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的视角看深圳(五)‍—《闪烁百年》百位摄影大师原作展

摄影师 唐老鸭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4日,我来到深圳湾1号T7栋鹏瑞深圳湾艺术中心参观了即将撤展的《(闪耀百年)深圳湾1号&百年百位摄影大师原作展》。惊叹之余,产生将部分作品在这里分享给有兴趣的朋友的想法,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今天在这里和您见面,期待您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现代主义摄影的兴起标志着摄影获得艺术自主性的关键转折。摄影师们突破传统视觉表达的藩篱,以光影为语言,探索形式与观念的无限可能。他们大胆尝试各种实验性技法,将摄影从单纯的记录工具提升为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艺术载体。爱德华·韦斯顿通过精确的影调控制,将日常物提升至形而上的高度,体现了“直接摄影”的美学追求;曼·雷则通过物影照片(Rayograph)解构了传统成像方式。这些先锋实践不仅丰富了摄影的表现形式,更为后续的摄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在东方语境下,摄影的现代性探索呈现出另一种路径。郑桑溪以冷静的镜头凝视台湾乡土社会,他的影像既保有纪实摄影的诚实,又透露出对传统消逝的现代性反思;朱宪民则在《黄河百姓》系列中,将人文关怀注入纪实框架,用质朴的影像语言记录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民间生态。现代主义摄影的实验性不仅存在于形式颠覆,同样蕴含在对现实的全新观看方式中。</p> 20世纪 <p class="ql-block">“摄影是对人类境况的无声呐喊。</p><p class="ql-block">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科特兹 美国(1894-1985)</p><p class="ql-block">《维特 ·加兰特的冬天,巴黎》1929年</p><p class="ql-block">42.5x53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罕见</p><p class="ql-block">维特 ·加兰特是塞纳河上的一处尖角地带,位于新桥(Pont Neuf)末端,因形状像舰首而得名。画面中小岛被冬日笼罩,整个场景冷静、空旷,透出一股淡淡的孤独感与时间停滞之美。科特兹从高处俯拍使维特 ·加兰特小岛呈现出接近几何的造型,仿佛一个孤岛,被河水环绕,赋予画面形式感与抽象性。</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亨利·韦斯顿 美国(1886-1958)</p><p class="ql-block">《缪斯的沙滩 》1936年</p><p class="ql-block">53x43.5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罕见</p><p class="ql-block">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摄影大师,以开创性的现代主义视觉语言重新定义了摄影美学。他专注美国西部景观与人体,发展出极具雕塑感的"加州现代摄影"风格。代表作《Nude on Sand》(繆斯的沙滩)将人体曲线与沙丘纹理完美融合,展现其对形式纯粹性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优素福·卡什 加拿大(1908-2002)</p><p class="ql-block">《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p><p class="ql-block">40x60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罕见</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享誉世界的人像摄影大师,专拍时代脸孔的巨匠,拍摄了数以百计二十世纪重要人物的肖像,包括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演员,以及普通民众等,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温斯顿·丘吉尔爵士、沃尔特·迪斯尼和格蕾丝·凯利,被誉为“摄影界的伦勃朗”。</p> <p class="ql-block">曼·雷 美国(1890-1976)</p><p class="ql-block">《克利福德·奥德次(作家)与他的妻子</p><p class="ql-block">贝蒂·格雷森(演员)》1945年</p><p class="ql-block">40.5x50.5cm</p><p class="ql-block">有纹理的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独版</p><p class="ql-block">曼·雷是20世纪最具革新精神的摄影先驱,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他彻底改变了摄影的创作范式,开创了无相机摄影技术“光影实验”(Rayograph),艺术家无需相机,将日常物品直接置于感光纸上曝光,创造出超现实的视觉图像。</p><p class="ql-block">其名人肖像作品如《Clifford Odets与BettyGrayson》突破传统,以前卫的光影语言重构人物关系。曼·雷证明了摄影可以成为纯粹的观念艺术,是首位摄影成就超越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为当代摄影开辟了全新维度。</p> <p class="ql-block">郑桑溪 中国台湾(1937-)</p><p class="ql-block">《蒸汽火车保养场 》1959年</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79x64cm</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郑桑溪是台湾纪实摄影的重要先驱之一,以1950至1960年代在基隆等地拍摄的写实作品而闻名。受当时西方摄影思潮影响,他在该时期的诸多作品中展现出对光影效果的实验性探索。代表作《蒸汽火车保养场》描绘了一名挑夫行走在铁轨上的瞬间,背景中四台冒着白烟的火车头隐现其后,象征着台湾社会转型的时代氛围。</p> <p class="ql-block">杰利·尤斯曼 美国(1934-2022)</p><p class="ql-block">《书房》1976年</p><p class="ql-block">58x73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后视觉化”(post-visualization)摄影的开创者,强调暗房创作的重要性,而非仅依赖拍摄时的预先构想,从而打破了按下快门前的传统摄影美学。