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的回响:钢铁沉眠处,历史未远行

汽车人

<p class="ql-block">檀香山珍珠港的晨光,并不像别处那般轻盈。当我站在亚利桑那号纪念馆洁白肃穆的入口下,凝望着门楣上庄严的铭文“USS ARIZONA MEMORIAL”,那沉甸甸的历史已然扑面而来。纪念馆如一座沉默的白色舰桥,静静横跨于沉船残骸之上,脚下便是1941年12月7日那个血色清晨的凝固时刻。</p><p class="ql-block">步入纪念馆内部的展览厅,空间不过半个篮球场大小,却重若千钧。入口处,那艘1:96的亚利桑那号复原模型光洁如新,与旁边展示的水下遗骸模型形成刺目对比。</p><p class="ql-block">展柜里静静躺着从深渊中打捞起的遗物:舰船下水时的铜质舰牌,水兵们引以为傲的美式足球队服与奖杯…它们曾是日常生活的见证,此刻却成了巨大悲剧无声的证言。陈列的人物故事中,舰长依萨克·C·克迪上将与水兵帕克斯顿·卡特的面孔浮现,他们是当日与舰同沉的1177名官兵的缩影——鲜活的生命,骤然凝固于历史冰冷的书页。</p><p class="ql-block">步出展馆,站在纪念馆中央凭栏远眺,沉船巨大的轮廓在碧波下若隐若现。浑浊的燃油,历经八十余载,仍从被称为“亚利桑那之泪”的船体渗出,在清澈海面上晕开一片片油花,如同永不愈合的伤口。目光扫过两旁的泊位,标牌无声伫立:“内华达号(BB36)”、“维斯特尔号(AR4)”、“田纳西号(BB43)”……这些名字,曾是钢铁的丛林,如今是历史的坐标。</p><p class="ql-block">走进阵亡将士纪念堂,大理石墙上密布着殉难者的姓名。肃穆的空气仿佛凝滞,只余下海浪轻拍纪念馆基座的声响,如低回不息的叹息。</p><p class="ql-block">随后踏入鲍芬号潜艇博物馆,狭窄逼仄的舱室是另一重历史触感。指尖划过冰冷的机械与局促的床铺,当年艇员们在幽闭深渊中的呼吸、汗水与恐惧仿佛近在咫尺——这深潜的钢铁巨兽,同样是战争机器中微小却沉重的齿轮。</p><p class="ql-block">最后驻足于密苏里号战舰那巍峨的甲板。1945年9月2日,正是在这钢铁巨兽的炮口之下,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站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战争终结的句点。回望远处亚利桑那纪念馆洁白的轮廓,与海面那缕缕象征伤痛的油迹,仅仅五百米的海水,隔开了一个血腥的开端与一个如释重负的终结。</p><p class="ql-block">当密苏里号宣告胜利的轰鸣归于寂静,亚利桑那号渗出的油痕依然在清澈的海水中无声晕染。这五百米间,沉睡着千余未能归家的生命,也沉埋着和平那难以估量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从珍珠港码头,乘坐摆渡船跨越海湾的路上,远远望见USS Carl Vinson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停泊在珍珠港军用码头。从摆渡船广播中得知,卡尔•文森号一周前驻防也门海域,凯旋归来停泊在本土的太平洋海军基地整修。</p> <p class="ql-block">摆渡船把我们载到USS Arizona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遗址。亚利桑纳号1918年11月曾护送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而后10年中,亚利桑纳号交替作为美国海军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p><p class="ql-block">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纳号进行了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前、后笼式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加装高射炮以及改良防护增加装甲、并加装水上飞机等。改装后继续参加训练任务。</p><p class="ql-block">1938年,亚利桑纳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夏威夷珍珠港。</p><p class="ql-block">1941年,随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太平洋舰队也不断加强训练。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12月5日,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这就是12月7日早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的停泊地。</p> <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自1916年服役以后,一直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间,担负着训练任务。然而,在1941年12月7日的偷袭珍珠港事件中,亚利桑那号遭受了重创,最终沉没。</p><p class="ql-block">1989年,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被打捞起来并进行了修复,现成为一个供游客参观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据纪念馆标牌展示介绍,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武器装备包括12门356毫米口径的主炮和24门127毫米口径的副炮。其中,12门356毫米口径的主炮是该舰的主要攻击武器,能够发射重达1吨以上的炮弹,对敌方舰队和陆地目标造成巨大的破坏。24门127毫米口径的副炮则主要用于对抗敌方的小型船只和飞机,以及执行辅助射击任务。此外,该舰还配备了数十挺机枪,用于对空防御和反潜作战。</p><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因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而后亚利桑那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舰只,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962年5月,约翰·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号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在1989年10月9日被美国国会指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现为一个受美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历史遗址。</p><p class="ql-block">在珍珠港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纪念馆内,我们参观到该舰的遗骸,看到仍在水中的舰体残骸、舰钟以及埋葬在舰体内的阵亡将士的遗体残骸。纪念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展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历史和战争背景。