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7) 大理(一)大理古城

<p class="ql-block"> 大理白族自治州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期曾为“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大理是云南滇西中心城市, 风景名胜旅游点有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投宿的大理古榕会馆是高端会所酒店。位于大理古城博爱路59号,毗邻洋人街,背靠苍山十九峰,面对洱海。建筑群由四幢白族风格楼宇组成,庭院内保留明代五百年古榕树。</p> 大理是南诏国旧址,现存城市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及武庙、文庙、杜文秀帅府、五华楼、蒋公祠、坐客白家、龙泉巷等古建筑。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div><br></div> 白族服饰种类繁多,根据地区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分为山区、坝区和洱滨区的白族服饰。洱滨区白族服饰色彩清新明快。 大理古城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的驻城。现有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大理文化、和旅游的核心区。2024年全州累计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首次突破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总1716.63亿元。 <br><br> 居委会。 城郊掠影。 大理街头掠影。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c8e22186="" 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18590863/90c198e0-71a3-11f0-8236-f530a0b6d49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18590863/90c198e0-71a3-11f0-8236-f530a0b6d49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s-is-cached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10.648px;"></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 市中心商业区</div></div><!----> 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外宾有休闲度假、旅游、品尝美食、找工作和找女朋友等。街两边有中西美食店、茗茶坐、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舖面琳琅满目,游人如织。 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洋人街上的老外。 我们还在茶室聆听了歌手动听的歌声。 白族和彝族女鞋鞋面,多以刺绣装饰。 街头小舖。 大理扎染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多为家庭小作坊,采用对人体有益的纯植物--板蓝根为原料,真正的保留了纯朴和完全的手工制作。以白、青两色为主色,白色在白族地区是吉祥的象征,青色则象征希望、纯朴和真挚,青白结合就表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br><br> 各式水煙筒。 竹筒水烟。 大理王府酒店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博爱路79号,属四星级白族庭院式休闲度假酒店,建筑呈现大理王府风貌。历史记录大理王府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的王府,沐英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九年随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讨云南。被封西平侯,留滇镇守。傅友德后因儿子金殿失仪,被朱元璋赐宝剑含泪亲手杀子。 事后,朱元璋又说傅友德心狠手辣,杀害自己的亲骨肉。 傅友德当即自刎,血溅金殿。朱元璋又下令屠灭傅友德九族。大将蓝玉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封凉国公,太子太傅。因太子病故,朱元璋恐他造反,以居功自傲、阴谋造反,定死罪,剥皮,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朱元璋对功臣杀戳,手段之残忍,史书罕见。 五花八门的专卖店。 老外街头漫步屡见不鲜。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重建。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于康熙四十年。五华楼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图为文献楼夜景。<br><br> <div>大门上《大理》两字,为郭沫若先生所题。</div> 文献楼旁石碑《古城漫步》。下集介绍大理周边景区。本篇照片是2011年我的亲友宝林所摄,对于他的不幸离世,借此表示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