最好的户外是玩水。这句话说到大家的心坎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安化天罩山亲水徒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C的安化驴友给他推荐了一条宁乡安化交界的一个玩水的地方。黄C开了一台15座的小旅行车去踩点。</p><p class="ql-block">安化的大福镇,这是一个四面高山环绕的大山中的河谷地,一条山溪由南向北穿镇而过,这条河叫沂溪。在山谷西边的云雾山脉中的一个山峰,其峰顶与其它山峰不同,这个山峰是平顶的,这座山叫天罩山。玩水的地方在面向大福镇这边的山谷。</p><p class="ql-block">安化是纯粹的山地,高山、溪水和冲积平地是安化山区的典型特征。从宁乡往沩山,再从沩山下山,进入沂溪河谷。</p><p class="ql-block">黄C热爱户外野炊,每次外出车子里都把野炊工具带齐。他说这边山里的食品都是当天新鲜的,纯天然的。黄C在一个叫新桥的村子市场上买了肉和蔬菜。从新桥到大福15公里。</p><p class="ql-block">上午9点,到达大福镇。在大山里这里算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了,有县级的高中,县级医院,有很大的市场和众多的民居。这里有宽阔的河道,跨河大桥,古老的寺庙,很好的河边风光带。这里还出过一个清朝时的云贵总督,叫罗绕典,著名的湘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从镇上往天罩山,中巴在乡间士路上左拐右拐。车子停在峡谷外的一家农户地坪里。黄C说停个车,会给停车费的。屋老板是个很开朗的中年男子,他不但不要停车费,还指着他的菜土,说你们要吃黄瓜,要蔬菜,自己去摘啊。</p><p class="ql-block">感叹山冲里的人真好。站在这户人家处,可以看到大福镇上。</p><p class="ql-block">从屋边转过山角就到了峡谷口了。这个峡谷口并没有高山大谷的惊异。谷囗有一个水潭,潭水清澈,潭边很多石头,有大有小,都被水洗得光滑。看到这个水潭很兴奋,这种兴奋是遇到了小时候冲里玩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水潭旁边是菜土和小树林,潭上边横跨溪水有一座小桥,几米宽的河道,河里布满小石头,河边是长满绿草的田埂。我觉得这个小桥流水是一幅很好的画。</p> <p class="ql-block">平坦的河道往上就是石头河道了。大山里的溪是水冲刷出来的,山上的石头也滚落到溪水里,水在大小石头间穿行。这一河段,两边都是高大的树木,在树荫和绿色中,我们小心踩着水中的石头快速通过,看路边原生的草木,听溪水欢快地歌唱,有一种绿野仙踪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最让我们惊异的是路边的青苔,这种青苔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浅浅的皮肤型的绿苔,而是长得厚厚实实的,象被子一样覆盖,把路边铺得满满的,是真正的“植被”。在路边还长满很多很多的厥叶,这种厥是蓝色的,而不是我们平时熟悉的绿色,很是惊讶,还遇到了长得高高大大的蒲公英,大家都觉得安化的大山中确实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同伴中有一个摄影者,他有一个微型的录像设备,装在一根杆子上,他的设备能放到水里面拍摄。他落在最后,为他的美篇积累索材。</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段绿野仙踪路段,再上去就是开阔的河段了。这里有了水潭和很大的石头,地势还是相对平坦。大家的兴趣起来了,玩水的,拍照的,捡石头的,都动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峡谷叫青龙潭峡谷,这里的水清澈,没有任何污染,潭中的水带着绿色,河中流淌的水是透明的,虽然河道开阔了,但整体还是在山谷中,河谷里还是阴凉的,水也是凉凉的。