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尔兰半自由行(四)

长江头

<p class="ql-block">从伦敦去科茨沃尔德</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8日下午在伦敦散团后,我们就开启了英国完全的自由行。21号上午,我们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酒店退房,然后乘火车前往被称为“英国的灵魂”的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莫顿因马什小镇。</p><p class="ql-block">英国的火车时刻表和电子显示屏很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加上我半生不熟的英语,要听懂英国人快速的讲话很困难,很费了一番周折才搞懂电子显示屏的门道。英国的火车票种类很多,大多数车票只写了出发地和到达地,并不写明车次、站台、车厢和座位,而是在开车前20分钟才在显示屏上通知在什么时间出发的列车的哪个站台上车。车票也不写明是哪天,什么时间的车票,而是在限定的日期内随便你坐哪一趟车,上车后也不对号入座,而是有空位就坐,先到先坐,后到就可能无座位。遇到其他人买了固定车次固定座位的人来了,你就只有起来把座位让给别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酒店退房,准备乘火车去英国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p> <p class="ql-block">自己在火车站购买的伦敦至莫顿因马什的往返火车票。我因身体原因,不能开长途车,而且英国的汽车又是右舵左行,一时难以适应,故我们没有选择租车自驾,而是选择了坐火车、乡村大巴、地铁和公交在英国进行10天的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在帕丁顿火车站仔细研究发布列车信息的电子显示屏。</p> <p class="ql-block">英国火车头上标有“GWR”标志的,是大西部铁路公司(Great Western Railway)的列车。该公司成立于1833年,连接了伦敦与英格兰西南部、西部、西米德兰兹以及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要站点包括伦敦帕丁顿站。</p> <p class="ql-block">帕丁顿火车站里面熙熙攘攘,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运气不错,从伦敦一直坐到莫顿因马什,都没有人持票来要求我们让坐。</p> <p class="ql-block">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英国的乡村通常翻译为“科茨沃尔德”,英文是“Cotswolds”。它是英格兰中西部地区的一大片丘陵地带,由一系列村庄和小镇构成,以起伏的丘陵地貌、蜂蜜色石头村庄和宁静的田园风光而闻名,被誉为“英格兰的心脏”,也常被称作“英国最美乡村”。</p> <p class="ql-block">从伦敦乘火车到达科茨沃尔德的第一站:莫顿因马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莫顿因马什住了四天的古朴但很有年代感的小酒店。我们将以此酒店为据点,每天乘乡村大巴去周边小镇和乡村游览,傍晚再回到酒店住宿。</p> <p class="ql-block">莫顿因马什是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的迷人小镇。它位于格洛斯特郡,处在A429和A44公路交汇处,公路铁路交通便捷。</p><p class="ql-block"> 小镇历史悠久,自13世纪因集市兴盛,至今仍保留每周二的集市,有200多个摊位售卖当地产品。高街两旁是建于18世纪的漂亮老房子,还有各种特色商店、咖啡馆和餐厅。这里还有雷德代尔厅、威灵顿航空博物馆等景点,四郡石更是历史地标。圣大卫教堂建筑宏伟,内部装饰精美 。</p><p class="ql-block"> 莫顿因马什小镇周边风景优美,被连绵的绿色山丘环绕。其建筑多为蜂蜜色,在阳光下散发着古朴迷人的气息,洋溢着浓郁的英式乡村风情,是体验英国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 。</p> <p class="ql-block">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的水上伯顿(Bourton-on-the-Water)。</p><p class="ql-block"> 水上伯顿被誉为“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温德拉什河穿镇而过,河上有六座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低矮拱形石桥。镇内建筑多采用蜂蜜色的科茨沃尔德石建造,许多小屋已有超过三百年历史,部分甚至可追溯到伊丽莎白时期。这里有按1:9比例缩小的模型村,还有收藏丰富的汽车博物馆。此外,Birdland Park & Gardens能让游客亲近各种鸟类。夏季的水上伯顿十分热闹,还会举办中世纪足球比赛。无论是在河边漫步,还是在咖啡馆享受英式下午茶,都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英式乡村风情,是英国乡村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今天去水上伯顿时是阴天,没有蓝天白云,照片逊色很多。