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阳崮 行走汶河(第十九回)

镜头下的沂南

<p class="ql-block"> <b>前 言</b></p><p class="ql-block">瞭阳崮又名了阳崮,位于蒙阴县野店镇东坪村,海拔547米,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最宽处约500米,四周是40多米高的悬崖,属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岱崮地貌,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p><p class="ql-block">瞭阳崮以其高、险、陡、峭、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野店并不“野”,这里民风良顺,人心向善。镇内有两座著名的崮,一曰瞭阳崮,二曰奶头崮。</p><p class="ql-block">远眺瞭阳崮,呈东西走向,似一条熟睡的巨龙,西为龙头,东为龙身,气势磅礴,幽静而壮观。</p><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一九二二年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等人此地曾采集到盘足龙的化石,轰动中外。此山果然与龙有着渊源。</p> <div>自东坪村村委大院路口南拐,穿过村庄,沿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可直达崮下。<br></div><div>崮上庙宇遗址众多,有“三官庙”、“天仙圣母石行宫”、“碧霞元君殿”、“玉皇庙”、“王灵官庙”。是何年代创建已无稽考。据碑文记载,明、清两朝不断重修,延续香火,最后毁于民国十八年二月、十九年二月的两次火灾以及民国二十二年的匪患。</div><div>据当地百姓介绍,过去崮上香火极盛,每逢正月十五、十月十五庙会,人山人海,求福祈寿者络绎不绝。</div><div>因有“碧霞元君殿”,沂源、沂水、淄川等周边地区的商贾百姓,不去泰山而就近来瞭阳崮烧香祈福,因此瞭阳崮有“第二泰山”之誉。</div> <div>瞭阳崮最大的特点是“一崮两制”。道、佛两家以中间的玉皇庙为界,平分秋色,各自悟道参禅。一千多米长几百米宽的崮顶,为两家提供了足够的活动场所。<br></div> 从西坡上瞭阳崮,首先要经过道家地盘。最能表示和突出道家领域的是崮顶平地上一个巨大的太极图。<br>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认为“一”为太极,此处“一“不是数,而是“无” 。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来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div>(下图来自网络)</div> <p class="ql-block">黑白相间的太白图在崮顶徐徐展开,可以想象,当年在此修炼的道家人每天观云淡风轻,吸天地灵气,听天声地音,悟宇宙玄机,宁静深邃,在他们的世界里,这里应该就是理想的神居之所吧。</p> 从太极八挂图继续东行,便是崮上之崮。高高的崮顶上有座小庙,名作玉皇庙。过了这座庙,便进入佛家地界了。 <p class="ql-block">瞭阳崮的东端,就是东门。这里地势平坦、范围较广。传说东门很早以前有一个观音堂,但是早已毁掉了。</p><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记载,东坡原有一座观音塑像,塑像于2012年重建,总设计高12、8米,重建启于2011年2月19日,峻工于9月19日,像高9米19分。此三个数字分别喻义为2月19日圣诞,6月19日成道,9月19日出家。同年10月13日举行了开光大典。2019年被拆除,遗憾。</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尊观音塑像立在瞭阳崮的东南端的悬崖处,凭借500多米崮高的优势,面向东方,那是日出的地方,是紫气东来的方向,居高临下,眺望前方,大地青山、长河深谷,人间的一切皆在视野之内。大度、正直、慈善和谦和,不仅对佛门中人,即便对一位行进的路人,也是一番灵魂的语晤。</p> 瞭阳崮上佛道并存,各走各的路,各信各的神,各具各的信徒。信道的多为崮下十里八村的本地人,而佛教徒多来自外地、异乡。<div>地理位置上,东崮是佛的地盘,西崮则是道的天下。如今,道仍在,佛不见矣。</div>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施工人员在瞭阳崮玉皇顶整树穴时挖出了一块如“金蟾”般的奇石。</p><p class="ql-block">此石重约400余斤,在石的一侧,呈倒三角型分布三个圆形石球。每个有碗口大小,质地坚硬,酷似蛋类化石嵌入石中。</p><p class="ql-block">联想到此地曾出土过恐龙化石,我在想,这三个石球会不会是恐龙蛋化石呐?</p> 说起瞭阳谷不得不提及一个历史人物—公海。<div>据史料记载,元末荒乱年间,万户公海为保护族人上山筑寨。关于公海的传说:<br><div> 暸阳崮东侧有个村,因古时是鲁国的东门,就得名东门村。<br>元朝末年,村里出了位叫公海的青年。他虽是富家子弟,但心地仁厚善良。<br>  有一天,乡亲们在瞭阳崮根的一片青石崖下,动工开采石料。撬开了一块大石料,石缝中原来有个洞穴,十几条下蛰的青花蛇缠绕在一起,滚到了石窝里。这时,西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十分寒冷,这十几条蛇眼看被冻僵。有个石匠想把蛇砸死,刚扬起镐头,忽听有人喊:“别砸!别砸!”说话的就是青年公海,他碰巧打这儿路过。公海救下花蛇,来年春惊蛰的时候,公海将这十几条青花蛇放归自然。<br>时年朝廷昏庸,官府腐败,东门村屡遭匪徒打劫。看到日益混乱的社会,公海忧心忡忡,他想拯救这一方百姓,可想不出好办法来。