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锁阳关遗址,坐落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正南7公里的浩瀚戈壁荒漠之中。这座历史遗迹肇建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是一处集古城垣、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与古垦区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存。锁阳关由内城、外城及羊马城组成,内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外城则呈不规则长方形,自北、西、东三面环抱内城,城墙之上设有24座马面与4座角墩,城门前设瓮城,构筑起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彰显出古代边关重镇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西晋时期,锁阳关初具城制规模,至唐武德五年正式设瓜州,治所即设于此。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筑与扩展,锁阳关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然而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城池遭吐鲁番攻破,居民被迫迁往嘉峪关内,锁阳关自此逐渐荒废,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锁阳关内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以一道南北向隔墙将城内分为东、西两区,总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城中遗迹丰富,可见房屋基址、道路痕迹与古井遗存。城墙采用夯土版筑工艺,东墙长494米,西墙576米,南墙457米,北墙534米,均设有马面、瓮城与角墩,隔墙长约500米,亦设马面。城墙基宽达19米,残高9至12.5米,顶部宽约3至4.5米,展现出严谨的建筑工艺与防御理念。</p> <p class="ql-block">锁阳关东部约1.5公里处,坐落着阿育王寺遗址,亦称塔尔寺遗址。该寺始建于隋唐,兴盛于西夏,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高等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遗址现存大塔一座,小塔九座,以及鼓楼、钟楼与台基等遗迹,见证着昔日香火鼎盛、梵音缭绕的宗教盛景。</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作为唐至西夏时期的佛教寺院遗址,见证了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轨迹。据传,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途中曾在此讲经说法逾月,并收徒石磐陀,为后世留下一段佛缘佳话。其遗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为研究佛教东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使锁阳关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成为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遗址的整体布局,可由塔尔寺遗址得以窥见一斑。遗址由外部围墙与内部主院两大部分构成,整体结构严谨有序。外围墙呈东西向长方形,院落东西全长约175米,南北宽约126米,展现出恢弘的规模与严密的规划理念。内部寺院则呈南北向长方形,长85米,宽41米,总面积达3485平方米,布局紧凑而功能齐全。主寺院内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大殿、大圆塔及小圆塔群,象征着宗教仪式的层层递进与精神升华。两侧则分布着西侧伙房、东西钟鼓楼台基以及东配殿等附属建筑,既满足日常所需,又强化了空间的对称美感与礼制秩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