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4日,笔者随摄影采风分队赴呼伦贝尔探访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传承抗战精神,珍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b></p><p class="ql-block">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北山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处,是国内现存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处环形防御阵地,占地1.1平方公里。该景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p><p class="ql-block"> 整个园区建设充分体现战争主题,彰显中、俄(前苏联)、蒙三国共同抗击法西斯的磅礴气势,讴歌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 地面军事遗址恢复。主要包括:八号处新建指挥部、清理修复重机枪阵地、野炮阵地;景区四周摆放50余辆仿真坦克。地下遗址恢复,在原日军地下工事遗址基础上又开发了可参观通道150米,共450米。辅助设施建设,广场,面积12800平方米;主题雕塑,为中苏(俄)蒙三国抗战英雄光辉形象,高18米;大门左侧是炮楼,代表日军要塞,右侧是坦克;停车场6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也称海拉尔筑垒地域)始建于1934—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在海拉尔修筑的以内陆防御为主的军事工事,共5个主阵地及4个辅助阵地,占地21平方公里。这里是日本侵华和我国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所犯罪行的有力证据之一,更是中国劳工修建工事的血泪史。</p><p class="ql-block"> 纪念园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实物,运用高科技的布展手段,生动形象地控诉了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东北沦陷时期中俄蒙抗日的史实,赞颂了东北抗联、东北军爱国将士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了苏联共产党、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支援中国革命、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的国际主义精神。让人们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 </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占地4300平方米,设四个展厅,分九个单元,展出抗战各个时期的文字资料100余万字,珍贵历史照片1000余张,地图39幅以及大量的战争实物。</p> <p class="ql-block">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海拉尔修筑了大型军事工事,是当时关东军在东北地区修筑的17处要塞中最大的一处。坚固的工事难以抵御正义的炮火。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美梦的破灭,这里留下一片发人深省的废墟。</p><p class="ql-block"> 本陈列以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为载体,展示海拉尔及呼伦贝尔地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主要历史事件,揭露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歌颂中、俄(前苏联)、蒙三国人民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国际主义精神,告诫人们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愤图强,建设和谐的新世界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日战争大事记</b></p><p class="ql-block">(一)1931年9月18日,日寇突袭东北军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p><p class="ql-block">(二)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三)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p><p class="ql-block">(四)1932年3月31日,苏炳文在海拉尔通电就任黑龙江省自卫军总司令,10月1日,苏炳文率部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举起抗日义旗。</p><p class="ql-block">(五)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p><p class="ql-block">(六)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对日作战,建立陕甘宁根据地,进入抗战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七)1936年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至1937年10月,发展至11个军。</p><p class="ql-block">(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p><p class="ql-block">(九)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p><p class="ql-block">(十)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结束。同月,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p><p class="ql-block">(十一)1939年5月11日至9月15日,日、苏诺门罕战争,日军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十二)1940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军区第129、120师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p><p class="ql-block">(十三)1941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三支队进入呼伦贝尔地区,开展游击战。</p><p class="ql-block">(十四)1942年1月,中央北方局决定,八路军组织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对敌斗争。</p><p class="ql-block">(十五)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作战,取得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十六)1944年2月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各战区适时组织向日军据点出击,不间断地发起四季攻势,相继收复失地。</p><p class="ql-block">(十七)1945年4月23日,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号召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全面反攻日军。</p><p class="ql-block">(十八)1945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编入苏军番号为国际88旅,配合苏军反攻东北日军。</p><p class="ql-block">(十九)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p><p class="ql-block">(二十)1945年8月12日,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展开对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 经过战争洗礼,中国、俄国(前苏联)、蒙古国成为友好邻邦,建立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的深厚友谊代代相传。战争结束后,中、苏、蒙各国人民在战地竖立起纪念碑,纪念战争中牺牲的苏、蒙将士。海拉尔解放后,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现在,战败国日本人民,包括许多参战老兵,表达了反对战争、祈祷和平的愿望 </p> <p class="ql-block"> 作为进入东北腹地的重要门户,海拉尔在东北地区抗战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前苏联和蒙古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以海拉尔为中心的呼伦贝尔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打击侵略、维护和平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容忘却,人类需要和平,一切反人类、反和平的事物终将被唾弃,而维护和平、企盼发展的坚韧信念,将在历史中永恒。 </p><p class="ql-block">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万岁!</p> <p class="ql-block"> 退役军人、援越抗美老兵“水滴”(昵称)与展馆工作人员(右,祖籍河北乐亭县)亲热握手、交谈互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