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嵊州的天气都很好,蓝天白云,气温36度,暑热难当,但是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体感会凉快一些!第三天也就是8月7日,立秋,早餐后退房出发去越剧小镇,嵊州是越剧艺术的摇篮啊!嵊州属于绍兴地区,越剧就是上海人很喜欢的绍兴戏!</p> <p class="ql-block"> 越剧,这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其根源便深植于嵊州这片沃土。越剧在嵊州田间地头的创新标志着其艺术形式的初始发展。清咸丰二年(1852年),金其柄这位嵊县农民,首次在田间地头创新了落地唱书这一表演形式。而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27日,几位落地唱书艺人在戏台上的精彩演绎,更是标志着越剧的首次登台亮相这一天,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越剧的诞生日。虽然当时越剧还被称为小歌班,但它的艺术魅力已然开始绽放。十多年后,小歌班辗转至上海进行演出,然而起初并未能赢得观众的青睐。越剧从小歌班逐渐发展成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并以绍兴文戏之名逐渐赢得市场认可。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越剧的名称正式确立,并迅速在上海风靡开来。1953年,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推出,在国内外进一步扩大了越剧的知名度。而在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成为了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如今,越剧已在全国多数地区扎根,拥有众多剧团和爱好者,甚至在国外也享有广泛的传唱度。这一切,都源于一百多年前嵊县农民在田间地头的原始表演。</p> <p class="ql-block"> 嵊州越剧小镇是中国首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特色文旅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融合山水景观、越剧文化及非遗传承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小镇坐落于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占地3.68平方公里,依托"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三重文化脉络建设,2020年入选浙江文艺创作采风基地,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据说小镇有中西合璧的创新型演剧空间,每日上演越剧折子戏,被誉为"越剧界的金色大厅"。非遗主题街区:集中展示嵊州紫砂、竹编、根雕、剪纸等非遗技艺,设有越剧非遗展示馆及研学工坊,游客可参与竹编、皮影制作等体验活动。剡溪江穿镇而过,夜间有灯光秀与铁花表演。周边青山环抱,保留施家岙村古戏台、四季春科班旧址等越剧历史遗迹,可欣赏原生态娘家戏班表演。也许我们到得早,晚上这里会热闹一点!</p> 和团友们合影! <p class="ql-block"> 这里上午九点开门,非常冷清,就我们一个旅游团在里面,所有的店家也没有营业的,感觉缺乏应有的市场活力,我们去过苏北的淮剧小镇,那叫一个热闹唻,非常精采!也是午后大热天,有景致,有表演,人文道具样样有,那跟这里是一天一地,感觉这越剧小镇名声在外,内容却少,也达不到一个小镇的规模,转了一小圈就没了!比我想象中的越剧小镇好像差了很多!本来以为一个半小时不够逛,谁知半个小时就逛完了,大家都坐在门口聊天,十点半开车出发去一个做小笼包的工厂吃午餐,午餐就干吃小笼包,有肉馅的,也有菜馅的,说是畅吃,但大家都觉的不好吃,有很多人只吃了两三个,特别是把它作为一顿午餐意见很大,这里的小笼包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它是发面的,没有汤汁,肉也不多,就是那种小肉馒头,嵊州把它作为当地一种特产,我们实在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色!做法一般,口味一般,我是吃什么都行,只要干净卫生,吃饱就行,但大多数人反应不行,午餐草草收场!向上海开拔!一路顺利,三点半到地铁站,四点到家了!</p><p class="ql-block"> 吐槽归吐槽,反正这世界哪哪都有不尽兴的事,容忍度要大一些,就会珍惜当下,嵊州三日游,总体上是不错的,也是很开心的,这里的风景有它的独特之处,离上海也不远,有吃有住有玩,而且住的挺好,吃的也蛮好,我们还是知足的!结伴同行,有说有笑有聊,自得其乐,白天看风景,晚上聊人生,暑热里游玩,空调中休闲,年岁大了,出门旅游,安全第一,吃住都好,就是好!能自己走动看看精采的世界,是老年生活的最高境界了!六月入夏去嘉兴,七月流火到溧阳,八月立秋游嵊州,中期避暑玩临安,旅游生活丰富多彩,开心过好每一天,去更多心仪的地方逛逛,哈哈哈,向快乐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