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概述八七会议</b></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即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出席会议有25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地方代表、共产国际代表等)。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诊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若干议案。会议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后,八月九日,中共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了政治局成员的分工;并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八七会议的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夏,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分共”“清共”事变,他们相继背叛革命勾结帝国主义和买办大资产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p> <p class="ql-block"> 据党的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国共产党员2.6万人。〈汪寿华、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美、陈乔年、夏明翰、罗亦农、向警予、郭亮、熊雄、周文雍等党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据 1927年11月统计,党员数量由党的五大召开时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严酷的事实证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中共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种险恶的环境,敢不敢革命?怎样坚持革命?但英勇的、年青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大屠杀所吓倒、被征服,而是从地上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p><p class="ql-block">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党,挽救中国革命,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正是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而及时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八七会议的内容和经过</b></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路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央军委、共青团中央、中央秘书处、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和共产国际代表等,共计二十五人参加了会议。</p> <p class="ql-block"><b>这二十五人分别是:</b></p><p class="ql-block"><b>中央委员: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b></p><p class="ql-block"><b>候补中央委员:李震赢、陆沉、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中央监察委员:</b></p><p class="ql-block"><b> 杨匏安、王荷波;</b></p><p class="ql-block"><b>共青团代表:</b></p><p class="ql-block"><b> 李玉芬、杨善</b>南、<b>陆定一;</b></p><p class="ql-block"><b>湖南代表:彭公达;</b></p><p class="ql-block"><b>湖北代表:郑超麟;</b></p><p class="ql-block"><b>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b></p><p class="ql-block"><b>中央秘书:邓小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及两名俄国同志(牛曼、洛蜀莫娃)。</b></p> <p class="ql-block"> 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p><p class="ql-block">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p><p class="ql-block">会议共有3项议程:</p><p class="ql-block">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p><p class="ql-block">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p><p class="ql-block">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p><p class="ql-block"> 会议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p> <p class="ql-block"> 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p><p class="ql-block">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p><p class="ql-block">会议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组织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 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毛泽东、周恩来、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八月九日,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了政治局的分工,决定由李维汉任中央组织部长兼管中央秘书厅;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长、农委主任兼党报总编辑;苏兆征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任中央军事部长,由秘书王一飞代理部务;杨之华任中央妇女部长;顾顺章任中央交通局长;郑超麟暂时负责中央出版局。</p><p class="ql-block"> 另外,会议还决定了设定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八七会议的特点和历史意义</b></p><p class="ql-block">(一)会议特点:</p><p class="ql-block"> 环境险恶,准备充分,代表多样,会期短暂,议题重大。</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也存有缺点与不足,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二)会议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不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而且是一次非常特殊的会议。在中共成立以来党中央召开的一千二百多次会议中,八七会议是唯一一次在历史转折的危机关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解决了挽救党、挽救革命的重要会议。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贯彻落实八七会议精神,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b></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后,面对革命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中央部署和会议确定的方针,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他们勇赴斗争一线,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点燃了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九月,在湖南,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改组省委并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寻找立足点,并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外,党还先后领导了其他一系列武装起义,包括黄麻起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平江等地区的武装起义。近一年时间,党先后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革命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这百余次的武装起义,为后来红军的建立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敢探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是毛泽东坚定而又创造性地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8月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