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山城.张家口

松花江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0日出发,去内蒙大草原,途经河北省,正值周末。</p><p class="ql-block">河北,我的祖籍,踏上燕赵大地,对家乡的亲切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燕赵大地英雄辈出,抗战时期是我八路军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延绵起伏的山峦,处处是杀敌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途经狼牙山、黄土岭时,不禁想起燕赵大地流传着我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的壮丽诗篇,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马本斋、洪麟阁、包森、节振国、王平陆、狼牙山五壮士、佟麟阁、小英雄雨来等;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抗日题材电影作品都是以河北背景地创作的,如:《狼牙山五壮士》、《回民支队》、《鸡毛信》、《小兵张嘎》、《节振国》、《地道战》、《平原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大境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大好河山”牌匾高悬城门,这里是塞外门户。</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的“大好河山”匾额是张家口的标志性景观,由近代将领高维岳题写,题写于1927年。他因被大境门内外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商贸景象所触动,挥毫写下这四个大字。该匾额成为张家口“开放与流通”精神的象征,与长城“关”字命名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近代张家口从军事重镇向商贸枢纽的转型。 ‌是明清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张库大道以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为起点,向北延伸至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历史上称为“库伦”),并进一步延伸至俄罗斯的恰克图,形成一条全长约1400公里的国际贸易通道。‌‌</p><p class="ql-block">张库大道历史悠久,兴起于清代康熙年间,以茶叶贸易为主,被称为“草原茶叶之路”或“北方丝绸之路”。其兴盛推动了张家口作为贸易枢纽的发展,并促进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p> <p class="ql-block">张库大道的路线可分为三段:</p><p class="ql-block">张家口至乌兰巴托‌: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沟出发,穿越内蒙古草原,抵达乌兰巴托(库伦),是核心贸易段。‌‌</p><p class="ql-block">‌乌兰巴托至恰克图‌:从乌兰巴托向北延伸约800华里(约400公里),到达俄罗斯恰克图,成为中俄贸易的终端。‌‌</p><p class="ql-block">‌分支路线‌:历史上存在西、中、东三条分支,其中东路因距离近、路况好成为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得名于其作为边境之门的特殊功能,字面意为“边境之门”,体现了清代对长城内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管理需求。</p><p class="ql-block">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四大名关”。“境门”一词源自“界上之门”或“境之门”的古义,清代在此开关设市时冠以“大”字,强调其作为北方边境贸易枢纽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大境门地处张家口险要地势,既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也是清代“张库大道”(草原丝绸之路起点)的贸易门户,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物资交换与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其门额“大境门”三字为清代官员所题,门楣刻有“大好河山”四字,成为张家口的地标与开放包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桥西大境门风景区,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之间,是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长城关隘,扼边关之锁钥,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门以条石为基,青砖为体,高12米。顶部有一宽大平台,可供游人登临观赏。大境门向西的砖砌长城约100米,长城顶部3米多宽的马道,直抵西太平山,顺山势攀缘,可参观保存较好的毛石长城。毛石长城由就山开采的毛石垒砌,并用白灰勾缝,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这么近,那么美,河北有厚重历史,美丽景色,有空到河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完—)2025.8.8于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