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南垭稻田 乡野翠绿诗章 <p class="ql-block">在宜昌分乡,有一处宛如梦境的所在——南垭稻田。当你踏入这片土地,就仿佛走进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分乡南垭村的村口,墙上画的风景和爬的藤蔓缠在一起,像时光在捉迷藏。老牛被绿叶盖了一半,倒像是从画里慢悠悠走出来,要去田里溜达。石缝里冒出的小花,不管不顾地开,田里的玉米已成熟。乡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子,像阵带着泥土气的风,吹过来,让人们的心里都放松许多 。</p> <p class="ql-block">八月,暑气正盛,城市被炽热包裹得密不透风,而南垭稻田却如同一方清凉的净土。8月6日上午9点,我们自宜昌启程,自驾朝着分乡的南垭村进发。从宜昌出发,不过短短一小时的车程,便能抵达这片充满诗意的田野。车子稳稳停靠村边,我们迫不及待地漫步于分乡镇南垭村的田埂。</p> <p class="ql-block">沿着田埂漫步,微风轻拂,仿佛一双轻柔的手,带着丝丝凉意,更裹挟着那令人陶醉的稻香。这香气,清甜且纯粹,瞬间沁入心肺,让人仿佛与大自然完成了一次亲密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蜜蜂与蜻蜓是这片稻田的常客,它们在稻穗间欢快地飞舞穿梭,好似大自然特意安排的灵动舞者,为这片绿色的稻田增添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绿油油的稻田里,突然撞见一扇红通通的门,上面写着 “去听听万物生长的声音”。稻田在风里沙沙响,像是在应和门上的邀请。远处的山、天上的云、电线杆上的鸟,都成了这场声音派对的嘉宾。我们总忙着赶路,差点错过这些细微又珍贵的响动。这扇门是提醒,让脚步慢下来,耳朵竖起来,听听稻子拔节、听听风穿过叶片,原来大自然的悄悄话,藏在每一个愿意停留的瞬间里 。</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绿油油的稻田边,风掠过稻穗,把笑声揉进沙沙声里。远山在云后打盹,村落像散在人间的糖块。在这儿,时间慢成溪水,流过每一缕稻香。生活的琐碎被远远抛在田埂外,此刻只该是,和山水相伴,与彼此相偎,把平凡日子过成一幅会呼吸的画 。</p> <p class="ql-block">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与眼前的稻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山峦连绵起伏,宛如大地的守护者,静静地注视着这片稻田。而稻田则像一片翻涌不息的翠绿海洋,每一株稻苗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像是在低声诉说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登上观景台,那层层叠叠的秧苗更是如同一幅精心铺展在大地上的绿色锦缎,细腻而华丽。这锦缎上,没有繁复的花纹,却有着大自然最本真的色彩,每一抹绿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再往远处看,青山如黛,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纱巾,显得越发神秘而秀丽。白云悠悠地飘浮在蓝天之上,时而像棉花糖般蓬松,时而又似薄纱般轻盈,它们与青山、稻田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宛如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随意勾勒出的杰作,却又处处透露着精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稻田间,看稻穗在风里轻轻晃。它们挤挤挨挨,把青涩的成长,慢慢酿成饱满的希望。每一根稻秆都在努力向上,稻穗却懂得低头,这是土地教给它们的哲学。天空在上方沉默,可稻田里满是声响,是生命拔节,是时光流淌。</p> <p class="ql-block">这只红蜻蜓,像是从童年的旧梦里飞出来的。小时候总爱追着蜻蜓跑,以为抓住那抹红,就能留住一整个夏天的鲜活。如今看它静静歇在这儿,翅膀透明得像要融进空气,才明白有些美好,抓是抓不住的,得用眼睛记、用心装。</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稻田的中央,有一家别具特色的网红咖啡店。它就像一颗镶嵌在绿色海洋中的明珠,静静伫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落地窗,好似一个天然的画框,将四季轮转的田野诗篇毫无保留地框定其中。而在夏天,这画框里满是治愈人心的翠绿。当你坐在窗边,品着一杯香浓的咖啡,发发呆,便能感受到心灵被大自然温柔地熨帖。那些平日里在城市喧嚣中积攒的疲惫与烦恼,瞬间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变得悠然自得。你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独特恩赐。</p> <p class="ql-block">一扇大窗,框住了外面的田园与屋舍,也框住了一个人的宁静时光。坐在那儿,像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窗外的绿浪、错落的屋、远处的山,都成了她的陪伴。