这反映出60年代中期,西方摄影从单纯的“照片”记录向“图像”(作为观念载体)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刘香成 中国香港(1951-)</p><p class="ql-block">《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收大白菜》1980年</p><p class="ql-block">118x80cm</p><p class="ql-block">55x70cm</p><p class="ql-block">刘香成 1975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人文和政治科学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1978年美国《时代》周刊第一位长驻北京摄影记者,创立《时代》周刊驻北京办事处。他以其对中国及全球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录而闻名,是首位获得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的华裔摄影师、是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p><p class="ql-block">摄影风格融合了纪实与人文关怀,强调“决定性瞬间”的捕捉,展现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事件的表面,更深入挖掘背后的情感与人性。</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道森 美国 </p><p class="ql-block">《三角洲农场》1984年</p><p class="ql-block">54x44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罗伯特·道森是圣何塞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摄影导师,其对环境、公共空间和社会基础设施都有深刻关注。道森在这幅兼具纪实严谨性与形式实验性的作品中,将中央谷农业景观转化为现代主义视觉研究。这种对土地改造的冷静记录,既延续了沃克·埃文斯的类型学方法,又以新地形摄影的客观性,揭示了人类意志与自然形态的永恒博弈。历时18年完成的《公共图书馆》摄影集汇集了他18年来在美国各地拍摄的公共图书馆照片,展现了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核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2014年获古根海姆奖,作品被MoMA、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p> <p class="ql-block">胡武功 中国(1949-)</p><p class="ql-block">《新郎》1985年</p><p class="ql-block">100x70 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四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摄影的改革与发展。他因长期持续关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甘肃等地的民间生活与文化变迁而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胡武功曾先后发起并参与策划《艰巨历程》《中国人本》《中国民间体育》《中国纪实摄影20人)《丝绸之路》等大型摄影展览与赛事。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07年9月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p><p class="ql-block">他不仅是一位摄影家,也是一位摄影研究者和摄影教育者,对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玛丽 ·艾伦·马克 美国(1940-2015)</p><p class="ql-block">《圣玛丽天主教会》1987年</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54x44cm</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贺延光 中国(1951-)</p><p class="ql-block">《陌生人 》1994年</p><p class="ql-block">114x84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纪实摄影代表人物,曾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其强调摄影的客观性和历史价值,作品贯穿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节点,以“不干预现场”原则,记录非典、汶川地震等关键事件。获颁长江新闻奖、七次中国新闻奖及“德艺双馨”称号,作品兼具文献价值与人文温度,定义了当代中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高度。</p> <p class="ql-block">苍鑫 中国(1967-)</p><p class="ql-block">《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年</p><p class="ql-block">102x74cm</p><p class="ql-block">艺术微喷</p><p class="ql-block">版数:88/99</p><p class="ql-block">苍鑫以行为艺术而知名,他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当下人类现实生存的束缚和焦虑。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有《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舔》等等。2002年苍鑫试图从万物有灵的信奉切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创作了《奇花异草》等。近年来,苍鑫的艺术语境涉及到人类生命乃至宇宙的本源,“艺术、哲学、宗教,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基本组成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他存在的意义。”苍鑫如是说。