</p> <p class="ql-block">游览拜伯里</p><p class="ql-block"> 拜伯里(Bibury)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科茨沃尔德地区格洛斯特郡,被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899年,撒克逊人在此建立教堂并形成聚落。12-13世纪成为羊毛生产基地,18世纪末谷类磨坊兴起,农业经济占比增加 。拜伯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村庄被溪流环绕,河水清澈,河边垂柳野花相伴,田野花园繁花似锦,构成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象 。这里建筑独特,阿灵顿排屋是其标志性建筑,建于1380年,由蜂蜜色科茨沃尔德石头砌成,最初是教堂羊毛仓库,后变为织布工住所,是英国一级保护建筑和科茨沃尔德发展史的活化石 。圣玛丽教堂、拜伯里鳟鱼养殖场等也是重要景点,众多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去拜伯里时是阴天,缺少了蓝天白云,照片效果打了很大折扣。</p> <p class="ql-block">现在仍在使用的电话亭</p> <p class="ql-block">游奇平卡姆登小镇 1</p><p class="ql-block">奇平卡姆登是科茨沃尔德地区一座极具魅力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从7世纪开始就有人定居,14世纪起因羊毛贸易而兴盛,12世纪晚期时它是一座规划小镇,其最初的布局沿高街仍可追溯 。</p><p class="ql-block"> 特色建筑</p><p class="ql-block"> - 市场大厅:建于1627年,是镇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英国一级保护建筑。中世纪时,这里是繁华的羊毛交易中心,如今虽不再进行贸易活动,但仍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 。</p><p class="ql-block">- 救济院:位于高街的蜂蜜色石头联排房“Almshouses”,建于1612年,由希克斯爵士捐建,曾作为老无所养者的居室,是小镇经典景观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图2为去小镇的乡村大巴车站的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图5图6为建于1627年的市场大厅。</p> <p class="ql-block">图7图8​为名叫矮脚鸡的古老茶餐厅(The Bantam Tea Rooms)非常著名,她位于奇平卡姆登高街,建于1693年,是一家很有特色的英式茶室,可俯瞰17世纪的市场大厅 ,她提供美味的食物和住宿服务,还拥有一个漂亮的茶园供客人享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抓紧时间在这家“矮脚鸡茶餐厅”享用了一次很不错的英式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高街上的咖啡馆高朋满座</p> <p class="ql-block">游齐平卡姆登小镇 2</p><p class="ql-block">探访17世纪的市场大厅</p><p class="ql-block"> 位于高街中心的​古老的市场大厅,建于1627年,是镇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英国一级保护建筑。中世纪时,这里是繁华的羊毛交易中心,如今虽不再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但仍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 ,仍有一些小商小贩在这里摆摊卖一些当地土特产和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游齐平卡姆登小镇 3</p><p class="ql-block">奇特的茅草屋</p><p class="ql-block"> 奇平卡姆登小镇的茅草屋是英国国宝级建筑,多建于郊外。房屋用蜂蜜色石头建造,屋顶由麦梗和野草编筑,呈蘑菇状,也叫蘑菇草屋。其造型精美,与自然浑然一体,充满童话氛围,每隔15-20年需专业师傅翻新 。</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非常珍惜他们的传统和文化,他们宁肯不要高楼大厦,也要保护他们的古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游奇平卡姆登小镇 4</p><p class="ql-block">圣詹姆斯教堂及周边景色</p><p class="ql-block"> 奇平卡姆登的圣詹姆斯教堂最早建于1180年,是诺曼风格的中世纪教堂,后经多次整修和扩建。教堂由主厅和纪念厅组成,内部摆设简洁,有漂亮的花窗,一排排长椅前放着《圣经》,红色地毯通向中央祭台。教堂引道两旁有6棵1770年种植的酸橙树,代表12门徒。其建筑采用古旧的石灰石,在阳光辉映下呈蜂蜜色,非常养眼。教堂是由当地著名商人、慈善家希克斯爵士捐赠而建,纪念厅是为纪念希克斯爵士家族而设。