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海滩、活火山、寺庙、人文之旅(中)

西域

贾巴尔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又称万隆水上清真寺,位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市东部,矗立在保留湖之上。</p><p class="ql-block">寺有4个99米高的尖塔,分别位于四个角。6136片仿鱼鳞状的玻璃,构成了清真寺的立面和穹顶。27个入出口,代表着西爪哇省的27个城市县城和地区,每个入出口处都有对应城市特有的蜡染图案。 </p> 大厅内铺设着漂亮的蓝色花格地毯,全部采用土耳其编织工艺。大厅内高大的穹顶和采光方式,与印尼雅加达的国家清真寺的穹顶和采光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贾巴尔(Al Jabbar)”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伟大”,是真主99个尊名之一,它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穆斯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极具现代感和艺术感的设计使它看起来更像是某个艺术展览馆,已成为万隆市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也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景点。 祷告中的伊斯兰信徒 贾巴尔(Jabar)”是西爪哇省的缩写与昵称,该清真寺是西爪哇省文化与宗教融合的象征,也体现了当地人的文化特色。 圣泉寺 <p class="ql-block">圣泉寺(Tirta Empul)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著名的庙宇之一,整体建筑和雕刻造型有一种神秘原始而又天真的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寺中有十多个泉水出水口,历经千年依然清澈。</p><p class="ql-block">每个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可以消灾解祸,有的可以驱逐病痛,有的可以洗涤心灵,有的可以清洁脉轮,还有的代表着人类需要控制的不同情绪。</p> <p class="ql-block">传说远古时有巫师在水中下毒毒害村民,或者是英特拉神和马亚连那瓦魔王在正邪对战时,魔王毒死了村民,大神因陀罗以矛刺地或用大地之杖敲击地面涌出泉水,解救了村民,让被魔王毒死的臣民起死回生,帮忙擒服魔王,这就是圣泉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核心仪式是净化仪式(melukat),信徒们先在寺庙神殿里供奉和祈祷,寻求祝福和指引,然后前往圣泉寺中院进行一系列步骤,包括双手捧接圣水冲洗头部和面部三次、从掌中喝三口圣水再吐出来、从掌中喝三口圣水吞下等,每个步骤都具有象征意义,做完这些步骤意味着向毗湿奴、梵天和湿婆三位神祈祷。</p> 雅加达独立清真寺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印尼独立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50 年印尼专门成立筹建委员会,1954 年由首任总统苏加诺提出建设构想,1961 年 8 月 24 日苏加诺亲自奠基开工修建,1978 年 2 月全部竣工,1979 年正式落成。占地面积 93.5 公顷,建筑面积 93400 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主圆顶直径 45 米,代表 1945 年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年。</p> <p class="ql-block">作为印尼的国家清真寺,是印尼重大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的举办场所,如每日 “五时拜”,每周的聚礼,每年两次 “会礼” 等,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也经常到此做礼拜。寺内还设有图书馆,藏有各种版本的经书珍本,并附有阅览室。</p> 整个建筑全部用大理石铺设,面积达 87389 平方米,其中大理石柱就有 4400 根。中央礼拜大厅面积达 10000 平方米,环绕大厅周围是 5 层附属楼堂,附有宽敞的走廊厅堂。<br> 雅加达天主教堂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采用新哥特式风格,高耸的尖顶、绚丽的花窗玻璃与复杂的砖石工艺,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教堂上方有三个铁艺尖顶,其中两个高大 60 米,中间的铁艺尖顶则高达 45 米。</p> 作为天主教雅加达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印尼天主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举行弥撒、婚礼、洗礼等各种宗教仪式的功能,也是信徒们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所在。 圣母玛利亚(Mary)与儿子耶稣基督 它见证了印尼的历史变迁和宗教发展历程,是印尼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堂内的文物和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融,对于研究印尼的宗教史、文化史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印尼谢赫扎伊德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位于印尼中爪哇省梭罗市,是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宗教建筑,该清真寺以阿联酋已故总统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的名字命名,是阿联酋与印尼友好关系的象征。2021 年 5 月开始动工建造,2022 年 11 月 14 日正式落成。占地面积约 3 公顷,建筑面积约 8441.28 平方米,寺内可容纳 10000 名信徒祈祷。</p><p class="ql-block">设计灵感来自阿布扎比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并融入了印尼传统元素,是阿拉伯文化与爪哇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拥有 56 座圆顶、4 座尖塔,主建筑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色调,整体风格宏伟壮观,极具视觉冲击力</p> 采用当地材料建造,装饰有象征团结、正义和神圣的传统织物,主祈祷区有 32 根柱子。 它不仅是宗教建筑,也是文化交流的象征,促进了印尼和阿联酋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展示了两国不同文化的魅力与融合,对保护和传承伊斯兰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梭罗市的一个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 <h1><b>阿克巴尔清真寺(Masjid Al Akbar)</b></h1> <p class="ql-block">位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泗水市,是该国第二大清真寺,也是东南亚地区宏伟的伊斯兰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伊斯兰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整体呈中东风格。</p> 顶部由一个大圆锥穹顶和四个小圆锥穹顶组成,以蓝色为主色调、间有绿色线条的屋顶装饰设计,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清真寺入门处有一座高达 99 米的宣礼塔,是泗水市区最引人注目的地标之一。 阿克巴尔清真寺专门分设儿童区,这些稚嫩的小朋友,都有望成为伊斯兰教的接班人。 阿克巴尔清真寺于 2000 年 11 月 10 日建成,是印尼装饰最华丽的清真寺之一。它不仅是泗水市的标志性建筑,也体现了印度尼西亚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婆罗浮屠 又名千佛坛、千佛塔,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大乘佛教佛塔遗迹,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泰姬陵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br>婆罗浮屠占地 1.23 万平方米,高 34.5 米,是一座金字塔形的佛塔。它是在一座小山基础上用约 5 万 5 千立方米石料包砌修建而成的,上圆下方,共有 10 层,呈阶梯状逐层缩小,没有门窗和梁柱,完全由岩石经切割后堆砌而成。 <div>婆罗浮屠的布局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立体曼陀罗思想,代表着佛教的十级正果,也寓意着人们逐步达到完美精神境界的过程。塔下方上圆的结构,下面方形的 1-6 层,象征着茫茫大地;上面 7-10 层的圆形,则象征着苍苍天宇。<br></div> 作为一座有着 1000 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婆罗浮屠见证了印尼历史上的多个重要时期,对于研究印尼古代文明的兴衰、社会变迁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普兰巴南寺庙群(印尼语:Candi Prambanan)</b></p> <p class="ql-block">又称巴兰班南、普兰巴那,是印度尼西亚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印度教庙宇建筑,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印度教庙宇。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属于同一时代。</p><p class="ql-block">1991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C (I)(IV),普兰巴南寺庙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普兰巴南寺庙群由 250 座大大小小的陵庙组成,不过大部分已经沦为一堆瓦砾,现存神庙遗址约 50 余座。</p> 几乎所有的寺庙墙壁上都带有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内容丰富,多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讲述了印度教主神以及其他诸神的传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描绘细腻生动,展现了古代印尼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创造力。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该寺庙群曾遭受多次火山和地震的损伤,但在人们的努力下,一些主要的庙宇得以重建,又焕发出昔日的风采,成为印度尼西亚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文化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