苍鑫的作品在全球多个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包括悉尼的白兔美术馆、香港的10号砌兰街画廊等。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并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受到关注。</p> <p class="ql-block">李洁军 中国(1965-)</p><p class="ql-block">《1997三峡巴东老城 》1997年</p><p class="ql-block">55x7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著名新闻摄影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副总编辑、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成就奖"金镜头"金奖及中国新闻奖。他以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著称。他曾表示:“摄影对我来说,意味着水和空气。摄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史蒂夫·麦凯瑞 美国Steve McCurry(1950-)</p><p class="ql-block">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之一,其《阿富汗少女》(Afghan Girl)是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的人像之一。以其鲜明、浓烈的色彩、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瞬间情感的捕捉著称。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作为《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并获得罗伯特·卡帕金牌奖等多项荣誉。 此图非本次展览所展(笔者注)</p> <p class="ql-block">史蒂夫·麦凯瑞 美国</p><p class="ql-block">《沙城暴》 1983年</p><p class="ql-block">收藏级别打印</p> <p class="ql-block">史蒂夫·麦凯瑞 美国</p><p class="ql-block">《在尼姑队伍 昂光 》1994年</p><p class="ql-block">收藏级别打印</p> <p class="ql-block">史蒂夫·麦凯瑞 美国</p><p class="ql-block">《往岩石上祈祷的僧侣 》1994年</p><p class="ql-block">收藏级别打印</p> <p class="ql-block">史蒂夫·麦凯瑞 美国</p><p class="ql-block">《在飞奔中的男孩 》2007年</p><p class="ql-block">收藏级别打印</p> 21世纪 <p class="ql-block">“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见证,见证那些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瞬间,见证生活的真实模样。”</p><p class="ql-block"> --尤金·理查兹</p> <p class="ql-block">王琛 中国(1965-)</p><p class="ql-block">《诺多吉神山》2005年</p><p class="ql-block">161x121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主席,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六届常委。三次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奖"(最高奖),并担任第十二届金像奖评委。文化部国家一级摄影师(正高),高级工艺美术师(副高)。作品在"大理国际影会"等数十个摄影节展出近百场,出版《地球主人》等摄影著作30余部,该环保系列丛书多次获美国"班尼奖"(Benny Award)印制大奖。</p> <p class="ql-block">玛姬·泰勒 美国Maggie Taylor (1961-)</p><p class="ql-block">《蛾屋》 2012年</p><p class="ql-block">54x62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版数:9/15</p> <p class="ql-block">她的作品融合19世纪肖像照片、实物扫描与手绘背景,构建出一个既梦幻又象征意味浓厚的视觉世界。创作灵感往往源自个人收藏、梦境与记忆的交汇,最终呈现出充满玩味却隐含不安气息的图像,为观众打开一种暖昧、开放的解读空间。</p><p class="ql-block">泰勒被誉为数字拼贴艺术的先驱之一,其作品曾被 Adobe Photoshop 大师班收录为经典案例,并在全球多地举办个展,被多家艺术机构与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玛姬·泰勒 美国Maggie Taylor (1961-)</p><p class="ql-block">《夜班 》2014年</p><p class="ql-block">50x6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版数:3/15</p> <p class="ql-block">玛姬·泰勒 美国Maggie Taylor (1961-)</p><p class="ql-block">《那个晚安 》2018年</p><p class="ql-block">50x6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版数:8/15</p> <p class="ql-block">玛姬·泰勒 美国Maggie Taylor (1961-)</p><p class="ql-block">《经验》</p><p class="ql-block">93.5x93.5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版数:10/10</p> <p class="ql-block">杨延康 中国(1954-)</p><p class="ql-block">《藏族老人》2017年</p><p class="ql-block">64x78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别三明治</p><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VU图片社签约摄影师。其作品以深度记录中国乡村宗教文化著称,尤以《中国乡村天主教》《藏传佛教》系列闻名国际。