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国土290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地理上亚欧交界,四面分别被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包围,文化、宗教靠近欧洲。</p> <p class="ql-block">但别小瞧了这个苏联时期最小的加盟共和国,两千多年前它的领土曾东到里海西到黑海,捐款重建埃里温古城共和广场公园的慈善基金会已有2800年历史,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拉腊山是诺亚方舟曾经停泊之处,世界上最早把基督教定位国教的国家是亚美尼亚。</p> 亚美尼亚建筑 <p class="ql-block">有幸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住了八个晚上,住处距离政府大楼不过三四百米,早晚散步到亚美尼亚的“天安门广场”即亚美尼亚共和广场走走,累了面朝政府大楼喷泉坐坐,向巡警“哈罗”招呼,对着露宿一夜的拉手风琴老人偷拍,然后与站岗的士兵相视会意一笑。</p> <p class="ql-block">彩灯迷幻,高加索夜风阵阵,亚美尼亚三色国旗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白天,市府门前共和广场车水马龙,中央政府的节奏与效率似乎用这种方式呈现世人,与酒吧里的晕乎慵懒对比鲜明。</p> <p class="ql-block">城郊燕山上种族灭绝纪念馆是为悼念被土耳其屠杀的150万同胞而建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死难人数仅次于以色列、卢旺达大屠杀,纪</span>念碑面对被占的亚拉腊山,刺破苍穹,对上帝诉说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屈。</p><p class="ql-block">清早,来自类似遭遇国度的我,徒步七公里专程来此惦念瞻仰。</p> <p class="ql-block">城里建筑罗马柱、半圆窗斑驳沧桑,是祖宗留下的基业,是民族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宾馆墙上雕塑,母亲怀抱孩子,膝上盘着🐓,腰边挂着装种子的陶罐,是家园,是播种,是母爱,是种族繁衍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有各自的精神图腾,如印度的佛教,如斯拉夫的东正教,如汉朝的“独尊儒术”,如穆斯林的真主😉。</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城标之一,依山铺设台阶、花圃与雕塑。埃里温因为高原地势落差,早晚温差大,这里是夏天乘凉好去处,山脚酒吧无数,借酒娱情抒发大概是亚美尼亚人的表达方式之一,葡萄酒发源于此是地理物产,也是民风嗜好。</p> <p class="ql-block">地铁站很小,站前莲花池莲花瓣却很大有着朴拙的美。</p> <p class="ql-block">没有了这些红墙、立柱、拱券老房子,剩下的就是苏联时期的方块格、长条状的盒式楼房,如此,埃里温就像中国老穷边区县一级的市容,单调乏味。</p><p class="ql-block">保留建筑的民族风格何等重要。</p> <p class="ql-block">共和广场国家历史博物馆穹隆式长廊。</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国家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公园多、绿地多,雕塑多、酒吧多,图片是一个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死了五万人,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街上我看到了“红旗”牌车,在共和广场我着五星T恤,有人指着我友好地说“China”,原来大家都曾是社会主义大家庭兄弟战友😊。</p> 亚美尼亚雕塑 <p class="ql-block">这幅塑像叫“高加索守卫者”,佩短剑、戴毡帽是高加索人典型装束,怒目、握拳表达出高加索人誓死保卫家园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一个曾经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近千年来被诸多国家侵略、屠杀、占领、驱离、流浪,又在一次又一次横马立刀中凝聚、崛起,顽强地保留了自己国家的文字、宗教、音乐、建筑等民族元素,得到世界的认同尊重。</p> <p class="ql-block">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母亲持剑俯瞰、守护众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我对这幅街头塑像的理解:纵有千层压迫、万般牢笼也锁不住亚美尼亚人热爱和平的愿望与争取自由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狮子的勇猛与威武是亚美尼亚人绝境重生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共和广场地铁站出口萨松齐·大卫塑像,他是亚美尼亚民族史诗《萨松的勇士》中的英雄人物,象征着亚美尼亚人民的勇敢和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城市重建的总设计师亚历山大·塔曼扬。</p> <p class="ql-block">哈恰图良,亚美尼亚世界级的音乐家。</p> <p class="ql-block">美籍亚美尼亚建筑师哈斯特拉提捐款、帮助设计建设埃里温重建工程。</p> <p class="ql-block">健硕裸男石雕。</p> <p class="ql-block">抽烟的女人。哥伦比亚著名雕塑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作品,女人斜倚基座,头戴小帽,裸胸,手持香烟,姿态慵懒而自信。雕塑挑战传统,反映了亚美尼亚对现代艺术的包容态度。</p> <p class="ql-block">斜坐捧书的年轻人。超现实主义现代雕塑,这种风格通过非传统的身体比例和结构,挑战观者的视觉习惯,引发对存在、自由与束缚的思考。