在著名专栏作家Simon Jenkins的著作《英格兰最棒的一千座教堂》中,该教堂被评了四星高分 。</p><p class="ql-block"> 教堂附近曾是17世纪领主希克斯爵士(Sir Baptist Hicks)的家。希克斯爵士对教堂建设有突出贡献,教堂内诺埃尔小教堂有其纪念碑。教堂周围空地上是希克斯家族几个世纪以来的家族墓地。西方人并不害怕墓地,也不忌讳与墓地比邻而居。这与文化和宗教背景有关。英国受基督教影响深,认为墓地是逝者安息地,与教堂相连象征“生死相近”,是神圣场所;且许多古老墓地历史悠久,成为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如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和华盛顿的阿灵顿公墓。而中国传统讲究“阴阳相隔”,认为墓地属“阴”,怕影响生者运势,不愿意住在墓地旁边,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游奇平卡姆登小镇 5</p><p class="ql-block"> 奇平卡姆登是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的历史瑰宝,沉淀着中世纪至17世纪的商贸记忆。作为曾经繁荣的羊毛贸易重镇,其鹅卵石街道、半木结构老屋与蜂蜜色石建筑,完好保留着都铎与斯图亚特时期风貌,是英国乡村建筑史的活样本。</p><p class="ql-block"> 文化上,圣詹姆斯教堂是核心载体,诺曼风格建筑与希克斯家族纪念元素交织,见证当地贵族与平民的共生史。周边古老墓地、市集广场的17世纪市场大厅,则串联起宗教、商贸与日常,人文景观既显庄重历史感,又含市井温情,尽显英国乡村“时光凝固”的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莫顿因马什告别游</p><p class="ql-block">​ ​莫顿因马什(Moreton-in-Marsh)位于英国科茨沃尔德地区北部,其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曾是罗马人南北通道福斯路的驿站,1227年开始的周二集市传统延续至今。现在它是科茨沃尔德主要市集中心小镇,也是游览科茨沃尔德的理想起点 。小镇高街两旁是乔治亚风格和都铎风格建筑,还有建于16世纪用于提醒宵禁的宵禁塔。圣大卫教堂融合中世纪元素,是宗教文化中心 。</p><p class="ql-block"> 查尔斯顿大宅建成于1612年,是保存完整的詹姆斯一世风格大宅,花园风景如画。巴茨福德植物园拥有丰富植物收藏,四季景色各异。此外,还有充满印度风情的Sezincote大宅和花园等 。</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下午,我们告别莫顿因马什,乘火车回到伦敦。英国科茨沃尔德乡村四日游结束。带走一些美好,也留下一些遗憾。因为没有好天气,天天都是阴天,基本上没有阳光,没有蓝天白云,缺乏理想的光影和色彩,网上被描述得唯美至极的英国田园风光在我们的记忆里和照片中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3</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我们在伦敦国会大厦和大笨钟面前偶遇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游戏示威。这就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开放。</p><p class="ql-block"> ​在巴塞罗那、巴黎、伦敦均看到这样的民众游行场景。</p><p class="ql-block"> ​伦敦街头的这场游行特别好玩,人们松弛的、嬉笑着、裸着上半身的、画着怪异的容妆,一路呼喊着口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门前的国会广场集合 ,那里停着带有扩音设备的大车,可能是游行的高光时刻的需要。警车和警察漫不经心的在旁边观察和跟随,游行的人们表情松弛,没有愤怒和激动,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轻松愉快的街头派队和假面舞会。由于我们16:30要赶回白金汉宫参观,不能继续看这场机会难得游行表演了,你没有紧张害怕感,只感觉西方人自由开放在这里淋漓至尽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4</p><p class="ql-block">​游伦敦塔桥</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5</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位于伦敦白金汉宫正前方的广场中央,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统治时期的辉煌而建,由英国建筑师托马斯·布罗姆菲尔德设计,1911年正式落成,成为伦敦地标性建筑之一。其整体设计融合了古典主义风格,通过雕塑群像全方位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意义与女王的多重身份。</p><p class="ql-block"> 核心雕像及含义</p><p class="ql-block"> 1. 