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蚊子的远征</p><p class="ql-block"> “基孔肯雅热”,最近关于它的报道突然多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蚊媒疾病,就是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个疾病过去在国内不是很常见,主要出现在印度洋地区,但今年它的蔓延范围突然变大,一路扩展到了其他大洲。其中也包括咱们中国的广东。截止到7月26日,广东发现的所有4000多例病例,全是轻症,无重症,无死亡。多数人感染一到两周后就能自愈。当然,也绝对不能太大意,毕竟风险还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医学史记录,1952年首次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病的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偶尔在欧洲暴发规模较小的疫情。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p><p class="ql-block"> “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该词描述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从中国来看,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引发本地疫情,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2019年6月,昆明海关从泰国回国旅客中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经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病例,系全省首次报告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p><p class="ql-block">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个“基孔肯雅热”以前在国内很少听说,这回为什么突然暴发了呢?注意,以往咱们国内不是没出现过这种疾病,但大都是零零散散的输入病例,像今年这样大的规模还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其实,“基孔肯雅热”的远征,本质上是蚊子的远征。确切地说,多数蚊媒疾病,包括登革热、黄热病,还有杀伤力惊人的疟疾等等,它们的破坏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蚊子身上“搭便车”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几年,“基孔肯雅热”的某支毒株产生了一种氨基酸突变,使它在白纹伊蚊体内的传播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再加上今年的气候高温多雨,以及国际交流的大量增多,这让蚊子有了发动更大范围远征的能力,于是就导致了“基孔”疫情的出现。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