室内的安静和室外的生机,奇妙地交融。不用追赶什么,不用喧嚣什么,就这么坐着,听风穿过藤蔓,看云在天空散步,让心在这方天地里,轻轻安歇 。</p> <p class="ql-block">宜昌分乡南垭的稻田,不仅仅是一片农田,更是一处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它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也见证着生命的成长与轮回,吸引着每一个渴望回归自然的人前来探寻、沉醉。</p> 南岔湾石屋 乡野的桃源之梦 <p class="ql-block">告别南垭村的稻田景致,听闻南岔湾石屋的独特,于是我们踏上前往南岔湾石屋继续探寻这份宁静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抵达分乡的南岔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仿若世外桃源的画卷。南岔湾石屋民宿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南岔湾村4组,几十座古老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田与山林之间,像是岁月长河中遗落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这两块白牌子竖在土里,“南岔湾石屋”“石屋部落”“崖柏艺术餐厅”,字不算规整,倒有股子随性的亲切。跟着这简单的指示,慢慢走,说不定转角就撞见石屋的旧时光,或者石屋餐厅里飘出的烟火香。人生的旅行,遇见感动,让脚步和心意,都跟着这些小小的指引,慢慢融进这方山水,随遇而安 。</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岔湾村,石屋便以一种古朴而亲切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到访者。这些石屋,历经岁月的洗礼,墙体的石块虽有些斑驳,却依旧坚固如初,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据说,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些石屋之中,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村子人口不多,大约有十来户人,我们到来的时候,一户人家正在准备吃午饭,见我们到来,便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她家用餐,于是我们被她的好客所感染,决定午餐就在她家吃,她说这石屋是老公家里祖上留下来的,当时是为了躲避战乱才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他们自己在这里开垦了田地,种菜、养猪、养鸡、放牛,生活可以自给自足,但是这里以前交通不便,去一趟集市要几天的时间,所以建筑房屋只能因地置宜,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为原材料,建造石屋。</p> <p class="ql-block">在战乱年代,世外桃源般的南岔湾是人们向往的避世之所,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交通不便也制约了这里的发展,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找工、创业了,甚至有的已经举家搬到了城里,农家主人说,她有一双儿女,女儿在宜昌小溪塔做水果生意,儿子在山东济南定居了,现在家中只有她和丈夫相依相伴,主要是开农家乐,养蜜蜂和打零工为生。</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在石屋农家就餐。点了腊肉炒青椒、茄子和土鸡蛋这几道家常菜,共花费75元。菜品的味道比较家常,茄子炒辣椒的口感有些普通,但想到农家经营的不易,心中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漫步在村子里,近距离感受石屋的魅力。古村落现存较为完整的石屋共计18栋,每一栋都有其独特之处。石屋的屋顶是传统的瓦片,历经风吹雨打,部分瓦片已有了青苔的痕迹,这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屋内的布置简单而温馨,木质的桌椅、质朴的家居,都透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石屋静立,像被时光遗忘的老者。向日葵追着光,都使劲儿开。玉米地的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和山风唠家常。这里没有城市的热闹,却有日子本来的模样。石屋的灰瓦,沾着岁月的痕迹;向日葵的金黄,泼洒着憨直的热情。站在这儿,心就像被清水洗过,那些城里的焦虑、忙碌,在这里都被放松下来,把自己也过成一道安静的风景 。</p> <p class="ql-block">渡心·南岔湾石屋民宿,是这片石屋群中的一抹亮色。它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精心设计,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民宿依山傍水而建,采用当地古法石墙砌筑方式,保留了石屋原始的韵味。