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 共筑教育新篇

美篇

<p class="ql-block">《让儿童站在 c 位——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教育观和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孟变华校长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2025年8月7日上午,来自不同地方但志同道合的校长们依旧充满热情,渴望成长。</p><p class="ql-block">上午的讲座是由柳林县薛村镇中心校校长赵美燕主持。</p> <p class="ql-block">当教育回归“人”的本质,当课堂以儿童为圆心延展,校园才能真正成为滋养未来的沃土。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朝阳小学孟变华校长,以一场直抵教育本质的讲座,点燃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之光。</p> 互动环节 <p class="ql-block">一开场,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问题不断,抢答不断。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校长,从三个方面回答, 送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p> <p class="ql-block">校长们热烈探讨 “做校长不简单?简单?”答案在共识中清晰:当儿童站在教育的中心,复杂便化为纯粹——一切行动皆为成全生命的成长。</p> 主讲内容 <p class="ql-block">孟校长从三个方面去阐述教育的本质:</p><p class="ql-block">01从教育思想观本质——理论逻辑</p><p class="ql-block">她用语录点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切不可见分不见人。”(于漪)“读懂儿童”是教育逻辑的起点与终点。唯有俯身倾听、科学洞察,才能让政策理念在课堂土壤中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教育思想的本质始终围绕"儿童本位"的理论逻辑展开。卢梭率先提出"尊重儿童,把儿童当作儿童"的划时代主张;杜威则确立儿童作为教育出发点的地位;陈鹤琴更进一步提炼出"十七条教学原则",从"凡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到"教学游戏化",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这些思想虽有不同时代的阐述,却异曲同工地指向核心共识: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和起点。</p> <p class="ql-block">02从时代背景循本质——顶层设计</p><p class="ql-block">1、三维一体 五育并举</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本质需从时代坐标中锚定方向:顶层设计须以 “高质量发展”为靶心,通过 目标维度(高质量)、路径维度(五育融合)、问题维度(双减)构建三维一体框架。</p><p class="ql-block">区域实践中需聚焦人民教育的五大高质量内核:人才培养需把握德智体美劳规律性联系实现“五育并举”;协调发展重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教育治理需构建开放活力的体制机制;办学条件坚持人民满意导向;教师队伍发展乃教育根基所在。</p><p class="ql-block">2、六个高质量 五育融合</p><p class="ql-block">学校层面更需具象化落实 “六个高质量”支柱:办学理念引领方向、课程体系支撑发展、教师素养赋能教学、文化建设滋养生态、教育成果检验成效,终归于 “高质量的学生” 这一核心落脚点。而“五育融合”作为关键路径,既是对五育并举的深化发展,更强调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培养 “完整的人” ——这需警惕三种实践偏差:破除 “智育一家独大” 的失衡困局,明晰 “德育为首” 的次序逻辑,拒绝 “五育平举” 的平均主义。</p><p class="ql-block">3、顶层设计 视觉转换</p><p class="ql-block">顶层设计的终极检验尺度在于 “视角转换”:管理者与教育者需放下权威姿态,以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视角” 重新解读教育本质。唯有当政策文本经由儿童视角的过滤与重构,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成就每一个生命的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3从育人路径抓本质——实践体系</p><p class="ql-block">育人实践的本质在于构建儿童中心的行动体系。孟校长从辛安亭先生“立足本土办特色教育”的思想根基出发,直面三大核心课题:如何借力山西红色文化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如何将儿童C位理念融入“相信+教育”办学实践?答案凝结为 “2345相信之路”行动模型:以体艺科创为双翼激发潜能,“小种子”三维德育塑价值观,四融课堂重构教学关系,五D劳动扎根生活实践。</p><p class="ql-block">孟校长把实践体系具象化:让儿童站在价值体验的C位感知德育温度,站在自主建构的C位养成终身习惯,站在学习主人的C位掌控课程课堂,站在空间共享的C位共创校园文化。这一过程始终贯串三重关照:师生关系的温度滋养、儿童主体性的全场域激活、对每个独特生命发展阶段的尊重。</p><p class="ql-block">她进一步用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阐述育人本质:始于放下成见,真正俯身倾听儿童的声音。陶行知先生的四步进阶打破传统"训斥-认错-惩罚"的冰冷循环,以 "糖"的隐喻完成教育本质回归:每一粒糖都是走进儿童世界的钥匙。育人主体更需铭记:"读懂儿童是第一位的"——如陶行知所言,"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成为真正的先生",让师生化为朋友,让校园成为乐园。</p> <p class="ql-block">孟校长讲,让儿童站到成长C位,从 “激励潜能”、“校长好学”、“战略目标”三基柱出发,构建 “相信+教育”生态:</p><p class="ql-block">✨ 儿童C位五维实践:课程探究、德育体验、环境共创、习惯养成、管理参与;</p><p class="ql-block">✨ 校长领航:颠覆传统认知高度,汲取德鲁克管理智慧;</p><p class="ql-block">✨ 持续精进:以"变革之问"、"迭代路径"、"五维深化"锻造育人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当每个孩子都成为 “向阳绽放的花”,教育便抵达本质。</p> <p class="ql-block">最后,以周轶君导演以《他乡的童年》镜头捕捉 “教育的细节”,帕夫雷什中学的玫瑰正在花房静静绽放——那朵被无数孩子凝望的鲜花,诉说着 "生命影响生命"的永恒力量结尾。这恰印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深邃箴言:真正的育人实践既要给孩子 "世界变迁的地图" 助其认知复杂现实,更要交付 "灵魂航行的指南针" 守护精神坐标。</p><p class="ql-block">作为教育者,我们正是如此双重使命的践行者:以人文温度记录成长微光,以育人智慧浇灌生命之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变动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p> 总结反思  展望未来 <p class="ql-block">孟变华校长的这场讲座如同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教育前行的方向。作为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全体教师,以儿童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构课程体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家校共育,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p><p class="ql-block">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将儿童放在教育的 C 位,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启迪每一个心灵,我们一定能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