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段是最好玩水的地段。</p><p class="ql-block">这种河段很长,我们攀爬大石头,在水中踩着石头过,对着那些石头间奔流而出的漂布拍照,有几个队友经不起水潭的绿色诱惑,变身水中鱼。在石头,石潭,河道,瀑布中,时间悄悄流逝。</p><p class="ql-block">再往上看到了田土和路,我们从峡谷中上到了一个冲里。这个峡谷属于口子小中间大的葫芦。冲口是两条山溪的汇合口。在溪口用大树搭成桥,桥旁一个土堆上还立有一块石碑,是清朝时期的,古代那种封山禁伐类的禁山碑。在河边的崖边土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槽,还有废弃的石碾,大家都在猜这个石槽的用途。对面田中一个男子在耕地,见我们来了,放下工作来迎接我们。他是上边屋场的男主人。</p> <p class="ql-block">这个峡谷徒步是驴友发现的,一般走到这里刚好是中餐时间。这个冲里就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出借锅铲等工具供驴友野炊。看到我们大部队到来,屋老板就收工来接待我们了。</p><p class="ql-block">老板告诉我们,这个冲里原先是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那个崖边的圆槽是造纸的工县,由下面的筒车带动。他屋旁还有一个造纸的小房子,废弃,没人用了。现在冲里就他一家住在这里。一栋平房,屋后面有养羊,喂猪的地方,鸡是散养的,猪是喂熟食。这个冲里没公路,没电,没网络,其它人都搬到镇上去了。他在海南打过很长的工,现在回来种菜,养羊,喂猪,喂鸡。他说昨天来徒步的,中餐买了一只羊吃了。他住在这里,为驴友们做点服务,觉得比外面打工安逸些。</p><p class="ql-block">黄C从屋老板那里拿了野炊的工具,在溪边搞中餐。队员们拾柴,洗菜,切菜,烧火,煮饭一一就位,大家对野炊特别喜欢。其实,每个人都有野炊、野营的梦想,能够跟着黄C体验野外生活,这就是黄C户外的魅力。黄C是个很合群的人,有主见,会开车,爱劳动,特别是他跑遍全国,他头脑中有无数的“好玩的地方”,大家都愿意跟他出来。</p><p class="ql-block">很快,饭菜出来了,不要桌子,也不要凳子,每人拿个快餐小盆就在溪边石头上开餐,大家吃得很开心,感叹“猪崽子吃抢食”才是吃饭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饭后,继续往山上走。再往上,石头大了,水潭也多了,但路不好走了,很多地方是攀着树枝走的。在路上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玩家留下的红色布条结,这条路是没有开发的,纯粹的探险路。黄C说,这条路可以到天罩山山顶去。</p><p class="ql-block">站在山中,望着山顶,还是一种遥远的感觉。黄C说,今天不爬了,返回。有两个队员还不过瘾,徒手攀上几个人高的大石头,表演单手攀爬功,玩得很嗨。</p><p class="ql-block">沿溪返回,屋老板送我们到河谷上来的地方,告诉我们不要下溪了,沿山腰有一条土路可走。</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一直是冲里的唯一出路,不足一米的宽度,完全是沿山踩出来的。路边有很多马踩出的蹄印,我们感慨,这个冲里的马八字不好,要是真踩空了,摔下去可就粉身碎骨了。这条山路大概有三四公里的样子。走在这边山腰,看对面的大山,高大,蓝色,之前走过的峡谷完全看不到。</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大山里,溯溪而上,踩石头,涉水潭,玩水,中餐有个野炊,下山时走在山腰,沉浸在无边的绿色森林中,看对面大山风景,大家把这条路线定义为亲水徒步,以野炊为特色。</p><p class="ql-block">回到停车的地方,老板给了免费的黄瓜,大家再次感谢。黄C还想去天罩山顶上去看看。到一个路囗,问了,有公路可以上去,但这种中巴不好走,最好是越野车。