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又让自然毫无保留地走进生活。站在民宿前,两条清澈的水系环绕四周,远处山体与农田相互点缀,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p> <p class="ql-block">走进石屋民宿门口,就像不小心跌入自然攒的惊喜口袋。瀑布把山石敲出清响,塘水映着天的影子,向日葵举着金灿灿的小太阳,睡莲在缸里静静开成粉白的梦。还有那几簇花,红的热闹,紫的温柔,各自在角落绽着,不管有没有人看。这里的一切,都像在说“别着急走呀”。瀑布流的不是水,是把尘世喧嚣筛掉的魔法;向日葵开的不是花,是能把心情晒暖的小太阳。每一处景,都在自顾自地美着,把“活着的美好”掰成碎片,撒在角角落落,让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捡一捧回来,揣进心里暖着 。</p> <p class="ql-block">石屋嵌在绿意里,石板路弯弯曲曲,像在给脚步讲慢故事。屋里的光透出来,和屋外的山影缠在一起,桌上的茶器等有人来把山水泡进杯子里。在这儿,坐在石屋前,看山风逗弄竹影;挪到茶桌旁,听茶壶咕嘟咕嘟哼小曲。不用想该往哪赶,不用算还有多少事没做,石屋把喧嚣都挡在山外,只留一院子的自在,让人把身心摊开,和这方天地慢慢度过时光。</p> <p class="ql-block">石头墙沉默如旧,稳稳托住周德聪先生的墨宝。“渡心”二字笔锋刚劲,像是要凿进时光里,每一笔都藏着书写者的意气,力透纸背,要把“渡”的洒脱、“心”的澄明,直直送到人眼前。孔子的木雕像双手合十,与墨字相对。它的纹路藏着岁月的褶皱,和笔锋的刚劲交织,倒生出一种奇妙的静。站在此处,墨香似有似无,笔锋的力道却实实在在撞进心里。仿佛看见周先生挥毫时,把对生活的悟、对心性的盼,都凝在墨里,借这“渡心”二字,要渡人穿过纷扰,寻到心里那片清亮。石头墙默默见证,木雕像静静聆听,这一方天地,因墨字的刚劲,多了股能戳破迷茫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这字里的力道,去渡一渡自己的心 。</p> <p class="ql-block">踏入民宿内部,空间利用自然原石打造,既保留了传统老建筑的风骨,又融入了精致典雅的现代元素。一楼的公共区域功能丰富多样,西式长桌咖啡厅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来细细品味;围合式壁炉虽在夏日未点燃,却能想象冬日里它带来的融融暖意;全景餐厅视野极佳,窗外的美景如诗如画,用餐时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图书阅览区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是个静谧的知识天地;观影室有着舒适的座椅和先进的设备,可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享受;茶道和香道空间则充满了东方韵味,袅袅茶香与幽幽香气交织,让人的心瞬间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幅钢笔画是一位广东的退休航天高级技术员画的,石屋村庄在纸上活灵活现。笔触勾着屋角、绕着树影,把山村里的日子,晕染成看得见的鲜活。老人家把自己也融进这山水村落了。用颜料当日子,以笔锋作脚步,把村庄的呼吸、人的温度,都细细描在纸上。看画的人,跟着这些线条色彩,像悄悄推开一扇柴门,闯进别人的生活片段,听得到风拂过树梢,也听得到画里的人,正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值得被画下来的模样 。</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待建设的石屋工地,满是未完成的模样。水泥梁柱生硬地支着,砖石零散地躺着,那些堆着的砂石,是未来的石屋民宿的地基,每一块砖石的摆放,每一根梁柱的伫立,都是在往“建成”那幅蓝图里添笔画。</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石屋民宿的设计图,像提前触碰到了未来的生活切片。砖石、绿植、木质结构,把自然往建筑里拽,让建筑成了能呼吸的容器。图里的光影很妙,落在石墙上、木梁间,像是设计师预先埋下的温柔。想象以后,阳光会顺着那些窗,在地板上爬,人坐在沙发里,被这样的光裹着,连时间都该慢下来。室外的露台,摆着桌椅,该是听风看山的好地方,山景往眼里灌,茶香往心里漫。这些设计图,不只是图纸,是把“向往的生活”拆成细节,一笔笔描出来。砖石要垒出质朴,绿植要漫成生机,连光影都得恰好。</p> <p class="ql-block">从墨香的“南垭香米”到石墙下的陈列把土地的恩泽,静静摆在时光里石墙下的质朴礼盒,都藏着乡野的芬芳与岁月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远离尘嚣,内心变得格外宁静。每一处石屋、每一片田野、每一缕清风,都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南岔湾石屋,不仅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更是一种对话灵魂、拥抱自我的全新生活方式的体验地,让人在离开后,仍念念不忘那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独特的石屋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