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坐像(主雕像)</p><p class="ql-block">位于纪念碑顶端基座中央,背向白金汉宫、面向广场外侧,是整座纪念碑的核心。雕像中的女王身着王室礼服,头戴皇冠,手持权杖与地球仪,神态威严庄重,完全依照她晚年的形象写实雕刻,精准还原了这位统治大英帝国64年的君主形象——既是“日不落帝国”的象征,也体现了她作为国家元首的权威。</p><p class="ql-block">2. 面向白金汉宫的象征雕像</p><p class="ql-block">位于主雕像正前方(靠近白金汉宫3号门一侧),是一尊年轻温柔的女性雕像,并非女王本人,而是象征“母爱与慈善”。她姿态亲和,怀抱婴儿(或呈现呵护姿态),代表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君主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家庭中的母亲与投身公益的统治者,呼应她晚年对慈善事业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基座及周边雕像</p><p class="ql-block"> - 四角人狮铜像:纪念碑基座四角各有一组“人狮”组合雕像,其中一组由新西兰赠送(象征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其余三组代表英国本土。狮子象征力量与帝国权威,人物则代表不同种族与地域,寓意大英帝国的全球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八尊青铜群像:基座周围分布着八尊小型青铜雕像,分别代表工业、农业、商业、艺术、科学、航海、军事、殖民八大领域,象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各领域的巅峰成就,呼应“日不落帝国”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顶端金色雕像:纪念碑最顶端是一尊镀金的“胜利女神”雕像,高约4米,手持橄榄枝,象征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的胜利与和平,也寓意帝国的永恒荣光。</p><p class="ql-block"> 这座纪念碑集写实与象征于一体,既纪念女王本人的历史地位,也浓缩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辉煌,成为伦敦乃至世界范围内纪念君主制与时代成就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6</p><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p><p class="ql-block">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区,与北京故宫等并称为“世界五大宫”。它是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其始建于1703年至1705年的白金汉屋,乔治三世于1761年买下作为私人寝宫,后经乔治四世、维多利亚女王等多次改扩建,1837年正式成为王宫 。白金汉宫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由宫殿建筑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宫殿外形为四方形,占地16公顷,拥有775个房间。御花园同样占地16公顷,是伦敦最大的私人花园之一 。</p><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中有许多著名的厅堂:</p><p class="ql-block"> 国事厅</p><p class="ql-block"> - 白色会客厅:位于白金汉宫最西侧的二层,是国王和王室成员在正式场合前聚会的皇家接待室。厅内装饰有高大的灯架,中央摆放着两排沙发和一架三角钢琴 。 </p><p class="ql-block">- 蓝色会客厅:装饰风格华丽,以蓝色调为主,内部陈设着精美的家具、瓷器及绘画作品等,是王室用于接待重要宾客的场所之一。 </p><p class="ql-block">- 绿色会客厅:采用绿色真丝墙布装饰,营造出优雅舒适的氛围,同样用于接待贵宾等正式活动 。 </p><p class="ql-block"> 典礼厅</p><p class="ql-block"> - 王座室:又称为皇宫会客室,用于宫廷仪式和官方娱乐。正对大门的三层台阶上靠墙摆放着几把椅子,中央摆放的两把红色座椅是一对王座椅,曾用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 。</p><p class="ql-block">- 舞厅:位于白金汉宫的二层东西画廊交汇处,是国事厅中最大的一间,主要用来举行大型宫廷舞会、音乐会、国宴和授勋仪式 。 </p><p class="ql-block"> 其他厅堂</p><p class="ql-block"> - 大理石雕像厅:在白金汉宫的一层西侧,为意大利风格,厅门两侧分别有一个半圆形镀金楼梯,厅内有白色雕花壁炉,壁炉两侧的壁龛里分别是黛安娜女神雕像和普赛克女神雕像 。 </p><p class="ql-block">- 比利时套间:位于白金汉宫的一层北向,拥有绝佳景观,共有三个主要房间,主厅“18世纪厅”以黄色为主色调,墙上挂有乔治三世国王和夏洛特王后的肖像,是女王举行私人聚会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7月26号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3号门门口就差点被盗。