</p><p class="ql-block">他以细腻的人文视角和鲜明的纪实风格,捕捉中国西部和乡村地区的日常生活、文化仪式与群体状态,影像中融合了强烈的时代感与深刻的社会观察。</p> <p class="ql-block">琥珀 中国</p><p class="ql-block">《汗血宝马》2017年</p><p class="ql-block">125x9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输出</p><p class="ql-block">版数:5/15</p><p class="ql-block">琥珀(陈砚)老师是著名摄影家、讲师和策展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她在国内高校执教美术专业,拥有10年摄影教学经验,摄影行业从业近20年。2012年荣获中国摄影教育最高奖项《红烛奖》及《优秀教学奖》,2015年获得多伦多国际摄影节“杰出国际摄影师勋章”,2019年获多伦多国际摄影节“摄影理论大师奖”。</p> <p class="ql-block">邸晋军 中国(1978-)</p><p class="ql-block">《归山词 》2017年</p><p class="ql-block">100x70 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内地最早使用湿法火棉胶黑玻璃板工艺用于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媒体工作十余年,曾供职于《生活》杂志《新京报》,任图片总监、首席摄影记者。《归山词》是《故国》系列中的作品,《故国》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邸晋军对故乡的情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在这些作品中,他使用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表现了个人与集体历史之间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胡国庆 中国(1963-)</p><p class="ql-block">《听梅》2017年</p><p class="ql-block">90x120cm</p><p class="ql-block">艺术微喷</p><p class="ql-block">版数:10/10</p><p class="ql-block">著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九月艺术空间创办人。先后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5次获得陕西新闻一等奖,7次获得陕西新闻摄影一等奖,200多幅作品被国家艺术机构、艺术博物馆、画廊典藏,曾见证过上百个重大事件现场。</p> <p class="ql-block">程玉杨 中国(1958-2020)</p><p class="ql-block">《强巴佛》2017年</p><p class="ql-block">254x152cm</p><p class="ql-block">手刷银盐</p><p class="ql-block">版数:3/30</p><p class="ql-block">程玉杨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在大画幅及超大画幅摄影上的深厚造诣。他以七支德国老镜头与 8x10 大画幅相机,拍摄那些即将消逝的人文地理与历史遗迹,赋予影像以厚重的时间质感。</p><p class="ql-block">2008年汶川地震后,程玉杨在灾区拍摄了大量倒塌的佛像,这一经历成为其创作的重要转折点。由此诞生的《遗存》系列,通过记录破损的宗教造像,探讨信仰与灾难、永恒与无常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品超越了单纯纪实的层面,将造像的破碎状态转化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索。</p> <p class="ql-block">叶文龙(1979-) 中国</p><p class="ql-block">《山水有清音》2019年</p><p class="ql-block">112x87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三明治</p><p class="ql-block">版数:4/15</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叶文龙以独特的当代视角重构山水美学。生于雁荡山的自然语境,他的作品超越了传统风景摄影的范畴,通过精妙的光影控制和空间营造,将具象景观转化为蕴含东方哲思的精神图景。在这些画面中,山水的物质性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时间与存在的隐喻,邀请观者进入一场关于永恒的视觉冥想。</p><p class="ql-block">作品连续五届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展出于法国阿尔勒、平遥国际摄影节等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胡国庆 中国(1963-)</p><p class="ql-block">《她们的世界》2021年</p><p class="ql-block">150x100cm</p><p class="ql-block">艺术微喷版数:2/12</p><p class="ql-block">著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九月艺术空间创办人。先后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5次获得陕西新闻一等奖,7次获得陕西新闻摄影一等奖,200多幅作品被国家艺术机构、艺术博物馆、画廊典藏,曾见证过上百个重大事件现场。</p> <p class="ql-block">李志良 中国</p><p class="ql-block">《报恩寺佛像》2023年</p><p class="ql-block">105x55cm</p><p class="ql-block">页岩石板影像级UV打印 手工22K金箔</p><p class="ql-block">版数:3/8</p><p class="ql-block">现任广东省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东莞首席代表处主任,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获得者,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 长期致力于摄影艺术创作和影像档案研究。于2022年成为广东省首位获评“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的摄影人。