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论语》诵读研习班开班

十里飘香

<p class="ql-block"> 8月5日晚,由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3759号举办的第五期《论语》诵读研习班在线上腾讯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春海,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企业商会长、中共于台在京流动党委书记、北京圣安平泰服务集团公司总裁张延国,北京儒学国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孔子学堂副主任、家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兼讲师、班主任尹迦玮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学爱好者360多人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侯燕主持。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法人兼常务副会长刘长山因事未出席,冯秘书长代其宣读了贺信:论语学习班顺利开班,我谨代表儒学文化促进会,并以个人的名义致以诚挚祝贺与问候。论语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其仁义之道,修身处世之志,历久弥新。学习班应以为载体。搭建沿袭经典,传承文脉的平台。这份用心与担当值得肯定,望各位诚心品读,在学而时习之中悟真意续薪火,让经典智慧滋养心灵。</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侯燕介绍了孔子学堂3759号的历史背景和活动目的。孔子学堂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论语诵读班,吸引了大量学员参与。会议还邀请了多位国学大咖进行授课,并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估和奖励。强调了经典文化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冯秘书长在讲话中介绍了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的相关情况,介绍了第五期论语诵读研习班开班的意义、目标、实践方法、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方明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的孙福万教授和明成先生进行授课等情况做了说明。指出了学习论语的四个原因:政策支持、领导重视、学而有用和使命担当。前四期学员人数从40人增加到300人,年龄跨度从9岁到80岁。他要求大家要庄重、谦和学好、做好,讲好论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副会长张延国在讲话中强调了学习论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经典能指导生活和工作,提升个人品德。祝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悟、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孔子学堂副主任、班主任尹迦玮在发言中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我们开班学习论语就是让我们修身、立德、树人。我们要克念作圣、好好学习,明白法理、义理,进而掌握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实践论,真正把经典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事业中,要多分享,多交流,多互动。尹老师说: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就是能够使多少人成功;一个人真正的优秀,就是能够使多少人优秀;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就是能够使多少人幸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与经典连上就是我们有福气,圣贤、祖先的智慧福气都在经典里,让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一群人汇聚起磅礴力量,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在弘扬中华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路上。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国运、国家的使命,也是我们个人的使命,天人合一的天命。</p><p class="ql-block"> 学员代表丁勇分享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认为学习论语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规范言行举止。</p><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后,侯燕老师正式主持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她说:尊敬的诸位良师益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葛晓英,此刻能与各位一同相聚在孔子学堂3759号,深感荣幸!欢迎大家来到孔子学堂,让我们一同度过学习经典的幸福美好时刻。今天是2025年8月7日,农历6月14星期四。同时今天也是立秋,祝大家在秋收的季节收获满满,幸福绵长!感恩大家按时上线赴这场与千年智慧的约定!</p><p class="ql-block"> 古人曰: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而圣贤经典恰是跨越时空的良师,既能滋养我们自身的心灵,也能为家庭教养指引方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教。今晚我们共读论语便是在承接这份教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暂时放下外界的纷扰,克念作圣保持定力,在朗朗书声中与先哲对话,在静心聆听中感受智慧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空中课堂与圣贤链接,与经典为友,与祖国同行。邀请尹老师上课!</p><p class="ql-block"> 接着,尹迦玮老师讲了第一课。他告诉我们: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孔子国际社科联评出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历代文官祖,万代帝王师。他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挂在联合国办公大楼。孔老夫子的座右铭是:”学而不厌,人不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他一生都在导人向善,讲爱人、讲奉献、讲担当、讲大同 。</p><p class="ql-block"> 尹老师字正腔圆诵读了论语学而篇,并解析了第一章的“学而时习之”的深层含义。“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是觉也。就是一人觉醒、觉悟、醒来,就是要我们做一个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别人的人,我们看一个这样的人,这叫学。学什么?“而”是什么,学这种爱的精神,爱父母、爱亲戚、爱朋友、爱家、爱国的精神。学道、学德,尊道贵德,就是要我们时刻刻分分秒秒,每一个当下都在学的状态,这叫“时”,叫时来运转。一个人一旦尊道贵德,他所有的好事都来了。能够心想事成。“时还有一个意思。是时机、时候、机会。所有的事物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我们按规律办事,就能够成功。我们举例,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不播种,到了秋天的播种,就长不了瓜果,长不了庄稼,时机不对。时机很关键。时也、运也、命也,人一定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时”右边的“寸”代表着寸心,就是一个人的心。每天都不白过。时时刻刻在在道德的层面,就是中庸上讲的“道,须臾不可离,可离,非道也”。“习”是什么?不只是简单的复习,还有践行的意思。比如如果一个人游泳总是去复习也游不会,他快乐吗?很难快乐,一旦他学会游泳了,自己可以游了,一旦他骑自行车学会了,能骑着走了,这就是就是践行、见习、实践产生效果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尹老师以经解经强调说:什么是真正有福气的人?有福气的人。不是只会享福。而是他会造福。如果一个人只会享福,那他把福气享没了就麻烦了。我们说福祸相依,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一个人手心手背就是福和祸的关系,福没了祸自然现前,所以有福气的人,一定是会造福的人,造福人类就是造福自己。因为我们有福了,真正有福气的人就是能够造福的人。一个人最大的福气的开始是能够遇到经典,有的人一生没有听过经典的名字,没听过《大学》、《论语》、《中庸》、《孝经》都没有听过经典的名字,有的人听了以后也不学、也不信、也不践行,所以有福气的人!只能践行。人的一生,真正的缘分是遇到经典,遇到经典,就是遇见天使了;遇见经典了,就是一个人真正有善根;遇到经典以后,他还能信,就是一个人真正有福气;更大的福气是,是他一直能坚持下来,让自己的善根不断,能够始终连根养根。</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什么意思?孝悌,一个人有仁德之心的根本,我们说一个人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国之栋梁,一定要扎人根。一个人扎了人根以后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而这个人根就是扎德性的根。而德,我们知道有八条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德的八条根,我们只要扎了孝根,人就有德行了,所以说一个人有了德行以后,就厚德载福。大家争取做有缘分,有善根,有真正福气的人,让这个福气永远扎根,利益我们自己,利益我们的子孙,利益我们的家族乃至于利益国家,利益全天下!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p><p class="ql-block"> 接着20多位学长就学习的感悟进行了分享。</p><p class="ql-block"> 已经22点多,主持人侯燕说: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在刚才课程里,有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谅;也有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担当。这些字句或许我们早已熟知,但每次重复总能品出新的滋味。相信此刻,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属于自己的感悟,或许是谋句话突然解开了生活的困惑,或许是对仁与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典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读,而更在于行。愿我们所读的每一句名言圣言都能悄悄在生活里扎根。待人时多一份温、良、恭、俭、让,做事时存一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再次感谢大家的共读,让这场经曲之约格外有意义,原经典能成为我们日常的光,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读圣贤书,立君子志,享幸福人生,最后大家齐声诵读,北宋教育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束了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蔺桂花2025年8月7日综合整理)</p> <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感恩平台,感恩北京儒学促进会领导赋能,感恩尹老师精彩的解析授课,感恩主持人的辛苦付出,感恩班委老师的组织,感恩学长们的精进学习和陪伴。感恩老师们的照片。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斧正指导!不断完善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