</p> 亚美尼亚音乐 <p class="ql-block">世界非遗杜杜克笛,亚美尼亚独特的双簧管传统民族乐器,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簧管乐器之一,拥有悠远、哀婉的音色,常被用来演奏亚美尼亚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作曲家、音乐家、雕塑家康塔斯。</p> <p class="ql-block">手风琴、杜杜克笛、圆🥁,三位老人组成小乐队。</p> <p class="ql-block">康特勒琴,扁平三角形,木制,17弦, 部分现代款在底部加装共鸣箱或电声扩音装置,用手指(或拨片)直接拨弦,音色空灵如竖琴。 </p> <p class="ql-block">国家歌剧院侧路边🎸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黑人音乐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自弹自唱,娱人自娱。</p> <p class="ql-block">音乐没有国界,更不分男女。</p> <p class="ql-block">退休老人过把瘾。</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吹杜杜克笛老人。</p> <p class="ql-block">吹双簧管中年人。</p> <p class="ql-block">露宿街头拉手风琴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有点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闻乐起舞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受感染,禁不住,也抖动起来的中国老顽猴。</p> 亚美尼亚基督教 <p class="ql-block">公元300年左右(中国西晋时期),亚美尼亚在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基督教为国教。</p><p class="ql-block">图片背景是现在属于土耳其的亚拉腊⛰️,房子是深坑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为维护国家尊严,遭极端胁迫,“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被关地窖13年,吞毡毛、饮雪水求生。</p> <p class="ql-block">四百年后,异曲同工,亚美尼亚,一个名格里高利的信徒,因不改宗教信仰被国王囚禁此地窖13年,不给吃喝,最终活下来,以德报怨,救治病入膏肓的国王,成功地将基督教定为国教。</p> <p class="ql-block">信仰烛光不灭。无论是亚美尼亚的古老修道院,还是欧洲的天主教堂,烛光始终是信徒与神沟通的媒介,象征光明、祈祷与永恒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上帝护佑亚美尼亚。</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境内有超过4000座教堂和修道院,分布在全国各地,年代从公元4世纪至今。</p> <p class="ql-block">教堂密度极高。亚美尼亚国土面积仅约3万平方公里(与海南省相当),但教堂和修道院遍布城市、山区、悬崖等地,形成“三步一景,五步一人文”的独特宗教景观。</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风格多样。融合拜占庭、高加索本土及欧洲风格,包括岩洞教堂(如格加尔德修道院)、希腊化神庙(如加尼神庙)等。</p> <p class="ql-block">塞凡湖畔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晨曦红光里高耸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房车露宿教堂十字架下似乎踏实。</p> <p class="ql-block">游客瞻仰塞凡湖岸边教堂。</p> <p class="ql-block">“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p> <p class="ql-block">在修道院点蜡烛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一种灵性表达,融合了历史、神学与个人信仰。</p> <p class="ql-block">圣山不老,信仰不灭,亚美尼亚永存。</p> 亚美尼亚风土人情 <p class="ql-block">巧遇泼水节狂欢。</p> <p class="ql-block">沐浴晨光的闺蜜们。</p> <p class="ql-block">特意抱起心爱之人向我炫耀,众目睽睽,爱得炽热。</p> <p class="ql-block">精美清爽的车牌上烙上了三色国旗。</p> <p class="ql-block">实用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街头⛲可饮用可洗手。</p> <p class="ql-block">入乡随俗,我在埃里温游逛没有泡茶也不带水杯,渴了喝泉水,出汗了擦一把,觉得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萍水相逢,一个中国退休老头,一个阿联酋银行经理,一个说汉语,一个用阿拉伯语,有了Google翻译软件,聊得也欢。</p> <p class="ql-block">葡萄酒最早在高加索发源,然后传入欧洲,法国,盛名于世。</p><p class="ql-block">粮食发酵酿酒,酒发酵酿风情,风情发而歌而艺术而生信仰,人世间大抵如此这般。</p><p class="ql-block">我在步行街第一次遇见满脸络腮胡的同性恋者热烈拥抱,旁若无人亲密接吻,也误闯入过脱衣舞舞厅。</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高加索,这就是亚美尼亚,是诺亚方舟停泊之岸,是基督教的乐土,是艺术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再见,亚美尼亚,期盼有朝一日你们收回亚拉腊⛰️,真诚希望流散世界各地的同胞早日欢聚圣山下,祝愿我们大家都能安居乐业,世代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