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正值少年,风华正茂,不远千里来到了北京上大学。入学季恰逢美丽金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香山叶正红,天安门城楼整修一新喜迎国庆、城楼前三军仪仗队的步伐铿锵有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这一切让少年倍感兴奋,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不由地响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我们的大学在朝阳区和平街北口,班级编号9432,班上大概有40位同学,有来自北京的,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少数民族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和睦大家庭。那时的少年有些稚气未脱,还略带点羞涩,既然已是远离家乡,生活和学习只能全靠自己了,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我们在教室里刻苦专研四大化学,在实验室里将理论付诸实践进行各种实验,到了期末更是开足马力将用功读书发挥到了极致,记得北京的冬天特别冷,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而我们的学习劲头丝毫不受影响。 <p class="ql-block"> 当然莘莘学子可不只是死读书, 我们也会忙中偷闲,天安门国旗下有我们庄重的敬礼,北京展览馆前有我们青春的合影,颐和园里有我们爽朗的笑声,陶然亭里有我们青春的身影, 北海公园里有我们荡起的双桨,而鲁迅故居里则有我们深沉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大学四年的光阴如此美好,但时光如梭,转眼间就过去了,我们没有相约九八,却在那年道别了,除了少数留北京的,更多的是坐上绿皮火车各奔东西寻谋出路。当时没有手机,最多有个BP机,由于居无定所,也无固定电话可言,此次离别不知何日再见,实在是让人惆怅。</p> <p class="ql-block"> 得益于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逐渐有了手机、最近十年更是有了班级微信群,久违的同学们在云端相聚了。微信群里我们有头像,不过一般都是虚拟头像,群中更多的是文字沟通。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从青春少年相继步入了天命之年,虽然心中永驻一颗年轻的心,体态容颜终究还是今非昔比,不过对老同学的记忆则是凝固了,总认为他们永远是少年,阳光单纯,青春洋溢在脸上。偶尔男生也会在微信群中露个脸,那是成功男人的典型形象,身体圆润,一脸福态,眼神有些深邃,但这种印象终究是短暂的,心目中的同学永远是那个阳光单纯的少年。女生很少在群中露脸,但我相信很多女生青春依旧在、容颜亦年轻。记忆中的她们脸部无需俢饰就光彩照人,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忧虑,眼中满满的是自己,被青春宠爱着,被爱情滋润着,脸上写满了幸福。 </p><p class="ql-block"> 四年的大学时光如此宝贵,缘分让我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相遇。往事历历在目,纵然青春一去不复返,但老同学们最年轻的形象如烙印般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无论时过境迁,心目中的你们永远是少年,活力满满,脸上总是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身形矫健,昂首阔步走在幸福的大道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