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核心力量

梅边吹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场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非执政和受“围剿”、遭打压的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真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成为支撑抗战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最坚决的抗击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是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东北早有觊觎和插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提前恶意挑动的,日军本土总部尚未部署兵力。事变发生后,关东军请求国内增援,日本军部从驻朝鲜的两个师团中调入一个旅团到我东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当时的东北军,至少有正规军35万人。从武器装备水平看,东北军在中国各地方军中实力最强,与日军差距不大。由于蒋介石“不抵抗”的指令,国民党采取消极政策,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国民党相反,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立即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分别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共满洲省委召开了关于抵抗日军的紧急会议。9月20日,中共中央号召全民积极抗日和推动东北军“兵变”抗日。为统一抗战力量,中共满洲省委于1936年将各路义勇军和游击队合并组织为“东北抗日联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了9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当时虽然力量很弱小,而且没有合法地位,不被国民党政府承认,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由局部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抗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下,中国大地形成了一股要求团结抗日的历史潮流。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组织了各种抵抗武装。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东北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的联系,并组织、直接领导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在此前后中共中央陆续派出了杨靖宇、赵一曼等多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量。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最后都英勇牺牲,成为受后人敬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英雄。到1933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等几支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共有11个军3万多人,开辟了三大游击区,同日伪军进行了数千次战斗,粉碎敌人上百次“讨伐”,歼灭日军1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支援、鼓舞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民党内的抗日派进行局部抵抗。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淞沪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持。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等组织的察哈尔民众同盟军掀起了察哈尔抗战,中国共产党派遣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参与其中,这次抗战乘胜收复了察东重镇多伦等大部分失地。吉鸿昌就是这次抗战中涌现出的闻名全国的抗日民族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正确的战略引领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政治、经济十分落后、军事力量又非常弱小的中国,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抗日路线和战略方针至关重要。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持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代表中国共产党人表示: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反对游移、动摇、妥协、退让, 实行坚决的抗战。”强调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途径,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与国民党实行的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照。这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决定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不同方向和中国人民的不同命运。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且这个胜利将会是人民的胜利。如果按照国民党片面的抗战路线,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不懈努力,历史和人民作了第一种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还提出持久战及与之匹配的游击战战略总方针、战略理论等一系列与之配合的战略战术,提出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方法。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的观点。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中国抗日战略总方针下正确战略战术的展开和具体实施。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红军作战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总结全国抗战的经验,批评当时流行的关于抗日战争的错误思想,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这两篇文章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必须坚持的道路,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两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抗日问题的光辉典范。《论持久战》更是展现了毛泽东同志思想家的雄略,军事家的天才,哲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胸怀,战略家的远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文章中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揭示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描绘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路线图。持久战总的战略方针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即在敌之深远后方独立作战,担负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它是长期贯穿于抗日战争的战争形式,是敌强我弱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最佳方式,是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积小胜为大胜,从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独特有效战法。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科学预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方法。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的观点。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1938年5月,他集中全党的智慧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的军事哲学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揭示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描绘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路线图。持久战总的战略方针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抗战形势后来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科学遇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凝聚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是由谁团结凝聚起来的?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由谁领导和主导呢?按理说应该由当时处在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领导和主导。但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看,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史的特殊原因,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是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在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并开始在东北组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6年,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转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两党合作抗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宽广胸怀,摒弃前嫌,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人血腥屠杀的深仇大恨,努力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依据毛泽东同志统一战线思想,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统一了抗日根据地各部门的工作步调。把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和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广泛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使抗日民主根据地健康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尽力维护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抗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较大损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中国抗日几度出现逆转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和原则,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避免了倒退,客服了危险,防止了分裂,成为引导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也实际上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核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抗战的中坚力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主要是武装斗争的历史。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武装斗争,即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lt;共产党人&gt;发刊词》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武装斗争,十八年来,我们党是逐步学会了并坚持了武装斗争。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领导和主导中国中国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特殊领导和组织形式,而中国的抗日战场由于国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同,抗战路线和战略战术不同,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这又造成了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领导的武装力量,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方式,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敌后战场的形成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但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图谋,而且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侵华日军对中国停止战略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成为敌我力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到战略反攻阶段时,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敌后战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中国坚持抗战和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与敌人作战的立足点,是牵制、袭扰、消灭敌人的出发地和前沿阵地,是实施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这些区域不是从国民党政府的手中划定而得到的,而是从已被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夺回来的。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民主统一起来,加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各项建设,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社会的雏形。这一切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在战略防御阶段,随着日军进攻的深入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果断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遏制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全民族抗战一开始,八路军115师就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0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从陕甘宁一隅迅速发展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造成对日军重点占领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局面。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导致日军南下的步伐。从抗战全局看,构成了与正面战场响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少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个问题。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4年64%,1945年69%7。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与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必须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场特殊的战略大会战。在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队等,使日伪军犹如困兽,陷入人民战争的洋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日本旧陆海军档案和战史丛书里,有有众多“治安战”的记载,充斥着对中共游击战无可奈何的感叹。可以说,这一时期,敌后游击战成为消耗日军力量最为恰当的攻势战略,也成为与消耗日军胆略与士气最为有效的心理战略,为改变中日战争力量对比,促使中国度过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相持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侵略、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能否取得胜利、能否获得解放,精神的力量不可缺或,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野蛮凶狠、惨无人道,其铁蹄践踏之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毁,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党在敌后的艰苦条件下,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以农民为主力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他们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要面对强大的日军的反复“扫荡”,而日本法西斯实行的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人包围中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大多是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为贫乏,自然环境恶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当时,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面积不到1/9。人口最多时也才约1亿,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以非常有限的资源,直接取得如此巨大的抗战胜利成果,实属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在这一战争中,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们,值得人们永远缅怀。</span></p>

抗战

抗日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领导

敌后

中国

人民

胜利

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