人群中一个印巴模样的中年胖女人靠在我右边,用左手拿手机假装拍摄白金汉宫,在左手遮挡下右手迅速拉开我腰间装护照、银行卡和现金的钱包,幸好被我及时发现并喝住,才悻悻离开。</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7</p><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续)</p><p class="ql-block"> 伦敦塔桥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也是伦敦的象征 。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它是一座上开悬索桥,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可从中饱览泰晤士河两岸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有大型船只通过泰晤士河时,主塔内机器启动,重达1000吨的两块活动桥面会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再落下恢复通行 。从外表看,塔桥两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塔,实际塔身结构主要为钢铁,设有商店、酒吧等。其独特的设计和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桥梁建筑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8</p><p class="ql-block">戴安娜纪念喷泉花园</p><p class="ql-block"> 戴安娜纪念喷泉花园位于伦敦海德公园与肯辛顿花园交界处。由Gustafson Porter事务所设计,以“可触及的纪念”为核心,体现戴安娜王妃包容性、平易近人以及热爱儿童等特质。2004年7月6日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揭幕。</p><p class="ql-block">景观特色 </p><p class="ql-block"> - 环形喷泉水道:喷泉由545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材砌筑而成,形成一条长度达210米的椭圆形水渠,象征生命的循环与永恒。</p><p class="ql-block">- 多样水流形态:水流从水渠南端最高点喷出后分成两股,东部水流通过凸凹不平岩面奔流跳跃,西部水流则宁静平稳,最终汇集于低处宽阔水面,隐喻戴安娜生命中的温柔与波澜。</p><p class="ql-block">- 亲水互动体验:泉水多数是一层水膜,最深处不过30厘米,石材表面经过防滑处理,允许游人进入喷泉,鼓励人们坐在岸边将双脚放入水中或在水中洗手。</p><p class="ql-block">距离戴安娜纪念喷泉花园约1.1千米的肯辛顿宫(戴安娜生前住所)的下沉花园内,有一尊戴安娜与三个孩子的铜像,是由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为纪念母亲戴安娜王妃60岁生日和去世24周年而委托建造,于2021年7月1日揭幕 。</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9</p><p class="ql-block">牛津街与摄政街</p><p class="ql-block">牛津街</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7世纪初,18世纪末开始出现商店,逐渐发展为重要商业街 。</p><p class="ql-block">- 购物天堂:云集超过300家世界大型商场,有众多大众时尚品牌和英国标志性百货公司,如Selfridges,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p><p class="ql-block">- 交通便利:是伦敦中心重要交通干线,每小时有50辆公共汽车运行,4个地铁站与5条线路相连。</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古典式建筑风格,每年圣诞节挂满彩灯,极具节日氛围 。</p><p class="ql-block"> 摄政街 </p><p class="ql-block"> - 历史起源:由建筑师约翰·纳什为摄政王乔治四世设计,历经十年建成,是伦敦时尚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高端购物:以高质量英国服装店著称,汇集巴宝莉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也有世界最大玩具店Hamley"s等特色店铺。</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精美的雕花和立柱,多为三四层楼高,白色和米色为主色调,优雅大气 。</p><p class="ql-block">- 节日亮点:每年圣诞节期间,街道上方悬挂璀璨灯饰,标志性的天使灯吸引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10</p><p class="ql-block">诺丁山跳蚤市场</p><p class="ql-block">伦敦诺丁山的跳蚤市场是全球知名的复古市集,以波西米亚风情和多元文化闻名。