黄C放弃了上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返程是沿沂溪下游走,沂溪毕竟是大河,公路沿山谷行进,在通过一个大峡谷之后,进入桃江,经桃花江水库返宁乡,行程结束。</p><p class="ql-block">查攻略,天罩山顶上曾经是西方传教士的避署地,解放后改为麻风病治疗医院,现在都废弃了,变成了茶园。以前这座山叫李家山,天罩山这个名字是洋人取的。看了一个驴友的视频,一支十多人的队伍走我们走的路,一直往山顶,山中没有路,他们硬闯上到山顶,再下来,花了12个小时,到晚上十点才下山,真佩服他们的勇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新化粗石雾峡涉水跳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C说,安化的那个只适合孩子玩,大人玩不过瘾。他说带我们去过个玩水的瘾。</p><p class="ql-block">新化有一山脉叫大熊山,从卫星地图上看,那个山脉真的像一头熊,真佩服古人的想象力。我们去的地方是大熊山余脉的古台山,虽是余脉,海拔也有1500多米,山中的一个峡谷,叫粗石雾峡。</p><p class="ql-block">从宁乡出发,三个小时车程。在长邵高速大熊山站下,转西河镇,溯河而上20公里,到这条河的发源地。黄C还是开着他那个15座的旅行车,他在大山里开车的技术熟练,是个真正的老司机。</p><p class="ql-block">10点到达粗石村,定好了吃饭的店子,店子里提供了安全头盔和救生背心。村子在峡谷出囗,立有一块碑,上面写着“粗石雾峡”四个字,是名家手迹。村子叫粗石村,峡谷叫雾峡。</p> <p class="ql-block">峡谷在村子的后面,河道有四、五米宽,是那种石头上冲出来的,布满大小石头。那里的水是至清的。看到河道我们说下河啊,黄C不听,往山上走,我们不熟路,只好跟着他。转过一个小山坡,直接到河边,一个大妈在那里烙糯米饼,黄C请客,每人一个。</p><p class="ql-block">下水,水真的太清澈了,没有任何污染,水里的每块石头都是光洁清亮的。刚下河时,水冰凉,但过几分钟后就适应了。这一段是河卵石和石块的河面,水刚好没到小腿,深水处,可没膝。走在这种冰凉的水中,吹着凉爽的河风,觉得这是最好的夏天。把裤腿挽起,往深水里试探,好多人己迫不及待湿身了。我内心是真想躺到这至清的水中变身为鱼,好好品尝这山泉的鲜。但至少有20年没游过泳了,到了花甲年纪,胆子也小了,特地穿了个救生马甲,以防万一。</p><p class="ql-block">到了一个有小瀑布的水潭,我坐到水中,看到石头上冲出的一束白色的水,我伏在水上,全身湿透。这样我终于放开了,大胆与水亲近。同伴中一个女孩,七八岁吧,跟她妈一起,在水中由黄C牵着走。黄C带了手机,怕被水打湿,放不开,小姑娘把水泼到他身上,成功把黄C湿身。</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大水潭,深蓝色的水,看不到底。队伍中有几个游泳爱好者,带了救生跟屁虫,他们潜下去探底,下去几次都说探不到底。黄C说,山里的水潭要看水的颜色,绿色的水潭浅些,蓝色的水潭一般探不到底。</p><p class="ql-block">再往上,一个大水潭边有打结的麻绳和铁索,我们从这里进峡谷。</p><p class="ql-block">这里不能说河道了,是真正的大山峡谷,两边石崖耸立,人走在峡谷中有种压抑的感觉,特别是看到头顶上几米处,被水冲上去的树枝,猛然发现,山洪暴发时那种没顶的洪水,压抑变成了恐惧。好在今天是晴朗天,不会有山洪的,大家一起欢笑,并没人在意。</p><p class="ql-block">往前是一个水潭,是巨石夹缝中的潭,旁边没路,也没有攀爬的铁链,唯一的方式是游过去。每个人都不再怕湿身,而是大胆地浸没在水中。同行小朋友都是大人抱着过去。再过去是一个大水潭,深蓝色的水,水中两根大木拼成的过道,大家小心翼翼惊险通过,走过大木,迎面是飞流而下的瀑布,这个瀑布是石洞中的,我们要爬上铁梯才能出这个洞穴。小心爬过铁梯,上边开阔了,一个很大的坪和水潭。上面水从崖石上流下,分成三个梯级,白色的水冲涮而下,水潭的水是深蓝色的,几个小伙子上到水潭上边,轮番跳潭,他们玩出了兴趣。