</p> 无作品日期 <p class="ql-block">“当我摄影时,我真正在做的是寻找事物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温·布洛克</p> <p class="ql-block">朱宪民 中国(1943-)</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p><p class="ql-block">55x7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贴、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共和国艺术学科奠基人”。作为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至今,长期致力于记录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以纪实风格为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被誉为“中国民生图像史”。</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鲍德温 美国 (1929-2021)</p><p class="ql-block">《被遗忘的战争: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朝鲜》</p><p class="ql-block">43x54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弗雷德·鲍德温与妻子温迪·瓦特里斯共同创立了休斯顿的 FotoFest 国际摄影节,对推动全球摄影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他参军加入海军陆战队,被派往朝鲜战场并在战斗中负伤、获颁勋章。正是在朝鲜,他首次以摄影记录战争与个人经历,开启了他的人文摄影之路。此后,鲍德温将镜头聚焦于社会底层与边缘群体,深入拍摄美国南部非裔社区、墨西哥渔民、越战退伍军人等,体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鲍德温 美国(1929-2021)</p><p class="ql-block">《与妻子温迪·瓦特里斯》</p><p class="ql-block">43x54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稀少</p> <p class="ql-block">哈罗德 范因斯坦 美国 (1931-2015)</p><p class="ql-block">《耶稣像下的男童》</p><p class="ql-block">42.5x52.5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罕见</p> <p class="ql-block">温·布洛克 美国(1902-1975)</p><p class="ql-block">《无数字导航》</p><p class="ql-block">50.4x40.4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版数:1/50</p><p class="ql-block">美国摄影大师,以充满哲学深度的神秘影像闻名。代表作《无数航海》拍摄于大苏尔地区中心帕廷顿山脊上的一座牧场,通过母子与荒野的互动,表达布洛克对“存在”、“感知”与“宇宙秩序”的视觉思考,标志着他从现实主义风格转向抽象与观念摄影的关键转折。其作品被全球90余家顶级博物馆收藏,成为观念摄影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王文澜 中国(1953-)</p><p class="ql-block">《思想者到北京》</p><p class="ql-block">118x8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在全国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获金、银、铜牌奖及中国新闻奖。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p><p class="ql-block">他主张将摄影视为“呼吸与生活的一部分”,用自己的视角捕捉社会变迁、城市生活和人民日常。尤以《自行车王国》系列闻名,通过自行车这一载体展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生活图景。其作品兼具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代表作还包括《京杭大运河》《唐山大地震》等。</p> <p class="ql-block">杨元惺 中国(1942-)</p><p class="ql-block">《惊涛裂岸》</p><p class="ql-block">55x7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杨元惺是中国摄影界领军人物,现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等多项重要职务。其创作横跨自然与人文领域,以恢弘的视觉语言著称。代表作《惊涛裂岸》入选“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收藏计划,画面中美国海岸的礁岩被赋予东方山水意境,巨浪与岩石的碰撞宛如自然挥毫的壮阔画卷,展现了其对天地雄浑之美的独特领悟。作品既具纪实力量,又充满诗性表达。</p> <p class="ql-block">原直久 日本(1946-)</p><p class="ql-block">无题 </p><p class="ql-block">64 x54 cm</p><p class="ql-block">明胶银盐</p><p class="ql-block">稀少</p><p class="ql-block">自1970年代起,原直久开始其终身摄影项目《逝去时,使用8x10光的遗产》大幅面相机,深入记录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中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在城市空间中的沉淀与遗迹。进入2000年代后,他将视角转向亚洲,拍摄《亚洲》系列作品,以游记般的叙述方式捕捉亚洲城市与大都市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风景变迁、2017年,原直久的大型个人回顾展在台北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全面呈现其长达数十年的影像探索。</p> <p class="ql-block">蔡元 中国(1960-)</p><p class="ql-block">少女 </p><p class="ql-block">100x7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著名摄影师。