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军的小小说

髙原丹鳳

<p>本文作者</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计划外</b></p><p><br></p> <p><br></p><p> </p><p> 张礼文的暑假行程,早在出发前就在那笔记里框定了。几点起床、几点到达,拍照构图、品尝美食等等,每项都有细仔标记。 在虾芭时光农场的第一个清晨,天还不亮,张礼文已精准出现在计划书圈定的“日出最佳观测点”。三脚架稳稳支起,镜头角度试调完毕,即在微凉的晨风中静待。</p><p><br></p><p> 然而,不期而至的岚烟晨雾却如温柔的帷幔,只吝啬地透出些许朦胧微光。张礼文倒也不恼,权当是计划外的意外收获,咔嚓、咔嚓…,180度广角,拍下了珍贵而难得晨景。满足感十足。超出了预设收获,也估计今早就这样了,于是收拾装备走人。但是,不过二十分钟光景,身后浓云骤然撕裂——一轮红日挣脱束缚跃然而出,万道金光如熔金泼洒,瞬间点燃了远处错落层叠的梯田、葱茏的林木与古朴的村寨屋顶。她愕然回首,那瞬息万变的壮美出现。”啊,重来!”重来就重来,她边叹息边行动。</p> <p> 中午,按照计划书的指引,她寻至那家“必尝”的虾芭鱼丸摊。队伍早已蜿蜒如长龙。她按捺焦灼,随人流缓慢前移,终于排到摊前。摊主却歉然一笑:“不好意思,最后一份刚刚卖完。”张礼文怔在原地,此刻有一丝失落的涩味。正待转身,隔壁摊位一缕奇异的浓香飘来。摊主笑容温暖:“姑娘,尝尝我们哈尼的舂脚?”她迟疑着咬下一口,酸辣劲爽如惊雷般在舌尖炸开,未曾预料的滋味翻涌成惊涛骇浪——原来计划之外,竟埋藏着如此鲜活的宝贝。</p><p><br></p><p> 下午,她带着近乎虔诚的心情,来到计划书上郑重圈定的“梯田最佳拍照点”。观光长廊上,她急切地从背包取出相机,又去翻找防晒霜。不料盖子松脱,白色的乳液竟如一道失控的细流猝然滑落,沿着长廊木板的缝隙蜿蜒而下,滴滴答答渗入下方幽深的泥土。 她急忙伸手想捧住那不断逃逸的液体,没想到事与愿违,手指确沾满滑腻,狼狈不堪。精心构想的完美取景心情,仿佛也随这滑腻的白色一同漏尽。</p><p><br></p><p> 恰在此时,阵雨来了。豆大的雨点噼啪砸落。张礼文慌忙奔向附近的小亭——那计划书中未曾提及,此刻却是最好的避雨港湾。奔跑中,她与另一支同样避雨的旅游队伍匆匆相遇。领头的农场小伙阿西,身着哈尼族靛蓝的传统服饰,明亮的眼睛含着笑意看向她。“姑娘莫慌,”阿西的声音温厚沉稳,像山涧的溪流,“你看,大雨已来,不要慌忙,安全第一!”他递过一把结实的大伞,还顺手递给一小袋沾着晶莹水珠的野果,“不完美的风景才最真,对吧?就像这野果,生得歪歪扭扭,但很甜的,你尝尝。”</p><p><br></p> <p><br></p><p> 张礼文怔怔接过,收到那份陌生却熨帖的温热善意,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终于不由自主地傻笑起来。在亭里,她小心翼翼翻开那本曾奉若圭臬的计划书,轻轻合拢——仿佛关上了一扇门扉,同时,也推开了一扇窗页,这是计划之外却无比真实的世界。</p><p><br></p><p> 告别时,她回望烟雨迷蒙中轮廓渐显的梯田。雨滴在伞面上敲打出清澈的节奏,也敲打着她此刻豁然的心境。这些计划外的暖意与偶然,才是时光真正慷慨馈赠的印记。</p><p><br></p><p> 行程终有尽时,梯田上空雨霁云收,阳光重新穿透层云,为蜿蜒的水波镀上流动的金边——是啊,这更美的景色,远胜于计划中的想象。</p><p> 咔嚓,咔嚓!……。</p><p><br></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br></p><p> 史学军,男,汉族,贵州籍,现年70岁。青年参军到云南。转业地方后在云南昭通市辖的党政机关工作至退休,現居住昆明。为中华诗词学会、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智库专家。</p><p><br></p><p>本篇插画作者:高丹凤</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