</p> <p class="ql-block">几个水潭后,前面是一个巨大的石壁,人在石壁外山坡上走。石壁中,水把石头切开,从上往下冲击,坠落,回旋,制造出更多的石潭,但那是石缝中的潭,与下面那种大潭不同。走在悬崖上边,看到那些石缝中的水潭,两腿战战。石缝中一个深蓝色的水潭,一个队员想下去探探深浅,被大家喊住。</p><p class="ql-block">沿悬崖上到一个石亭处,下边谷中有一个大的水潭。从上往下看,有白色的沙石,绿色和蓝色的水。那些跳水的直接下去了,要在这里过游泳的瘾。这个水潭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水潭,两者之间有上十米的悬崖。</p><p class="ql-block">我和三个队友没有下去,我们往上向山脊走,我们走出了峡谷,站到了山脊上。</p><p class="ql-block">往左边去是沿山崖的一条小路,那边是一个大的山窝,我们决定往这条小路走一走。很宽大的一个山窝里,有一栋木屋,没住人,有羊和羊圈,属于废弃的村子。有大片的田土,长满杂草。河从这里的山里流下来,我觉得这个地方是一块真正的山间宝地。从这里一直往山中去,就是西河的源头。这个村子的出进就是悬崖顶上的那条小路,往回走时才知危险。但这是进那个山窝唯一的一条路啊。</p><p class="ql-block">回到山脊处,审视一下这个山谷。这是一座巨大的山,往上看,山岭还是一层一层的上去,还有公路往更高的山上去,我们走上来的峡谷仅是山底下,远没有到大山中去。再回望走过的峡谷,隐没在大山的森林中。往下看壁立的悬崖,至少有上百米,看下去真的吓人。下边水潭里的欢笑声传上来,满是欢乐。</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子叫粗石村,在峡谷中那种巨大的粗石,有直接的印象。这个峡叫雾峡,在这高山峡谷中,特别是巨大的瀑布日夜飞奔,云蒸雾腾绝对是这个峡谷的常态。打开百度卫星地图,这一块真的被浓雾笼罩。</p><p class="ql-block">这条峡谷3.5公里长,峡谷中没有任何路,自古为无人区。十年前由驴友发现,驴友自发架了铁梯和攀爬绳,这个峡谷过于危险,政府和商人都没人来开发。但峡谷至清的水和那些蓝色的潭,以及涉水的惊险和快乐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被认为是玩水的天花板,吸引了无数的人来挑战。我觉得峡谷村口段一公里内的平缓河道可开发,峡谷和深潭只对专业人士开放,这样分开会更好。</p><p class="ql-block">这个山脊往右边是回村里的公路,可以坐村民的车到村口。我们到店子里吃饭,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不说中餐,只能说是能量补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石门县渫水探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新化回来,大家都觉得玩水到了天花板了。黄C说,去武陵山探险,去不?探险当然比玩水更刺激,黄C说探险的山路去不了大车,只能开他那个15座的车。20个人要去,黄C只好要光哥再开一个越野车。</p><p class="ql-block">黄C选的地方是常德的石门县,那里有称为湖南屋脊的壶瓶山,还有与壶瓶山并列的东山峰。</p> <p class="ql-block">走长张高速,在慈利下高速到石门县城。石门是洞庭湖平原向武陵山区过渡的门户。据说石门县城边有悬崖壁立如门,故以“石门”为县名。其实这个门不仅是石门,更是进入武陵山区的大门,这里自古为“武陵门户”和“潇湘北极”。这张门现在是皂市水库,一个很小的堤把这张门锁住,大山中皂市水库恰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宝石。</p><p class="ql-block">沿水库走,在一个能看到水库大坝的地方,黄C说下去看景。眼前是一个视野开阔的水面,以及连绵的山。黄C买了一条10斤的鱼。公路沿水库岸边不断左拐右拐,象是在织一根麻绳。陡然间,天地之间大雾扑来,接着是大雨瓢泊,走出大雨,看到水面和山间的雾在升腾弥漫,这是一幅巨大的雾漫山水图景。