</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1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沉没,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亚利桑那号被摧毁,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p><p class="ql-block">“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没了后主甲板,而后着起大火,黑红的烟柱窜到1千英尺的高空...”。</p><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之后整个舰体沉没。在对沉没的亚利桑那舰进行的水下观察时,发现舰体的前三分之一面目全非。亚利桑纳号的大火共烧了两天。</p><p class="ql-block">只有这个炮台露出水面,舰船其它部位全部被淹没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一位二战老兵后人的志愿者,在现场为前来参观的人们作详细解说,讲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建造、服役和英雄战史,一直到最后击中沉没。</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墓志铭上刻写着:USS ARIZONA BB 39字样,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最深处,正面墙上,刻写着亚利桑那号全体遇难官兵的名字、所属编队和职务。</p><p class="ql-block">角落里的两块石碑上,刻写着生还者的姓名和他们去世的年代,最后一位幸存者于2021年去世。由此,这里就成了亚利桑那号和全舰官兵的长眠之地,永远被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遗址纪念馆,是近年为纪念沉船死亡将士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珍珠港国家纪念馆里,珍珠港国家纪念馆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欧胡岛的珍珠港内,是纪念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二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除了在珍珠港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纪念馆,还有一些其他的展览馆和博物馆也展示了与该舰相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参观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复制品,以及相关的海军历史展览。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一些与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相关的展览和纪念活动 。</p><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日军攻击亚利桑那号所用的重磅鱼雷和炸弹。</p> <p class="ql-block">这个亚利桑那号模型,用1:96的比例,再现了长眠于海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这只长达三米的战列舰模型,系统地展示了战列舰的火力布置、动力系统、操控体系、雷达系统、甲板船体、陀螺定位、导航精度等技术指标。</p><p class="ql-block">同时说明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服役期间曾经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阵亡将士的后人们、爱好和平的各阶层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折叠了三万只丹顶鹤,以此纪念和缅怀亚利桑那号殉难者。</p> <p class="ql-block">一个6~7岁的美国小男孩,一字一句地读着这口大钟的铭牌,读到最后,竟然眼角上挂着泪珠,因为他读懂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珍珠港的历史已经深深扎根,也深深地感染着笔者。</p><p class="ql-block">让世界警钟长鸣,让世界永远和平。</p> <p class="ql-block">珍珠港国家纪念馆里的标志性建筑,是这座历史丰碑。上面的15块不整的图形,记录了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英雄壮举,为了世界和平留下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标,不但标出了珍珠港海军基地空军基地和其它设施的方位和距离,更标出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的方位和距离,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随时警惕,保卫和平,世界安宁。</p> <p class="ql-block">珍珠港国家纪念馆门口,标牌上详细介绍了USS Arizona亚利桑那号战列舰,USS Missouri密苏里号战列舰,USS Bowfin号潜水艇,Aviation Museum航空博物馆和其它历史遗迹与资料。</p> <p class="ql-block">停泊在珍珠港军用港口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USS Carl Vinson CVN70),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海军服役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卡尔·文森号航母是美海军实践“未来航空联队”构想的首批试点单位,其搭载的第2舰载机联队,包括F-35C隐形战斗机、F/A-18E/F战斗机、EA-18G电子战飞机、E-2D预警机、MH-60R/S直升机等多种机型。</p><p class="ql-block">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以圣迭戈为母港,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海域经常部署巡弋的航母,多次热点事件和行动中都有其参与。该舰全长330余米,满载排水量为9万多吨,航速为30节,续航力80~100万海里。编制人员6300名。飞行甲板宽76.8米,可装载飞机90余架。舰上武器有八联装海麻雀导弹发射架3座,密集阵6管20毫米火炮3座,还有若干雷达、通信和导航系统。</p><p class="ql-block">报道称,2025年3月,美国将向中东地区部署第二艘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打击群离开美国关岛基地,前往中东。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军在中东部署的航空母舰打击群抵达也门附近水域。</p><p class="ql-block">完成也门部署后,换防回到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p> 前车之鉴 <p class="ql-block">珍珠港国家纪念馆并非终章,而是历史投向我们的一道沉重目光——在钢铁的残骸与油污的痕迹里,追问着今日的我们:当战争的记忆渐行渐远,守护和平的勇气与清醒,是否依然如这港口的潮水,涨落不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事昭昭,足为永世之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