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1至17取自网上,鸣谢。其余家人提供。</p><p class="ql-block">文字:老曾,参考网上资料。</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9968</p> <p class="ql-block">在太行山系的北端,属山西忻州市,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一一五台山。中国佛教名山有四座,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从寺院众多和佛教影响力,以山西五台山为首,是得到历史和佛界所认可。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旅游五A级景区,2009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的遗产。五台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尤为难得的是,她们当中大部都是由各朝皇帝下诏敕建寺院;多朝的皇帝都曾来参拜,箸名的寺院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景区面积607平方公里,五个主峰耸立高出云表,每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它们分别是:東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个峰均在海拔二千多米以上,其中北峰为306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是五台山的最高峰。由于纬度较高(39度66分),台顶长年积雪,盛夏亦天气凉爽,故五台山又称为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的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木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山最底处为624米,最高峰为3061米,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5.2亿年前寒武纪地质典型奇特。可以说,五台山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质结构,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新生代专平面及冰缘地貌等,完整记录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是全球地质科学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的最佳纪录,被世界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五台山的地质结构,举世难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远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作为中国人,我引以为豪。</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华夏本地宗教是儒家和道家,佛教对我们来说是外来宗教。据传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佛教进入中国之前的五台山也叫紫府山,有人叫紫府仙道场,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据《清凉山志》介绍,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便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洞就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足以说明当时的五台山是道家的天下。佛教传入五台山始于東汉,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菩萨来到五台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往之地,故二人便决定在此建寺。据《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宽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迦叶摩腾、竺法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舍利”;更令人兴奋的是,此处的营坊村这座山势奇伟,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极为相似,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之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東汉明帝为表示其信佛,在落成的寺院加上“大孚”两字,因此寺院的全名就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就是驰名的显通寺前身,从此五台山便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大孚灵鹫寺便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由于佛家文化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两近,互承互补,在中国历史上逐渐形成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发出璀璨的光辉,不可阻挡。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並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宏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的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个寺庙,即東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使五台山佛教圣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因为五台山是著名的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号法不同:東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供奉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奉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奉孺台文殊。从此之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也叫朝台,当时朝拜之信徒,走遍五个台顶,若没有坚强的意志,所付的体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此时的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可见,五台山是佛教第一名山便是在此时初步形成了。</p> <p class="ql-block">唐代,五台山佛教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全山寺院多达三百余所,僧侣有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更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五台山在佛教界取得统治的发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纵观历代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以唐代为最多,寺庙林立,僧侣若云;唐代,是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标志。唐朝由于国力强大,对外影响巨大;当时不但国内佛教信徒到五台山台拜者甚众,国外日本、高丽、和缅甸等国的佛教信徒亦万里迢迢过来朝拜,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历经近二千年的沧桑,五台山风光依然。我的家人在五台山旅览了二天,五台山各寺庙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令人精神一震。五台山景区很大,而且要爬山,那怕精力再好也不可能走遍全部寺庙,能夠览游主要的寺庙已经很不简单了。佛教进入中国近二千年来,融入华夏原来的文化成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到五台山旅游,虽然很累,但欣赏到旖旎风光,更是上了一堂中华传统的文化课,在心里镌刻了深刻的印记。</p> 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