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湖南省1996年高考文科状元欧阳觅剑的人生轨迹进入公众视野,一场关于"成功"的讨论悄然升温。这位从新化一中走出的学霸,未如世俗期待般身居高位或腰缠万贯,而是在广州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有人将其与"失败者"相提并论,这种论调恰恰折射出社会对成功认知的狭隘与偏颇。在多元价值碰撞的时代,重新审视"人生何为成功",不仅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更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校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功的标准从来不应被权力与财富绑架。古往今来,官本位与拜金主义如同两条隐形的绳索,时常束缚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有人将"当多大的官"作为成功标尺,却忽视了仕途之路从来与机遇、背景、定力等多重因素深度绑定。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权力本质是责任而非特权,抵御金钱美色诱惑的自控力、服务公共利益的初心,远比职位高低更能衡量人生价值。欧阳觅剑选择远离官场,恰恰避免了在权力场中可能遭遇的价值异化,这种清醒与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将发财致富等同于成功,同样是对人生价值的矮化。商业传奇固然值得敬佩,但梁稳根式的成功从来不是简单复制的模板。市场经济中,财富积累需要学识、胆量、机遇、资金、人脉的多重耦合,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结果迥异。每年各省高考状元数以百计,能成为商界巨擘者寥寥无几,这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人生选择与机遇分配的自然结果。若以财富多寡论成败,实则是将人生简化为物质博弈,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瘠才是生命质量的核心指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正的成功,在于对生命本真的坚守。欧阳觅剑从北京大学社会系毕业后,没有追逐世俗意义的"高光职业",而是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在笔墨耕耘中践行对社会观察的热爱。这种"不忘初心"的选择,恰恰印证了成功的本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家庭稳定、心情愉悦、身体健康,这些看似平凡的状态,实则是人生最坚实的基石。国企改革浪潮中,多少曾经的"天之骄子"在时代洪流中挣扎,能守住家庭与生存底线已属不易,这本身就是一种韧性的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社会对成功的认知偏差,本质上是价值体系单一化的产物。当教育被异化为"升官发财"的工具,当人生被简化为"官阶""财富"的数字游戏,个体的精神追求与生命体验便被无情遮蔽。从恢复高考至今,无数状元的人生轨迹证明,考试成绩只是人生长跑的阶段性指标,而不是衡量生命重量的终极标尺。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在日常生活中经营幸福的人,与身居高位者、腰缠万贯者一样,都拥有定义自己人生的权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更需要建立多元的成功评价体系。成功可以是庙堂之高的经世济民,也可以是江湖之远的独善其身;可以是商海搏击的叱咤风云,也可以是笔墨耕耘的润物无声。欧阳觅剑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能够在岁月流转中保持本真,在柴米油盐中守护幸福,在职业岗位上实现价值,就是值得喝彩的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的终极命题,从来不是"成为谁",而是"成为自己"。当社会能包容不同的人生选择,当公众能尊重多元的价值追求,每个个体才能在自由生长中绽放独特的光彩,这或许正是对"成功"最深刻的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 舒志平</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7日写于湖南涟源(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