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旅行团都是些老团队老熟人了,多少年来只要领队高团一吹号角,大家就快速集合完毕。多少年来,我们也从活力四射的中年人变成现在满头白发依然风华正茂的老年人。这两年连我们的方向总指挥董老师也是大熟人了。第一天全天在路上。第二天车子行驶在高速路上,看窗外高楼大厦一闪而过。</p> <p class="ql-block">看窗外山峦起伏白云悠悠。这甘肃看起来青山绿水,碧水清清赛江南。我们第一个景点到了:天水古城和大象山。</p> <p class="ql-block">天水古城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片区,总占地面积56.52万平方米,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遗存284处,包含55处文保院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以独特的『五城连珠』格局著称(东关城、大城、中城、西关城、伏羲城)。</p> <p class="ql-block">天水古城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拥有2700余年建城史,既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是要打卡留念嘀。</p> <p class="ql-block">俺属大龙😜😜</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吃的午饭,吃的特色浆水面,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汉中幺儿拐吃面时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一些铜像很有时代感。我们和古人相聚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走在小巷中,体会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三新巷在100年之前这条巷道叫双槐巷,巷名取自东西两棵大槐树。直至清同治年间,有个叫张合的进士回天水省亲,他发现每当下雨天时,这个巷道会变的湿滑,泥泞,不好行走,因此他命人采石修路,解决了周边百姓的困境。人们为了感谢他,便让他为这个巷道取名,这便是石头巷的由来。直至抗日战争时期,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兴办民族工业选石头巷11号,创办了荣氏福新面粉厂的办事处,与当时的申新、茂新、福新三大企业之名改石头巷为三新巷,这便是三新巷的由来了,因此这个名字便留用。</p> <p class="ql-block">1942年,荣德生派人将荣氏湖北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搬迁至天水,当时厂址选在东郊五里铺,福新第五面粉厂天水办事处当时就设在“三新巷”这处院内。</p><p class="ql-block">荣氏面粉厂天水办事处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中分布有倒座、厢房、过厅和主屋。</p> <p class="ql-block">我是因为“荣毅仁”这个名字才记住了这个三新巷。</p> <p class="ql-block">这个张家院现在是煮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水古城的群雕是以诸葛亮为主题。古城内保存的三国文化主题浮雕和群雕,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蜀魏交战场景。例如,部分浮雕刻画了诸葛亮坐镇指挥的场景,另一组大型浮雕则以诸葛亮为中间人物,周围环绕蜀魏士兵,呼应了天水作为三国战场的重要地位。 </p> <p class="ql-block">天水名城博物馆,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转了三个小时。四点又来到大象山。</p> <p class="ql-block">大像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命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因山体呈旗帜状,又称文旗山。大像山现存洞窟22个,面积554平方米;木构建筑15处,面积3903平方米,有800平方米的栈道将各石窟相连。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漫漫登山路。</p> <p class="ql-block">登山拨高的考验。坐下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看城市。</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悬崖陗壁上,只能感叹我们的老祖宗的能工巧匠,在这样的地方留下的旷世杰作。</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遇到一只猫,它不怕人,给它饼干它不吃,我嚼嚼喂它它才吃。哈哈,好懒得小猫咪。</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些照片,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六点半多下山了。“归心曲尺三贤矩 放眼晴川一色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