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梭家苗寨非遗刺绣、芦笙文化培训结业典礼剪影

滴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8月7日上午9:00一11:00时,贵州.江口.梭家苗寨非遗刺绣、芦笙文化培训结业典礼在梭家社区办公楼三楼举行。主持人赵光丽用清亮的声音拉开了典礼的序幕,现场庄重而热烈,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文化传承的厚重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赵光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口县苗学会秘书长石启昌回顾培训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成功的感悟:三个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位统筹,跨部门高效联动,权威师资专业赋能”三个到位:“规划靶向精准,政策标准严格,服务保障精细”。並将大家带回了那些日夜兼程的学习时光。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文化的唤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梭家社区支书龙乔雨坚定地说:“非遗文化是我们苗寨的根,是我们的魂。这次培训,不仅让大家掌握了技艺,更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颁发结业证书,学员们接过象征着努力与成长的红色证书。那一刻,他们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仿佛手中捧着的不仅是证书,更是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们精心准备的汇报演出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刺绣班的姑娘们用针线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芦笙班的小伙子们则献上《飞燕迎春悠扬的乐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刺绣班学员陈梅香分享了她的学习收获,她说:“以前总觉得刺绣只是女孩子的手艺,但现在我明白了,它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是我们文化的符号。我愿意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芦笙班学员蒋洪力讲述了他的学习心得。他说:“芦笙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语言,它用音符诉说着我们苗族的历史与情感。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找到了与祖先对话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授课老师石丽平、石维仙、吴成辉分别发言,他们用朴实的语言鼓励学员们继续努力,将所学技艺发扬光大。石丽平老师特别强调:“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我们要让非遗文化走进生活,让它活起来、火起来”。“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继续跟进。要坚持练习,带动非遗文化传承。把它带到村寨,带到家庭,带到街道、学校,带到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领导杨林昌在讲话中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学员们能够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让苗寨的非遗文化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江口县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县苗学会顾问饶绍君做了总结发言。他深情地说:“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文化的接力,一场民族精神的延续之旅,文化之美的绽放之旅!结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希望大家带着学到的记忆与对文化的热爱,在生活中实践,在传承中创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争当文化传播的使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典礼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了这一刻的欢笑与感动。红底白字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与希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会后,大家来到云舍古寨酒家共进中餐,欢声笑语中,气氛更加轻松愉快。饭桌上,大家一边品尝着地方菜,一边交流着学习的心得,仿佛一家人般亲密无间。</p> <p class="ql-block">吴成辉老师兴致勃勃地为大家献上了一曲芦笙演奏,悠扬的乐声仿佛带着大家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苗寨。石丽平老师也即兴唱起了苗歌,歌声婉转动听,仿佛诉说着苗族人民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随着芦笙的节奏欢快起舞,舞步轻盈,笑容灿烂。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了这片欢乐的海洋中,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相册制作:滴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