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古建行|高平(三)

你好

<p class="ql-block">西李门二仙庙</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岭坡自然村北,创建于唐代,金正隆二年(1157年)、大定二年(1162年)及明清均有修缮。总平面的建筑布局保留了金代布局特点,并保存的部分金代建筑及构件,其余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时期建筑。</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西李门二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面阔三间,中辟板门,悬山式屋顶,灰筒板瓦屋面。</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前殿</p><p class="ql-block">前殿是中轴线上的中心建筑,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殿身坐落在高1.5米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布瓦顶,前一间为敞廊,脊兽琉璃质。前檐明间辟板门,次间置破直棂窗。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p> <p class="ql-block">琉璃脊兽</p> <p class="ql-block">前殿板门,门框为石质</p> <p class="ql-block">门额上刻金“正隆二年岁次丁丑仲秋二十日谨记”施门框题记。</p> <p class="ql-block">《纪荒警世碑》</p><p class="ql-block">详细记载了光绪元年(1875年)的灾情。碑文描述了当地因饥荒导致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飞檐</p> <p class="ql-block">前殿侧面</p> <p class="ql-block">单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前殿侧面</p> <p class="ql-block">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前殿石砌须弥座月台,束腰 门内线刻云龙、花卉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其中留有两副珍贵的线刻画"宋金对戏图"和"金人巾舞图",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的宝贵资料。从须弥座雕饰特征分析,该座应为金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仙翁庙</p><p class="ql-block">也称高平仙翁庙、伯方仙翁庙、总圣仙翁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仙翁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面宽三间,上下二层。一层为通道,二层为倒座戏台。戏台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架带前后廊,山门两侧分别有歇山顶钟鼓楼各一座,外侧建有廊房和角楼。</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过廊</p><p class="ql-block">过廊与献殿相连,面宽八间,四架梁卷棚顶,向南连至乐楼 ,呈“工”字形。过廊与献殿之间还有一座小桥。</p> <p class="ql-block">地面凸起的部分是小桥。</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修西总圣仙翁庙记》石碑</p><p class="ql-block">碑高23厘米、长78厘米、宽40厘米,圆首长方座,身首一体,通高176厘米、宽76厘米、厚23厘米。碑文记录了仙翁庙地理位置环境以及仙翁张果老感应灵验和村民重修仙翁庙的过程等情况。全文707字,楷体坚书,共21行。</p> <p class="ql-block">正殿</p><p class="ql-block">正殿即仙翁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 ,筒瓦悬山顶,殿顶琉璃脊饰有龙、凤、花卉、力士等,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长大额枋。仙翁庙由于供奉“仙翁”张果老而得名,正殿也称张果老祠。</p> <p class="ql-block">仙翁庙正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满绘壁画,所绘人物和真人大小相近,是明代作品,共143平方米 ,出现人物125位。北面壁画是《道教朝元图》,有张果老出山修道场景,以及骑驴云游天下的形象。东西两侧的壁画是《唐玄宗泰山封禅图》,西墙壁记述的是唐玄宗到泰山封禅时的情景,东墙壁记述的是唐玄宗从泰山封禅归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梁架上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石础</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雀替</p><p class="ql-block">总圣仙翁庙,这座隐匿在伯方村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建筑、精美的壁画、丰富的碑刻和动人的传说,成为晋城地区一颗耀眼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游仙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宰李村东北约1.5千米牛山上,游仙寺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后毁于兵火。2005~2007年,国家文物局投资450万元,高平市人民政府投资100万元,进行整体维修。</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游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山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p><p class="ql-block">俗称前殿,宋代原构,平面呈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做山顶,股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展现了宋代美学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背面</p> <p class="ql-block">飞檐斗拱</p> <p class="ql-block">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三佛殿</p><p class="ql-block">俗称中殿。中殿为悬山顶,前檐插廊,前檐下也有斗栱,保留了金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石础</p> <p class="ql-block">山门二层俯瞰前殿</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古老的建筑艺术,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