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央视《成功之路》栏目讯(记者:李小民)在商洛的烟火气里,有一抹味道早已成了城市的味觉印记——吉家烧烤。从1998年一间小店起步,在创始人吉建安的掌舵下,它如今已成长为拥有三家大型门店、总投资2000万元、员工超200人的餐饮标杆,不仅是商洛人常挂嘴边的"美食名片",更藏着一份关于匠心、责任与温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从食材到场景:把商洛的美装进烟火里</b></p><p class="ql-block"> 走进任意一家吉家烧烤门店,中式风装修里藏着巧思:商洛6县1区的金丝峡、塔云山等著名景致,以摄影与名家书画相融合的方式铺陈开来,每间包间各有主题。顾客握着滋滋冒香的烤串时,抬眼便是秦岭山水的壮阔,热闹的烟火气里,又添了层家乡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这份"亲切"的根基,是吉建安刻在骨子里的经营信条——"诚信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为了一口新鲜,他跑遍多地敲定优质供货商,每日清晨,肉品、蔬菜准时送达门店,专人逐批验货,不新鲜的食材绝难进厨房;厨师们凭多年手艺,把每一串烧烤烤得外焦里嫩,香味能飘出半条街。除了招牌烧烤,酸辣魔芋丝等地道陕菜更是"必点款",酸辣爽口的滋味,藏着商洛人最熟悉的家常味。</p> <p class="ql-block"> "员工递水时会弯个腰,添炭时会轻声问一句'要不要少放点辣'。"常来的老顾客总说,吉家的服务透着"实在"。这源于吉建安对服务培训的较真:从热情问候到细致添茶,他要求员工让每位顾客都像回了家——也正因这份对品质与服务的执着,店里常年顾客盈门,饭点时等位的队伍能排到巷口。</p> <p class="ql-block"><b>从门店到社会:生意之外,是滚烫的责任感</b></p><p class="ql-block"> 吉家烧烤的"传奇",从不止于生意红火。在吉建安看来,"企业赚了钱,就得帮着身边人"。这些年,他的身影常出现在公益现场:联合爱心力量捐资助学,给山区孩子送书包、建图书室;逢年过节去看留守儿童,带他们买新衣服、讲外面的故事;寒冬里给贫困老人送棉被、送年货,坐下来陪老人唠唠家常。</p><p class="ql-block"> 2020年新冠疫情时,他更是第一时间行动:凑齐29000元的方便面、牛奶、口罩,挨家送到商州区城管局、商州交警中队及多个监测点,"一线人员守着咱,咱也得让他们暖着"。这份善举被记在心里,当年他便被商洛市委文明办评为"商洛好人"。</p><p class="ql-block"> 从商洛到世界:把家乡味递向更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24年,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在商洛举办,吉建安盯着新闻拍了下桌子:"这是让商洛美食走出国门的机会!"他立刻派两名师傅去山东淄博学艺,回来后反复调试佐料、改良工艺;怕员工和国际友人交流不畅,提前两个月从商洛学院请英语老师,每天下班后给全体员工补口语。</p><p class="ql-block"> 沙排集市上,吉家烧烤的摊位前排起长队:烤串外焦里嫩,佐料带着秦岭食材的鲜,员工用略显生涩却真诚的英语介绍"这是商洛的魔芋",外国运动员竖着大拇指说"Delicious"。那阵子,吉家烧烤成了集市里的"网红摊",商洛的味道,借着烤串的香气,飘进了国际友人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吉家烧烤,早已是商洛的"美食地标",外地游客来商洛,总被本地人领着往店里带。吉建安站在门店的"商洛景点墙"前,眼里有光:"以后啊,想把吉家开到国外去。让外国朋友咬一口烤串,就知道商洛不仅有22℃的清凉,还有这么好吃的味道——这才是'中国康养之都'的烟火气嘛。"</p><p class="ql-block"> 从街边小店到城市名片,从守护品质到传递温暖,吉家烧烤在商洛的烟火里继续生长。而吉建安和他的团队正带着这份对家乡的热爱,把商洛美食的故事,写向更远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