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秋”,意为禾谷成熟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立秋虽然到了,但今年还尚处于“三伏天”期间,暑气一时难以消散,气温降低仍需时日。初秋期间的天气依然很热,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是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要到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才会出暑。秋,即禾与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丰收的季节;此时梧桐树开始落叶,故“落一叶而知秋”!古代分立秋为三候: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p> <p class="ql-block"> 立秋“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立秋要“晒秋”、“啃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p> <p class="ql-block"> 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立秋要养生。从中医角度来说,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被称为“长夏”。“长夏应脾而变化”,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易导致食欲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要格外注意。《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秋收冬藏。立秋后,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不要熬夜。日常饮食中,少吃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宜多食梨子、银耳、百合、葡萄、石榴、芒果等,可滋阴润燥,养肺健脾,护肝生津。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还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p> <p class="ql-block">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p><p class="ql-block">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p><p class="ql-block"> ——《立秋》左河水</p> <p class="ql-block"> 秋,没有春的张扬,夏的焦躁,冬的畏缩,只把一种淡然,在天地间悄悄蔓延。走在开阔、清澈、安静的秋,我可以任由心灵自由放空,思绪随意飞扬,文字肆意生长。我喜欢秋天,品秋之静,可修心养性,亦可淡泊名利。品秋之叶静,让人看之愈远,思之愈深。秋叶黄透了,繁华落尽,落叶归根。落叶用枯黄的躯体,为灵魂歌唱,为根写诗。秋叶,知恩,知爱,且有一颗感恩的心。</p> <p class="ql-block"> 草是自然界的卑微者,它却有自己的景色。草经秋冬而绝,遇春风则荣。秋草,不像春草,嫩绿嫩绿的透着鹅黄,跟孩童一样,快乐地疯长。也不像夏草,油绿油绿地,如青年一般,充满希望和遐想。老苍苍的秋草,在寒风中,抖动着半黄半绿的叶子,在路边没人注意的地方摇晃。那孱弱的身躯,就像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我喜欢秋草,它就是沿着清爽的小路,摩肩接踵地走过来,又走过去。如来这时候,有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小路慢慢走过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没有什么悬妙让人往深处猜疑,秋天朗朗,秋水澹澹,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p> <p class="ql-block"> 愿岁月静好,许心花悄放。 凉意虽浓未有霜,东篱小菊露微黄,枝枝点点留醉香。落叶枫桐虫蛰语,残红菡萏雁声长,乡情一缕怎能忘。闲言时光寂寂,又或是:文风掀浪。一叶飘落,半树泛黄,千里尽知秋。风吹树梢叶带愁,又是一年秋叶黄,一阵秋风一场凉。深秋到了,叶与树难舍难离,满院金黄,顺水而流,带着对四季交替的眷恋,萎黄憔悴,缓缓换了容颜,卸下了帷幕,不情愿的告别这人间凡尘。这,变换的是季节,不变的是美好的记忆和流年的淡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