北京市西城区文联副主席,北京摄影收藏协会主席,北京市西城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技术与器材专业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蔡元独创的“留白”、 “泼”、“雾”三项工艺,获得了中国国家专利、国际专利以及法国专利。通过这三项创新工艺,蔡元同时也打破传统古典满画面影像形式的印相桎梏,将摄影元素与绘画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摄影作品的可视性。</p> <p class="ql-block">段岳衡 加拿大(1951-)</p><p class="ql-block">《桂林水墨》</p><p class="ql-block">118x118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名誉主席,IPF国际摄影师联盟委员会主席兼艺术总监,全球华人摄影联合会主席,“适马”中国首席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多次出任国际摄影展览评委和摄影节艺术总监。</p><p class="ql-block">段岳衡作品以黑白风光摄影为主,强调影调的丰富性和画面的宁静感。他擅长使用慢门技术捕捉自然界的流动与静止,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近年来在彩色摄影领域的探索,展现出他在色彩运用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审美,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视觉世界。</p> <p class="ql-block">林添福 中国台湾(1962-)</p><p class="ql-block">《炼石》</p><p class="ql-block">70x55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台湾著名摄影家。林添福现任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副主席,兼任“手机摄影一日一图”平台总编辑,并担任《VOGUE》国际中文版特约摄影师,其时尚人像作品也曾受邀于北美馆展出。他同时也是中国台湾摄影家交流学会顾问、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大陆地区总监,并活跃于两岸多项重要摄影节,担任策展人等职务,致力于推动摄影艺术的跨地域交流与发展。曾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金路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等荣誉1987年前往中国拍摄专题,三十年来始终以少数民族及地区为拍摄主题。近年来,林添福改以手机进行创作,题材仍围绕在人物与土地之间的联系。石头不说话,但他与石头的对话,皆通过影像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王新妹 中国(1962-)</p><p class="ql-block">《越过山丘》</p><p class="ql-block">55x7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影上书房创始人。王新妹是中国当代摄影界的重要女性摄影师,以极地摄影和自然人文纪实见长,是全国首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女性摄影师。获得首届凤凰国际摄影节金凤凰摄影师奖。</p> <p class="ql-block">郑小林(1964-)</p><p class="ql-block">《秦岭蓝镜》</p><p class="ql-block">60x13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艺术微喷</p><p class="ql-block">版数:1/9</p><p class="ql-block">著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入选参加国内外大型摄影展览,2022年荣获第五届陕西摄影奖金奖(商业和艺术类)。郑小林秉承了对纯摄影的追求,心怀秦人对秦岭的热爱,拍摄了终南大美,但同时强调“镜随心转”,认为“自然是神圣的,需要仰望”。这种主张使他在拍摄中融入了东方文化的空灵审美与哲学思辨。秦岭云雾树影,已不再是“摄影猎物”的记录,而是对“境象”与“意境”的捕捉,近似文人画或禅宗诗意的转译。</p> <p class="ql-block">王庆松 中国(1966-)</p><p class="ql-block">《面试》</p><p class="ql-block">137x98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以“人为组构”的方式,精心搭建大型场景,融合戏剧化构图和大众文化符号,以幽默讽刺又深刻的“恶搞”见长,他的作品往往信息丰富,耐人寻味。他被誉为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被国际各大美术馆展览并收藏。</p> <p class="ql-block">李舸 中国(1969-)</p><p class="ql-block">《壁观系列--招亲》</p><p class="ql-block">118x80cm</p><p class="ql-block">收藏级打印</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总编室部务委员、高级记者。主要负责党和国家重大时政新闻的采访工作,致力于将摄影作为社会叙事和文化传播的工具,推动中国摄影的公共性与时代性发展。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奥运会体育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大奖等。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专业技术能手”、“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全国十大时装摄影师”和人民日报“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壁观系列--招亲》作品取自山西古村落中的明代壁画,为《三国演义》第 54 回: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壁画背景斑驳的墙壁摄于甘露寺所在的江苏镇江历史遗迹。</p> 花絮 <p class="ql-block">深圳湾1号T7大厦 342米高</p> <p class="ql-block">地铁站候车时拍下的就叫《地铁站》吧。如何解释小男孩在门里呢?</p>