</p><p class="ql-block">时近中午,到一个叫磨市的镇上,找到一个渔店,黄C说到这里把鱼吃掉。水煮鱼上桌,白色的汤,几点紫苏和青椒,鱼盆下面还加了个火锅,鱼汤慢慢熬,越熬味越鲜。最后鱼汤泡饭,喝了个光盘。</p><p class="ql-block">从石门到壶瓶山镇100公里,从磨市上去还有40公里。公路沿着一条河走,在接近壶瓶山镇时,河道变成了峡谷,公路在峡谷山腰上走。这条河叫渫水,“渫”,水涌不断的意思,如果是口字旁就有“喋喋不休”。渫水源自武陵山区,有三个发源地,十多条支流,在壶瓶山镇汇合,在石门县城注入澧水。</p> <p class="ql-block">到达壶瓶山镇,这是一个大山脚下的小镇,四面为大山环绕,渫水河穿镇而过。在未通公路时,渫水就是武陵山区的交通大动脉。我一直想象壶瓶山是湖南屋脊,以为壶瓶山镇应是大山顶上的天宫,结果不是。我特地查了下海拔,只有三百多米,实实在在的山脚下。</p><p class="ql-block">到壶瓶山镇上,黄C的车直接向右边的大山顶上去,这座山叫耍武山,现在是一个林场,并且是华南虎野生放养基地。从山脚到山顶,之后在山顶上一直奔跑,山上已经超过千米了。在山顶上,看到四面高山,一重一重的蓝色大山,这确是另外一个世界了。</p> <p class="ql-block">走了10公里来到了这个山的悬崖绝壁处,在峡谷中有一条飞架于悬崖之上的吊桥,这座吊桥叫剩头吊桥,118米长,2.5米宽,建于1984年。它由六根结实的钢丝绳拉着,中间横架木板,木板之间有间隔,可以看到200米之下的河谷。黄C说可以走吊桥爬悬崖上去,那里有个上千人的地方,二十多年前他去过。</p><p class="ql-block">黄C说那里是麻风村。麻风病听说过,安化天罩山上就有,据说麻风病人都是很吓人的样子。黄C说去看麻风村的跟他去,不去的下到河谷玩水。</p> <p class="ql-block">黄C开着车,下到河谷,现在有一条简易公路上山。山头并不高,只六百多米,但这个山头三面都是陡崖峡谷,另一边是无人区。两排房子、中间一个坪的长长的院子,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麻风村,挂着石门县皮肤病医疗疗养所的牌子。现在还有14个麻风病人住在这里,他们都是孤寡老人,实际上这里成为了他们的养老院,政府提供医疗和伙食。过去几十年里,这里有千多病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专门医院。</p><p class="ql-block">下山,峡谷里阴凉,是太阳照不到的河谷,水清澈,冰凉,小朋友在石头中捉螃蟹,很有收获。这条河是黄虎港河的支流,这个名字中含“虎”字,黄虎就是华南虎,这里原来是华南虎的老家啊。黄虎港河是渫水重要支流。黄虎港河在壶瓶山镇汇合入渫水主河道。在两水汇合处,跨峡谷有一座石拱桥,桥头还建有纪念碑,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大跨度公路石拱桥,进出壶瓶山公路的咽喉。</p><p class="ql-block">沿山顶返回壶瓶山镇,已近傍晚。从山顶上看武陵山区的风景。山与山之间不是连绵不断,而是河谷把每一座山都切割成独立的,从这座山到另一座山必须是从这边山顶下到河谷再爬上另一座山。山与河谷相对高度都在千米以上。可谓奇峰叠出,层峦叠翠,绝壑深涧,万山如鳞。</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镇子,一个丫字形的山间平地,河道,公路,街道,车水马龙,是大山中的一个繁华之地。如果看四周高山围成的口子,这里也真的像一个壶口或瓶口。但真正的壶瓶山不在这里,这里以前叫泥沙镇。1995年撤区并乡,将江坪、南坪、中岭、泥沙“三乡一镇”合并,取名为壶瓶山镇。我们都以为今晚会住在这里,这个镇名声太大,可以好好领略一下这个武陵门户。但黄C说不住这里,车子在镇左边转入另外一座大山。黄C说店子定在南北镇,从这里要沿东山峰山脉走30公里,八点可到。</p> <p class="ql-block">沿大山一直往上,海拔也在步步上升,在一个山腰处看到山上的茶园,茶园正好是菜园样子,一块一块的,茶树紧贴着地面,嫩绿的色彩,真的象栽的菜一样。