它位于诺丁山地区,核心区域在波特贝罗路(Portobello Road),每周六最热闹,摊位绵延数公里。这里摊位类型丰富:古董区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珠宝、复古钟表和老照片;手工艺品区摆满独立设计师的饰品、手绘插画;二手服饰区能淘到古着皮衣、复古连衣裙,常有60年代嬉皮风或80年代迪斯科风格单品。</p><p class="ql-block"> 市集充满生活气息,街头艺人弹着吉他,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沿途还有不少特色咖啡馆,逛累了可坐下品尝英式早餐。这里不仅是购物地,更是文化符号,电影《诺丁山》曾在此取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感受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伦敦自由行 11</p><p class="ql-block">坐地铁游伦敦</p><p class="ql-block"> 伦敦地铁是全球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老的线路为大都会地铁,1863年通车,连接帕丁顿和法灵顿,开启了全世界的地下交通时代,如今部分路段已融入其他线路。</p><p class="ql-block"> 随后百年间,多条线路陆续建成,如1890年的中央线、1900年的北线等,形成覆盖伦敦核心区的网络。在遥远的100多年前,就连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完全没有“空调、电脑、网络”这些概念,所以很多老线路无法改造升级,不仅车厢窄小,而且比较旧也比较脏,车厢内被随意涂鸦,没有空调,比较闷热,更没有网络,通讯不畅,而且晃动大,噪音大。这些老线路设施较陈旧,部分车站保留复古风格,但因历史悠久,也承载着城市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伦敦最新最好的地铁线路是伊丽莎白线(紫线),2022年全线通车,以现代化设计著称:车厢宽敞、站台有安全门,串联希思罗机场与伦敦东部,大幅提升了通勤效率,被视为伦敦地铁“升级版”的代表。从体验看,伊丽莎白线因新设施被认为“最好”,而部分老线路因年代久远、空间狭窄,没有空调和网络,常被觉得“最旧”,但两者共同构成伦敦地下交通的历史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英国爱尔兰半自由行</p><p class="ql-block">结束篇</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们22天的英国爱尔兰半自由行就画上句号了。一路上既有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也有乌云密布,阴雨绵绵。既有顺风顺水的开心,也有一波三折的困惑。九天的跟团游,走了一圈,看了一路,虽然不至于是走马观花,但也的确是来去匆匆。伦敦散团后我们科茨沃尔德的乡村小镇随心漫游,和伦敦地铁公交的自由行走,让我们饱览了这个古老国度厚重的历史、古老的建筑、旖旎的风光、纯朴的民风、传统的生活、都市的繁华,充满刀光剑影的历史故事和精彩纷呈的近代传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站在伦敦塔桥上俯看泰晤士河,对岸的大本钟敲出沉稳的节奏,而街角的涂鸦艺术家正用喷漆改写墙面的故事——传统与新潮在这里达成和解与默契。</p><p class="ql-block"> 剑桥的晨雾裹着书卷气。撑篙划过康河,岸边的垂柳掩映着牛顿曾仰望过的绿荫。国王学院礼拜堂的穹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唱诗班的歌声漫过草坪,咖啡馆里拉花拿铁散发着香气。</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还是科茨沃尔德的乡村小镇。古旧的蜜色石屋沿坡而建,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娇艳欲滴。村口的老酒馆里,白发老人用瓷杯喝着守恒不变的苦啤酒,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百年前的老猎枪,中世纪教堂传来悠闲的钟声——时间在这里走得很慢,慢到仿佛能听见玫瑰爬过石墙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从学府到荒原,从都市到乡村,不列颠的魅力从不是单张面孔。而是古老砖石里藏着的呼吸,是每道年轮里生长的故事。无论是历经沧桑巨变,跨越千年历史的英伦三岛,还是从远古走来的凯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从维京海盗入侵,到诺曼异族征服,再到经过争斗融合后向未来奔去的现代British People,他们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等待着人们去慢慢体验和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平安回到成都,感谢各位亲友们的一路关注、陪伴、点赞和美评!祝大家健康如意!快乐夏安!</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