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郭小川在《喀什一条街》里说:“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在那遥远的西北边陲大地上,有一座名为喀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桥梁,更被誉为“美玉般的地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素有“不到喀什,就不算真正到过新疆”之说。2024年6月26日,我们怀着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无限向往,踏上了前往喀什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喀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南疆城市群区域中心。</p><p class="ql-block">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是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是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喀什在未纳入中原政权版图时,常属疏勒国的范围,张骞出使西域才揭开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952年,喀什市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位于新疆喀什市中心,占地3.6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伊斯兰风格迷宫式古城,2015年获评国家五A级景区。作为开放式景区,这里既是旅游区也是维吾尔族居民生活区,完整保留了传统民居、手工艺和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当第二天清晨我们来到喀什古城东门口的时候,只见长号清亮、鼓点激昂、丝竹悠扬,凿空西域的“张骞”、整理十二木卡姆的“阿曼尼莎汗”以及投笔从戎的“班超”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迎接着八方宾客,他们的笑容如同初升的朝阳般温暖热情,这一刻,便被这浓郁的民族风情深深感染。</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中,磨坊巷、盖孜尼其巷、布袋巷、彩虹巷、布拉克贝希巷……九十九条土黄色街巷众横交错,如蛛网般曲径幽通。家家户户门前的盆景鲜花、雕花门窗与色彩斑斓的穹顶飞檐相映成趣,将巷道装点得既灵活又鲜活。当蜿蜒小巷前行,耳畔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匠人作坊里劳作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新疆人能歌善舞真是名不虚传,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经常看到维吾尔人边购物边弹琴边跳舞,过着悠闲的生活,这种融合文化与商业的场景确实吸引大量游客,展示了新疆人的热情和艺术天赋。</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复合的香气,每缕都浸着地道的“喀什味儿”。烤包子在馕坑壁上鼓起金黄的壳,烤鸽子的油脂滴入炭火腾起香雾,馕坑肉与架子肉在果木烟气里泛着油光,缸子肉的壶正咕嘟着羊肉骨的醇厚,大盘鸡的辣香混着手抓饭里羊油的甜……从街巷深处飘来的烟火气,早把人的馋虫勾的活泛。拐进街角的矮檐小店,点一盘刚出锅的手抓饭,软糯的米饭、鲜嫩的羊肉,再配一碟酸爽的皮牙子,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汗巴扎夜市是喀什市最具代表性的夜市之一,总长度约600米,汇聚了150多家和140多个摊位,提供了70多种新疆特色美食。夜市以烤肉、烤包子、烤全羊、面肺子、米肠子、羊蹄子等等传统小吃为主,同时还有缸子肉、鸽子汤、石榴汁等特色饮品。夜市从傍晚营业至深夜,灯光亮起后香味弥漫整条街道。现场还有歌舞表演和互动环节,充满喀什本地风情,成为喀什“夜经济”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喀什古城街巷间,你会发现这里的居民建筑布局的恰当好处,既不过于密集也不显得空旷,每一座建筑都透露着美感。虽然墙面以黄土为主,显得质朴而略带粗糙,但雕刻在窗口、大门以及梁栋上的精美图案却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现古城的古朴与迷人。尽管主街道略带闹市气氛,但多数小巷依然保持着宁静而美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买买提老房子(曾称“巴依老爷的家”),是一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传统维吾尔族民居。该建筑始建于18世纪初,曾为当地富商“巴依老爷”(维吾尔语中地主的称谓)的居所,占地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共20余个房间包括卧室、花园、会客室、管家房、储藏室等功能区。内部设计融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如二楼走廊铺设地毯、储藏室横梁选用80年以上的木材等,体现了昔日主人的财富与地位。作为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的典范,被列为喀什古城代表性的遗迹,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商贸繁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东北角制高点的耿恭祠,巍峨壮丽,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左宗棠部将刘锦棠在收复喀什后主持修建,旨在纪念东汉戍边名将耿恭的忠勇精神。现存建筑为清代木构风格,主殿为重檐三开间,后方建有定远楼,兼具军事纪念与汉文化象征意义,现为喀什古城制高点重要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毗邻喀什古城景区的昆仑塔,总高度169米,共25层,建筑面积662·9平方米,2023年4月6日正式运营。建筑采用雪莲花造型设计,塔体与喀什古城形成景观呼应。配备高速电梯系统,在48秒内可将游客送至160米的高空观景台。登上塔顶,喀什古城、吐曼河和昆仑山脉尽收眼底。夜间灯光系统启动后,塔体与古城夜景形成联动,被游客描述为“半城烟火半城星光”的视觉奇观,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机位。</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古城深处,始建于十五世纪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静立街角。若论规模,并非国内之最,但却是我国影响力深远的清真寺。金黄色的土墙看似朴素,却藏着主麻日时寺前广场万人礼拜的壮观景象。寺内光影交错,礼拜人们在雕花窗棂筛下的碎金般光斑里肃穆静立,让人能感受到一种虔诚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来到喀什,市人民广场也是必然打卡地。它位于市中心,北沿人民东路,南临人民公园,占地面积12公顷,是喀什政治集会、文体娱乐、旅游观赏、休闲憩息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它充分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喀什的地方特点,聚雄浑、凝重于一身,集美化、绿化为一体,既有古典建筑古色古香的韵味,又不乏现代建筑的新颖气派,在西北城市广场中享有盛名。为这座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展示了喀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豪迈情怀,已成为中外游客的观光景点之一。1998年,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批准,列入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喀什值得一逛的不仅有喀什古城,还有高台民居,位于喀什噶尔东北端,现为喀什维吾尔民族居住区。该区建在悬崖上,共有近600户人家,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高崖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皇宫建在这个高崖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高台民居的建筑以土木和砖木结构为主,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随着家族的繁衍,居民们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形成了独特的“楼上楼、楼外楼”格局,此外还有“过街楼”、“半街楼”以及罕见的“悬空楼”等独特的建筑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庭院,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院落,有大的,有小的,地势高低不同,无论是走进任何一座院内,首先看到院内地上栽种的维吾尔人民喜爱的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树和花卉。果树成荫,环境优雅。有些面积大的庭院,多种葡萄,搭成凉棚,既能吃到水果,又是夏季乘凉的好场所。院落内一般都有前廊,建有土坑,上面铺草席,毛毡或地毯,夏季炎热时,人们多住在前廊土坑上。</p> <p class="ql-block">这里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土陶作坊,这些作坊是维吾尔族土陶制作技术的重要传承地。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土陶的制作过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里有20多种非遗项目,如土陶、药茶、鞋匠、编织作坊、英吉沙小刀、砖雕、石膏雕、印花染布、莫合烟、打铁等。走在这条小街上,被药草香气和精致手作包围其中,在漫步中感受文化浸润,是一场传承意义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都说南疆看人文,而人文汇集精髓则汇集于博物馆中,因此,喀什博物馆是不可错过的。</p><p class="ql-block">喀什博物馆位于喀什市天山西路20号院,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新馆筹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5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四层,展览面积6500平方米,藏品5300余件,珍贵文物63件,藏品收藏范围上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近现代,每一件都承载着喀什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被博物馆内的展品深深吸引。从疏附县乌帕尔乡采集的细石器,到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采集的唐代佛教雕塑,再到喀什地区征集到的清代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古籍、档案文书,这些展品无不展示了喀什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南北朝三耳压花陶罐这样的镇馆之宝,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除了历史文物,喀什博物馆还展示了喀什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昆仑流域、古道遗珍——喀什历史文物陈列,以及中国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专题陈列等展区,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喀什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同时,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和规划展也让我们对喀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