黄C说石门的茶都是销欧洲,那边定制的,我们可以看但买不到。</p><p class="ql-block">在高山顶上看到脚下山谷里雾的升起和弥漫。白色的雾气先是一团一团冒出来,然后扩散,很快把绿色的峡谷变成白色,大山腰中便有了飘动的白色纱带,之后变成白色的云层,底下峡谷就成为了一个隐秘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晚八点到达南北镇,这个镇的海拔将近千米,属高山集镇。入住这里的商贸酒店。安顿之后在酒店地坪搞晚餐。</p><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正当风口,高山上晚风凉爽宜人。黄C的车里总有各种宝贝,这次他拿出了野营汽罐和小火炉,锅铲油盐齐全。新鲜的辣椒炒肉,新鲜的豆角,还有土豆等。到了镇上还有野营的伙食,这个有特色。姜师傅和段王爷还准备了酒饮。高山上的夜晚有凉风,有酒,没蚊子,个多小时的晚宴,又是一光盘晚餐。大家酒足饭饱后去狂街。黄C和光哥包了餐后的清洗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刷抖音,立马跳出一个南北镇的界碑视频,一个本地女孩子在界碑前“左脚湖北,右脚湖南”,蹦蹦跳跳,活力四射。我问街边的小女孩,她指给我看,就在前面那个横杆,有摄像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很近,在一个经营花炮的店子门口,一块国务院勘定的界碑,石碑一边刻湖南,一边刻湖北。我把这个景点发到群里,大家都兴奋地到湖北逛一逛。</p> <p class="ql-block">这个镇是湖南石门县和湖北鹤峰县交界,自古就是大山里的边贸之地。据传以前这里有一棵大树,横在河边,大家在树上休息,称之为懒板凳,又因为这里刚好是湖南湖北界,各取一个字就转叫南北镇。湖南这边叫南北镇,湖北那边叫北街村。镇级这边是高楼店铺,很繁华街道,湖北那边是村,明显的是一般居民区。湖北这边店子写了一句话“价格没有湖南贵”,这句话很有杀伤力。穿镇而过的公路属省道,到鹤峰90公里,到石门150公里。很繁忙的省道,各种大车都有。</p> <p class="ql-block">早起,早餐自理,朱大姐说一个面店里的面有特色,喊我和灿去。黄C,光哥,姜师傅,段王爷,建武夫妇都在这里。一个老婆婆背着小菜到门口,黄C买了中午的菜。之后姜师傅到街上买肉,但没买到,据说这个地方买肉要起早。今天去看龙门出水,这是渫水源头之一,距镇上17公里。</p><p class="ql-block">从镇西边的山坡上去。在山坡路边有一处茶山,一垄一垄的茶树。黄C说可以到茶山里拍拍照。现在的釆茶都是机器,采茶就是给茶树“理发”,经机器修剪出来的茶园都平整,统一的孤线,统一的发芽,生长,茶园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品。刚转到山的另一边,正是早雾升腾的时候,从山谷里涌出大片的白雾,很快把路边弥漫了。我们下来拍雾,路边一个老人也在观雾,他说他是武汉的,在这里避暑,住一个月了,每天都有雾。</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路口下山,看公路陡直往下,以为很快就能到峡谷底。看着就在脚下,但走远比看难。这个时候还在雾中,看到路边一长串红色的纸风车,说这里是千亩茶园观景点,走过。</p><p class="ql-block">下到谷底,一条较大的河,带青绿色的河水,有过河的桥,下边是一个水闸,看到水闸边一个人在钓鱼。黄C跟他买了鱼,这个人就住在闸边。过河,有个村子,叫金河村。在这里再上山,到山腰,有一个电站,沿电站渠道进峡谷,有五里路。远远看见一个高大的岩石山,壁立的山体,白色夹黑褐色的岩石,黄C说那个岩壁下就是“龙冂出水”。</p> <p class="ql-block">沿渠道走,走到岩石山下,是乱石的河滩。很大的水流出,水冰凉。水引入发电站的渠道,渠道里水波汹涌,快速流过。河滩下是一个陡崖,其它的水从这里进入峡谷河道,可以看到巨大的石头堆在河道中。</p><p class="ql-block">从河滩到龙门出水口,有百米的乱石。攀爬到龙门出水洞口。