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昆明西山

孤帆远影

<p class="ql-block">摄 影:孤帆远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03694</p> <p class="ql-block">  昆明,这个一直被称为“春城”的地方,听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想象一下,夏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却没有烤人的灼热感,让人感受到“春城”盛夏时节的清凉。今年7月,我再次来到久违的昆明,在这个24小时都不需要开空调的城市,24小时都能呼吸到花香,24小时都能在清凉的空气中感受到生活的慢节奏…,在不知不觉中住了一个月,昆明可谓是个让你放慢脚步的夏日避暑天堂。图为昆明西山龙门景观。</p> <p class="ql-block">  昆明的夏天,真的是“夏日不过25度,清凉整个季节”的典范城市。盛夏时节,许多省份和城市处在气温飙升至40度的高温蒸烤之中,人们大多需要整天待在空调房间。而昆明人却可以在住宅中享受着室内自然的凉爽;在树荫下、凉蓬里、公园的亭台楼阁之间,享受着室外自然的微风带来的凉意。当然,由于昆明位于云贵高原,阳光灿烂且紫外线强,若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感到炙热,甚至将人的皮肤晒黑。图为西山景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风景区位于滇池西岸,是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红色历史于一体的4A级景区。其核心亮点龙门石窟,是明代至清代工匠耗时400余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教石刻群,被誉为“滇中第一胜景”。图为“龙门胜境”牌坊。</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既有“仰笑宛离天尺五”的惊险石道,“魁星点斗”的传奇雕刻,也有聂耳墓、三清阁等人文古迹,更可俯瞰滇池“睡美人”全景,堪称“一步一景,一景一传奇”。图为景区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法展。</p> <p class="ql-block">  “前进的号角”为书法展标题,以纪念《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p> <p class="ql-block">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是田汉,由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p> <p class="ql-block">  好大的一张案板(为整木)</p> <p class="ql-block">  拜谒聂耳墓</p> <p class="ql-block">  聂耳——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  聂耳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一块坡度平缓的山地上,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1980年迁建的聂耳安葬之地。</p> <p class="ql-block">  聂耳溺亡于日本,享年24。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日,聂耳骨灰安葬于昆明西山腰。聂耳的母亲和家人以及楚图南、徐嘉瑞、郑一斋、林志音等文化名人参加了安葬仪式。徐嘉瑞撰写了《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墓名和碑文。</p> <p class="ql-block">  1954年2月,云南省文化局对聂耳墓进行了一次培修,改用了郭沫若同志撰写的碑文,并把墓碑所写的《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改为《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p> <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昆明市委决定将聂耳墓迁移至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的停车场上面一块坡度平缓、林木疏朗的山地。1980年5月13日,聂耳墓举行了迁葬仪式。</p> <p class="ql-block">  走进聂耳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国歌的由来:田汉于1935年2月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词,因国民党当局禁止抗日宣传,田汉在狱中完成了激昂的自由体诗《反满抗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词的雏形。后由孙师毅、夏衍等人接力完成了剧本改编。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歌词谱曲,并在日本修改完善曲谱。他对歌词末尾部分进行了调整,将原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为更具节奏感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最终形成经典版本。</p> <p class="ql-block">  参观聂耳纪念馆后,走进西山龙门景区。</p> <p class="ql-block">  记得四十多年前曾登西山龙门,那时根本没有这么多道门…,“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是国内各个风景区的通行做法,目的就是收费。</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远,俯瞰滇池。</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上午昆明市区阴雨,中午见天空放晴,乘地铁直达西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西山一路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西山上有无这些楼阁?印象已不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  山崖上雕刻一尊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宝象河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p> <p class="ql-block">  爬山前往龙门</p> <p class="ql-block">  滇池南北最长处36.5公里,东西最宽处12.8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平均深度5米,最深深度8米,蓄水量约13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高度拍下俯瞰滇池</p> <p class="ql-block">  凌霄宝阁</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  真武殿</p> <p class="ql-block">  一处观景亭</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76年入伍在昆明,部队响应政府号召派出军人与昆明百姓一起参加“围湖造田”工程,估计得不偿失。…</p> <p class="ql-block">  只能容下一人的狭窄小道</p> <p class="ql-block">  洞外题诗</p> <p class="ql-block">  “云华洞”为清代凿通</p> <p class="ql-block">  “灵崖叠翠”。</p> <p class="ql-block">  “碧波映月”。这一路若体力不支,还真的爬不上来。</p> <p class="ql-block">  在“天台阁”观滇池,此地距龙门已不远…</p> <p class="ql-block">  当天的云朵很奇幻,如同蛟龙腾空,腾云驾雾而来。</p> <p class="ql-block">  龙头高昂,气吞山河…</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西山龙门石牌楼!</p> <p class="ql-block">  这次登上龙门给人以错觉,因为历史上龙门是一条山崖小道直奔龙门。大概是游客增多,又沿山崖重新凿山建了环形道,使游人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  “达天阁”,印象此石窟历史上并没有,应为今人所开凿建造。</p> <p class="ql-block">  穿云洞就是这条环形山道的出口,让游客出现在了龙门的“后方”位置。</p> <p class="ql-block">  洞外有凿洞记载,于1984年国庆节前竣工。</p> <p class="ql-block">  游客纷纷伸手摸摸“龙门”。这里是西山标志性打卡点,“龙门”二字与滇池形成“潜龙跃渊”格局,摸“龙珠”(龙门门框上可见)、跨牌楼,传说中可沾染“身价百倍”的吉祥之兆!</p> <p class="ql-block">  过去上下龙门仅有一条道,现在安全第一,开凿一环形道解决了安全问题!</p> <p class="ql-block">  回首拍下龙门</p> <p class="ql-block">  “红尘不到”。</p> <p class="ql-block">  “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梯阶挺陡,老年人体力不佳建议免游此山。</p> <p class="ql-block">  下西山的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  滇池及西山名胜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后记: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仅是一个城市扩大了、长高了,昔日的军营早已消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连昔日的名胜景区、城市公园、古建遗迹也都改变了模样,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似曾相见。国内各大城市改造与扩建最的败笔是:将一座城市的个性改没了,多了高层大厦与商厦、城市广场、道路硬化,多了千篇一律类似的共性。…</p><p class="ql-block"> 游览拍摄于2025/07/24</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于2025/08/07.昆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谢谢朋友们欣赏与关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