这天夜晚,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位青衣老人来到他面前。“公海呀,”老人叫着他的名字说,“这世道要乱了,黎民要遭殃了!你要想拯救这一方黎民呀,最好的办法是去瞭阳崮上建山寨。那崮上有几百亩地,能容下几千口子人呢,靠这座崮,黎民百姓就可躲过改朝换代的大灾难呀!”<br>  听了这番话,公海已知老人是瞭阳崮上的一位仙家,忙躬身施礼称谢。<br>  公海说服了父母,将家产变卖了多半,换了五百两白银,又从瞭阳崮周边村里选拔了十几名义士做领袖,开工创建瞭阳崮寨。历时半年,山寨建成了,瞭阳崮有了北寨门、西寨门,四周有了岗堡,中间顶上盖起了大批房屋,并打制了石臼、石磨、石碾,周边几十个村、一千多口乡民都搬上了瞭阳崮寨。公海还在崮顶上建起祠堂,摆上香案,点燃信香,以告慰那位托梦的仙家。</div><div> 自此,贼寇一来,大伙儿便崮据寨而守;贼寇退了,大伙儿便下崮耕种。公海治寨有方,屡挫贼寇,匪徒们听到公海的名字,便心惊胆战,说:“宁转九江口,莫打瞭阳崮下走!”<br> 蒙山有个姓李的贼首,听说崮上又有几个大户,便图谋突袭。这天夜晚,李贼纠集三百贼众,直奔瞭阳崮而来。见寨民将要遭难,公海忽地想起梦中青衣老人嘱咐的话,急忙点上三柱信香,祷告说:“贼寇猖獗,乡丁难御,情势危急,望仙家助之!”公海话刚说完,北门、西门下同时卷起黄风,直刮得飞沙走石,山摇地动,那些正搭人梯爬寨墙的贼寇,猝不及防,都被狂风卷下山崖。狂风中又亮起了一对对灯笼,一条条巨蟒,张开血盆大口,向寨门下的贼众扑来,吓得群匪一阵惨叫,一齐滚下山崖。匪徒们听说瞭阳崮上有巨蟒护寨,再也不敢偷袭了。</div><div> 也正是自这夜起,公海才明白,那位梦中的青衣老人是位老蛇仙,正是自己救了它的子孙,它才作法退敌,保护众乡亲的!打这,公海常常告诫人们,要好好保护自然界的各种生灵。<br></div><div><div> 公海以一腔仁人情怀,驻寨守崮,保障了一方乡民平安。朝廷知道了他的事迹,就让他做了统兵一方的万户侯。到了大明朝,他的后代科第连绵,出了“五世进士,父子翰林”,成了江北著名的馆阁世家。 <br></div></div></div> <div> 瞭阳崮惨案<br>民国十七年许,军阀混战,公氏族长公润东联合富户,买枪支、雇家丁、重修山寨,村民们有的居住在山洞,有的修建房舍在此避难,最多时聚集了二千多人。<br></div><div>1933年前后,费县匪首李殿全对瞭阳崮垂涎已久。是年1月20日夜(农历正月十二),土匪与内奸里应外合突袭瞭阳崮,攻上崮顶后,恶贯满盈的土匪奸杀淫掠,无恶不作。群众有的被挖心,有的被肢解,妇女惨遭轮奸,一时间悬崖下尸横遍野。</div><div>3月13日,政府军包围瞭阳崮。19日,政府军发起总攻,部分土匪从崮东头悬崖沿绳索下滑逃命,被愤怒的百姓割断绳子摔死;有的逃下山,被山下愤怒的群众活捉后烧死。</div><div>在这场浩劫中,有480余名民众惨遭杀害。</div><div>作家王一豪的长篇小说《瞭阳崮祭》记录了这段历史。<br></div> 村民为躲避匪患曾居住过的山洞 <p class="ql-block"><b>后 记</b></p><p class="ql-block">闲话佛道本一家。</p><p class="ql-block">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两汉时期,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独尊儒术的时代。佛教的许多观念与中国传统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比如:佛教要求信徒禁欲,而传统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要求信徒剃度,而传统的儒家观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佛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难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为寻求“出路”,佛教不得不依附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接受甚至承认了“老子骑青牛西去,化胡为佛”的说法,并效仿道教的神学方术作为佛教的宣传方式。此外,在佛经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佛经的翻译需要借助道家文化里与之相近的术语,因此,当时很多人把佛、道两家混为一谈。</p><p class="ql-block"> 到了东晋,佛教在中国走向兴盛,民间有了“僧归道,瞎胡闹;道归僧,为正宗。”的说法;世人给三教九流排名次,“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这一时期佛教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作为本土教派的道教自然不甘示弱,反过来又学习佛教的优良文化,以完善自我信仰体系。久而久之,中国的佛、道文化,便有了“佛道是一家”的说法。耳熟能详得《西游记》里,佛道同台更是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瞭阳崮上,“佛道同崮”应该也算是“佛道是一家”的很好的例证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文载道 以镜铸魂*</span></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董雷 ,一级警督,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沂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沂南史志专家人才库成员。</p><p class="ql-block">著有纪实文学、散文集、游记、摄影等各类作品五百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