悬崖下,一个巨大的洞口,坚硬的石质,冰凉而带点混浊的水从洞中奔涌而来。站在洞口外,看着这个血盆大口,还有仰头看到的石壁悬崖,人自然生出恐惧。黄C和建武站在洞口外的石头上,觉得看不过瘾,要去试试水。建武是冬泳爱好者,从石头上顺势下水,一下去就爬上来了,大呼探不到底,水太冰了。有几个在河滩处钓鱼,一无所获,这个水温度太低。</p><p class="ql-block">关于龙门出水,网络上有介绍。峡谷中那个巨大的岩石叫凤岗岭,宽400米、高550米,直上直下光滑得没有任何攀登的条件,人称“千丈崖”。岩下石洞高70米、宽26米,外壁呈城门状,内壁呈圈门。在雨季,龙门洞的水喷射出洞,经乱石滩后飞流直下,形成几十米高的瀑布,状似龙腾,声如雷吼,气势壮观,形成“龙门出水”飞瀑奇观。“飞瀑”在空中飞溅开来,似朵朵莲花,在阳光的辉映下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龙门出水的水源于湖北鹤峰县的后河,后河是渫水源头之一。后河进入湖南石门境内潜入地下2公里,在凤岗岭冒出。</p> <p class="ql-block">开车下山,在村子里一农户家搞中餐。仍然是自备工具和菜,只是借个地方,老板让出客厅供大家乘凉。中餐的水煮豆角大受欢迎。中餐后黄C安排大家玩水,他自己开车到磨市去修车。</p><p class="ql-block">这个山谷口叫两河口,从龙门出水来的后河和另一边的前河在此汇合,之后称金家河。河水清澈,浅水区透明,深水区呈绿色。山谷里的水冰凉,从龙门出水那边峡谷下来的水,是冰冰凉。我和灿,姜师傅,朱大姐,段王爷到龙门出水这边河里。灿说看到石头缝里有“一堆鱼”,看小鱼自由自在游戏。段王爷和姜师傅各拿一根棍子在石头中玩水。这种冰冰凉的水是盛夏里可遇不可求的。另一批带着小朋友到上边河的一条小溪里捉螃蟹,战绩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等到5点,黄C修车回来,至少200公里的路程,黄C觉得好玩一样。大家坐车回返。车从河谷往山顶爬,当回到早上看到红纸风车的地方,山谷里的茶园呈现在眼前。一个青绿色的山谷,一垄一垄的茶园,茶园中的民居,下去的之字公路,给人山谷仙境的感觉。这个时候没雾,看得清清楚楚,早上来时大雾弥漫,什么都看不到,我想象当雾在山谷飘逸,半隐半现时是最有意境的,我还是想见那山中的雾妖。黄C说开车下到山谷再爬到对面的山顶,那里有高山草甸。大家觉得今天黄C跑了那么远的路,都说不去了。黄C也就不再说,直接开车回镇上。</p> <p class="ql-block">回到镇上,大家都等黄C的晚餐,但地坪中却没动静。</p><p class="ql-block">在等待晚餐的时间,我和灿步行到镇西边的山顶,这是东山峰的余脉。沿公路走,晚风吹拂,凉凉的,夏有凉风确是人间好时光。这个山坡是茶园,山顶有茶叶加工厂。从山顶往西望过去,是高大的山脉,近处高山山坡中散布很多民居,远处大山重重叠叠,一条公路成为视线的引领,我说这就是瑞士风光。我和灿去过瑞士,觉得这里真有哪个味。再转回看南北镇,镇处在两座高山之间,镇本身有近千米,但两边的山还是高大威武,镇东边的山脊上有风力发电场,那些高大的风车武士,一定是这个小镇的护卫岗哨。</p> <p class="ql-block">到8点,黄C和光哥出现了,原来他们开车到千亩茶场那里去看高山草甸了,并且拍了很多日落的图片。哈哈,我们对黄C还不了解,原来是他真的想去看草甸。</p><p class="ql-block">晚餐有了辣椒炒肉,肉是宾馆老板买的,还有鲜炒豆角,苋菜和酱豆熬肉,建武加了两瓶酒饮,黄C说起他的传奇故事,又是一个光盘之夜。</p> <p class="ql-block">早起,光哥又去买了豆角,这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光盘菜,还有土豆,苋菜,肉,这是今天中餐的食材。</p><p class="ql-block">告别南北镇,黄C说今天去百溪河,中途会上东山峰。其实,从南北镇到壶瓶山镇的一线都属东山峰山脉,我们要去的是东山峰茶场。这个茶场在南北镇和壶瓶山镇中间,公路在山脚下经过。</p> <p class="ql-block">在主公路边转入一个之字形的上山公路,这个之字公路边的行道树,高大挺拔,绿荫如盖,车在树林中一级一级往上。