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杂忆(134)一一养猪琐忆(E)

东方人(廖)

<p class="ql-block">  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中,记述了一件事,说在安徽绩溪县的一个庙会上,沈复见到“八人抬一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这里所说的“公”,大约是某个族群(村)。不知此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如此之大的猪,养了十二年,的确罕见。如果是真的,那也只是极端个例。像我们老家六、七十年前那样养猪,绝对不可能有谁家能养出如此“大如牯牛”的猪。一般情况下,农民家养一头猪都是用一至两年时间,普遍是100多斤就出栏。</p><p class="ql-block"> 将一头小猪养到100多斤,很不容易。这其中的主要功劳,要算到家庭主妇的头上。那个年代的农村女人,的确是最勤劳、最忙碌的一个群体。她们不仅要生儿育女,还得承担挣工分的重任,而家务劳动她们几乎全包,其中最繁重的活一一喂猪,也落到了她们肩上。每天一早起来,她们首先要烧好早饭。我们老家当年的饮食习惯,往往是把早饭当作每天的正餐,早上要吃饱吃好,必须烧新鲜的饭,必须炒新鲜的菜。早饭准备好了后,女人们还得烧煮猪食,将烧煮好了的猪食提到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去喂。</p><p class="ql-block"> 此时,饿了一个夜晚的猪,往往会在猪栏里嗷嗷地叫,焦躁不安,有时还会用大嘴巴把猪圈拱得咚咚地响。女主人一开栏门,猪就会一拥而上,张大嘴巴,迫不及待地抢食。女主人把猪食倒进食盆或食槽里,“啪啪啪”的进食之食就传响开来。猪吃饱之后,又都会满足地哼哼着,舒适地躺下。</p><p class="ql-block"> 猪每天都要喂好几次,这都是主妇们的职责。所以在那个年代,往往在家庭晚餐结束之后,女人们还在猪圈忙碌着,耐心地伺候猪们吃饱吃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一个舅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至今想起来,她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贤妻良母。不说别的,她家每年都要养至少两头猪,打猪草,烧猪食,喂猪食由她一个人全包,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实在让人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