这种林荫路给人进入风景区的感觉。到山顶,看到整个山头都是茶园,在山上有很多房子,是一个热闹的山顶社区。一栋三层的办公大楼,典型的上世纪建筑,一个广场,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知青广场”,旁边是知青名册墙,名册按连队建制编排。</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省林业厅在这里组建了一个茶场,但仅是一个单位编制。来自长沙市和常德市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从零开始,用他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把一个大山中的荒山变成了一个上千人的国有茶场。</p><p class="ql-block">这个山峰高1500多米,山顶尽是石头,只长草不长树。当地人称为“东山红”,这个山每年都有大火烧山,“红”是大火烧山。知识青年把这里变成了云海中的绿色茶园。东山峰茶场的创建是一代知青的创举,更是那一代知青的青春和热血的见证。现在茶场已移交石门县,成为县级茶场。</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四面都是山,并且是那种一重一重,永远也看不到头的大山。在知青时代,那些十几岁的城市青年,远离父母,来到这个杳无人烟的荒山,在这里搬石头,垒土房,靠自己种粮食,养猪,在这里生存,他们还肩负着创建茶场的重任,而这个茶场仅是画的一个饼。真的感慨那一代人的信仰和坚毅。我们团队中的曾哥也曾是知青,他对“知青广场”这个名字非常感兴趣,拍了很多图片,应该是深有触动。曾哥年过七旬,正是那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壶瓶山镇上,转入西边的一个峡谷。公路在峡谷底沿江坪河上,河水青蓝色,宽阔平静,河中有竹筏漂流。别过壶瓶山景区,沿渫水的一条支流百溪河向湖北五峰县方向,全程27公里,其中沿百溪河峡谷10公里。在石门县与五峰县交界处也有省界区分,但这个区分仅是河边树上村民挂的木牌,如果说标志的话,湖南这边是硬化的公路,湖北那边是土路。过去几百米,那边有个河湾,河道平坦宽阔,有一踏水桥过河,这里有民居,河边砌了石台阶。河水到小腿处,水清澈,里面的石头干干净净,但水真的冰得刺骨。光哥选中这个地方搞中餐,但黄C认为河边石梯可能是村民所建,最好不用。再上去几百米,那里有一座公路桥,黄C定在桥头安营扎寨。</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是峡谷的开阔处,两边山对峙,一边是绿色的,一边是完全裸露的崖壁。这个裸露的崖壁是岩石挤压成的,整个山体被压成圆圈,也象手指上的螺纹,真不知道地壳在这里干了什么。在绿色山那边,在河上边几米处,一股巨大的水喷涌而出,整个是白色的水花,在石头间三级而下,正是古典中堂画中的三叠水,水注入河中,河水是深绿色。我坐在对岸,至少有十多米的河道,流水的风吹过来,正是空调吹出的冷风。</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属五峰县百溪河村,这条河叫百溪河,也叫白溪河。桥边有一个介绍。这个三叠水叫庙泉,并有一个犀牛精与杨家幺女的传说。这股泉水出自山中的犀牛洞,当地人在这里建有一个庙,他们把水神叫杨泗,庙叫杨泗庙,泉叫庙泉。这个与龙门出水一样,都是地下阴河的出水口。这里的水真的太清澈,太冰凉了,那白色的三叠水一定是上得中堂的神水。</p><p class="ql-block">建武下到庙泉下的水潭游泳,游得欢喜,平时爱水的黄C觉得水太凉了,放不开手脚。段王爷沿河再往上,了解到上头有村子,并且开发了住宿,上边的水不冰人。</p> <p class="ql-block">这次玩水与湖北有缘,黄C说山那边还有更好玩的恩施大峡谷。石门这边的都是原生态,没有开发,恩施那边的是开发了的成熟景区,除了自然,还有人文。</p><p class="ql-block">我又在期待恩施之行了,看来,这篇文章还得写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